中评编译:韩美同盟的未来充满挑战

2019年8月24日至26日在法国比亚里茨举行的G7峰会 (来源:EPA=韩联社)

  中评社首尔6月17日电(记者 崔银珍编译)REAIM全球委员会主席、前外交部长尹炳世日前在韩国《中央日报》专栏上发文,称韩美同盟正面临多重难题,新政府应在初期稳妥应对,尤其是在驻韩美军的战略灵活性、韩国的区域安全角色以及美中关系中的立场问题上,应从过去的冲突案例中汲取智慧。文章编译如下:

  李在明总统将于15日至17日出席在加拿大举行的七国集团(G7)峰会,此次会议意义重大。这次会议是新政府承诺推进“G7+”进程的重要契机,充当关键的桥梁角色。此外,若能顺利参加本月底召开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峰会,他的国际舞台首次亮相将圆满完成。同时,这也有助于今秋在庆州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的成功召开。

  更重要的是,曾对G7和北约持批判态度的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计划出席此次G7峰会,因此韩美、韩日及韩美日三方首脑会议将能够在更大的框架内讨论当前议题。并且,这也是各国领导人建立个人信任关系的良机,同时将获得更为从容应对包括关税问题在内的外交、安全和经济议题的机会。

  当前正处于复合危机,而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冲击进一步加剧,使得积累了80年的国际秩序开始动摇,进入剧烈动荡时期。这一影响不仅限于新政府的五年任期,更对韩国的生存与繁荣构成深远影响。在此背景下,如何应对韩美同盟性质及其作用范围变化的趋势,并在韩美之间实现国家利益的协调,成为新政府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此外,相较于9·11事件后布什政府在全球军事部署重审(GPR)所引发的联盟摩擦,当时(韩国的)政府所经历的困境,此次的风险因素在强度、范围及速度方面更为严峻,遍布各个层面。

  美国将朝鲜威胁置于次要位置

  特朗普第二任期将中国视为唯一的核心威胁(sole pacing threat)。美国已将战略重点转向军事上遏制并拒绝接受中国对台湾的侵略,因此朝鲜威胁的优先级正在下降。美国国防部的暂定国防战略指南,以及上个月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思在亚洲安保会议(香格里拉对话)中的直言不讳的讲话,正式确认了美国战略重心已转向对中国的遏制。与此同时,美国也在调整对盟友和伙伴国的重视程度。美国要求盟友承担更多责任,应对除中国之外的其他威胁,并愿意承担相关风险。日本、澳大利亚和菲律宾政府已表态加入这一战略方向(即包括美国在内的所谓“SQUAD”)。如今,美国正不断向韩国释放强烈的信号。

  新政府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三大方面。第一,关于“驻韩美军”战略灵活性的运用问题,需要不同于卢武铉政府初期的协调方式,以避免因韩美之间的利益分歧引发摩擦。第二,韩国的区域安全角色,其具体范围和性质需要进一步明确。第三,台湾问题,随着朝鲜核威胁与台湾危机的关联性增强,可能导致盟友威慑力削弱,并使韩国被卷入其中,新政府如何应对这一局势至关重要。

  第一,关于“驻韩美军”战略灵活性的运用问题,如果韩美之间未能达成一致,驻韩美军的部署调整或裁减、战时作战指挥权提前移交、驻韩及驻日联合国军司令部的职能变化、防卫费分担的规模与性质调整,以及韩国国防预算的大幅增加等问题,都可能成为李在明政府在整个任期内面临的挑战。2003年,驻韩美军战略灵活性问题被提出,并在2006年1月韩美外交部长达成协议之前,经历了一系列摩擦,如驻韩美军一个旅的派遣至伊拉克、韩国军队的额外伊拉克派遣、驻韩美军减少1.25万人、战时作战指挥权提前移交等问题。2006年协议通过附加条款明确表示,美国尊重韩国的立场,即韩国不会在未经过韩国民众意愿的情况下卷入东北亚地区的冲突,从而暂时避免了韩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牵连。而如今, 特朗普政府的战略灵活性立场是,在驻韩美军的轮换部署问题之外,另行考虑在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必要时赋予驻军作为军事出发基地的角色。如果韩国要求进行事前协商,美国可能会依据其“灵活性(agility)”优先的战略,将相关兵力重新部署至邻近国家。这种情况下,最终可能导致美军地面部队进一步撤离韩国。

  政权初期应慎重起步

  其次,关于韩国的区域安全角色,亟需进行战略判断,以确定其军事角色的具体程度和方式。这是因为,包括西海在内的朝鲜半岛及周边海域、台湾海峡、东海和南海的军事活动可能彼此关联。随着2021年和2022年韩美首脑联合声明以及2023年戴维营韩美日联合声明的发布,韩国在区域安全角色上的立场已得到显着强化。特朗普政府将关注韩国新政府是否会延续这一趋势。

  第三个挑战在于,特朗普第二任期将中国从挑战者定义为威胁,甚至进一步定位为敌对国家。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可能会试图将韩国所建立的战略伙伴关系中的中国,正式归类为盟友层面的威胁,而韩国在这一局势下的立场将至关重要。

  在布什政府推行对华接触政策的卢武铉政府初期,韩美军方因在“是否将中国定义为威胁”问题上存在分歧,最终放弃了联合威胁评估。如今,赫格塞思在香格里拉会议上的演讲,将台湾问题置于重点,并较布什政府全球军事部署重审(GPR)时期更加强硬地要求盟友表态。

  特别是在美国尚未明确表态是否继续维持韩美核咨询小组(NCG)情况下,若美国将台湾危机视为首要事项,可能导致对朝鲜核威胁的延伸威慑减弱,甚至引发安全真空。而这一问题的核心在于韩美《相互防卫条约》的适用范围及启动条件的解读问题。上个月,驻韩美军以及美国主要安全官员大规模参与的“大西洋理事会(Atlantic Council)”台湾及韩半岛同步(核)战争演习的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担忧。

  卢武铉政府与布什政府、文在寅政府与特朗普第一任政府均因早期的同盟议题,在整个任期内维持紧张关系。而特朗普第二任政府已经因单边主义政策,与盟友及伙伴国发生摩擦。对华战略的设计者、前国防部副部长埃尔布里奇·科尔比在四年前出版的著作《拒绝战略(Strategy of Denial)》中提到:“美国的防线必须明确包括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但其他国家是否应该被纳入其中,并不那么显然。” 在更加严峻的安全环境下,新政府应当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初期即开始建立信任,逐步强化韩国作为美国不可或缺盟友的认知。

2019年8月24日至26日在法国比亚里茨举行的G7峰会 (来源:EPA=韩联社)

  中评社首尔6月17日电(记者 崔银珍编译)REAIM全球委员会主席、前外交部长尹炳世日前在韩国《中央日报》专栏上发文,称韩美同盟正面临多重难题,新政府应在初期稳妥应对,尤其是在驻韩美军的战略灵活性、韩国的区域安全角色以及美中关系中的立场问题上,应从过去的冲突案例中汲取智慧。文章编译如下:

  李在明总统将于15日至17日出席在加拿大举行的七国集团(G7)峰会,此次会议意义重大。这次会议是新政府承诺推进“G7+”进程的重要契机,充当关键的桥梁角色。此外,若能顺利参加本月底召开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峰会,他的国际舞台首次亮相将圆满完成。同时,这也有助于今秋在庆州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的成功召开。

  更重要的是,曾对G7和北约持批判态度的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计划出席此次G7峰会,因此韩美、韩日及韩美日三方首脑会议将能够在更大的框架内讨论当前议题。并且,这也是各国领导人建立个人信任关系的良机,同时将获得更为从容应对包括关税问题在内的外交、安全和经济议题的机会。

  当前正处于复合危机,而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冲击进一步加剧,使得积累了80年的国际秩序开始动摇,进入剧烈动荡时期。这一影响不仅限于新政府的五年任期,更对韩国的生存与繁荣构成深远影响。在此背景下,如何应对韩美同盟性质及其作用范围变化的趋势,并在韩美之间实现国家利益的协调,成为新政府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此外,相较于9·11事件后布什政府在全球军事部署重审(GPR)所引发的联盟摩擦,当时(韩国的)政府所经历的困境,此次的风险因素在强度、范围及速度方面更为严峻,遍布各个层面。

  美国将朝鲜威胁置于次要位置

  特朗普第二任期将中国视为唯一的核心威胁(sole pacing threat)。美国已将战略重点转向军事上遏制并拒绝接受中国对台湾的侵略,因此朝鲜威胁的优先级正在下降。美国国防部的暂定国防战略指南,以及上个月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思在亚洲安保会议(香格里拉对话)中的直言不讳的讲话,正式确认了美国战略重心已转向对中国的遏制。与此同时,美国也在调整对盟友和伙伴国的重视程度。美国要求盟友承担更多责任,应对除中国之外的其他威胁,并愿意承担相关风险。日本、澳大利亚和菲律宾政府已表态加入这一战略方向(即包括美国在内的所谓“SQUAD”)。如今,美国正不断向韩国释放强烈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