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文忠:中美关税谈判成条件?台湾态势险峻

南投暨南国际大学国际企业学系副教授许文忠。(中评社 方敬为摄)

  中评社南投6月11日电(记者 方敬为)美中于6月9日在伦敦展开新一轮贸易谈判,南投暨南国际大学国际企业学系副教授许文忠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鉴于谈判前中美领袖通话特别触及台湾问题,台湾是否成为这次双方谈判的条件之一,值得关注,尤其美国目前在经贸上更需要中国合作,中国大陆是提条件的一方,当台湾成为谈判条件,未来很可能会承受政经方面的双面夹击,态势险峻。

  许文忠,拥有英国里兹大学(University of Leeds)国际企业所博士、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所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包括国际企业、海外直接投资、中小型企业成长、经济金融等。

  美国与中国9日在英国伦敦展开新一轮贸易谈判,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称双方会谈“富有成果”。美国总统特朗普对谈判持正面态度,表示目前进展顺利,他“从伦敦的团队那边收到的全是好消息,我们谈得不错,但中国不好对付。”并未透露谈判的具体内容。双方于10日接续谈判。有消息指出,美愿放宽部分出口管制,但是辉达(NVIDIA)H2O晶片除外。

  许文忠表示,这次美中贸易谈判紧接在两国领袖的通话之后,要注意的是,中方曾特别提及“美国应当慎重处理台湾问题”,台湾在大国博弈中恐怕难以独善其身,尤其当中国大陆掌握优势时,谈判从来不只一张牌可以博弈,台湾问题正是中方手中可随时亮出的关键筹码。

  许文忠指出,从中国大陆的角度来看,当前美中贸易失衡局面显然站在中国一方。美国对中货物贸易逆差在2024年达近3000亿美元,供应链与制造业的高度捆绑,让美国在加征关税之后仍难以立即回本。而中国则早已布局稀土、电动车电池等前沿产业,“掐住了美国喉咙”。因此,中国是提条件的一方,后续向将谈判场域从关税转向政治层面,不无可能,台湾议题正是在这样的战略考量会被提出。   许文忠认为,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双方互相试探、互相威慑的符号,从拜登政府以来,美国对台军售持续升温,仅2024年11月就批准了总值近4亿美元的F-16战机与雷达系统;大陆则以《反外国制裁法》对参与军售的美国厂商与个人实施制裁,此消彼长之间,台湾的安全迷雾亦同步升高。

  他研判,中方若要在伦敦谈判中将台湾当成筹码,就会要求美国明确减缓对台军售、收敛对民进党政府的政治干预。因此待此伦谈判结束后,可以观察特朗普后续的言行,就好比在上个月日内瓦谈判后,特朗普就公开说出“对统一与和平有帮助”。

  对台湾而言,许文忠表示,所面临的风险也将因此上升,在经济方面,台湾出口体量庞大,2024年出口约4700亿美元,全年仍保有逾800亿美元顺差,其中逾七成贸易顺差来自中国大陆与香港市场。对美顺差亦超过650亿美元,如若美中达成关税共识或贸易关系稳定,台湾势必成为“夹心饼”,因为美国很可能将利益所求转向台湾,既受制于美国关税政策,另一面又因为两岸关系不佳,失去大陆市场红利。

  他说,美国的对等关税政策已使台湾制造业订单减少,制造业无薪假人数在今年5月激增至逾2200人、超过130家企业实施;若情势持续至今后3个月,台湾恐怕将迎来一波倒闭与裁员潮。

  许文忠呼吁,台湾必须重新审视“倚美抗中”与“融入区域”的平衡,最好的避险之道,还是在经营两岸关系,尤其是ECFA的完善化,将有助台湾走出经贸困境。

南投暨南国际大学国际企业学系副教授许文忠。(中评社 方敬为摄)

  中评社南投6月11日电(记者 方敬为)美中于6月9日在伦敦展开新一轮贸易谈判,南投暨南国际大学国际企业学系副教授许文忠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鉴于谈判前中美领袖通话特别触及台湾问题,台湾是否成为这次双方谈判的条件之一,值得关注,尤其美国目前在经贸上更需要中国合作,中国大陆是提条件的一方,当台湾成为谈判条件,未来很可能会承受政经方面的双面夹击,态势险峻。

  许文忠,拥有英国里兹大学(University of Leeds)国际企业所博士、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所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包括国际企业、海外直接投资、中小型企业成长、经济金融等。

  美国与中国9日在英国伦敦展开新一轮贸易谈判,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称双方会谈“富有成果”。美国总统特朗普对谈判持正面态度,表示目前进展顺利,他“从伦敦的团队那边收到的全是好消息,我们谈得不错,但中国不好对付。”并未透露谈判的具体内容。双方于10日接续谈判。有消息指出,美愿放宽部分出口管制,但是辉达(NVIDIA)H2O晶片除外。

  许文忠表示,这次美中贸易谈判紧接在两国领袖的通话之后,要注意的是,中方曾特别提及“美国应当慎重处理台湾问题”,台湾在大国博弈中恐怕难以独善其身,尤其当中国大陆掌握优势时,谈判从来不只一张牌可以博弈,台湾问题正是中方手中可随时亮出的关键筹码。

  许文忠指出,从中国大陆的角度来看,当前美中贸易失衡局面显然站在中国一方。美国对中货物贸易逆差在2024年达近3000亿美元,供应链与制造业的高度捆绑,让美国在加征关税之后仍难以立即回本。而中国则早已布局稀土、电动车电池等前沿产业,“掐住了美国喉咙”。因此,中国是提条件的一方,后续向将谈判场域从关税转向政治层面,不无可能,台湾议题正是在这样的战略考量会被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