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台当局海外广设华语文中心为那般?
中评社北京1月16日电(作者 王建民)近年来,民进党当局积极推动海外“华语文教育”,广设“华语文学习中心”,似乎在推广中华文化,与其大力推动的“文化台独”背道而驰,是矛盾的。其实不然。这是民进党当局的重要政治阴谋,是其“抗中去中”与“文化台独”的一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在海外与中国大陆展开文化较量,积极配合美西方对抗中国大陆海外孔子学院发展,拓展国际文化空间。特别是极力避免使用“中国”或“中华”两字,在教授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极力宣传“台湾文化”、“台湾价值”,有着强烈的“台独”用意。
台湾海外华文教育有较长的历史,始于上世纪50年代。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期间,在强化“本土主义”思想下,台湾华文教育开始强调“台湾特色”,宣传所谓的“台湾本土文化”。2003年12月,台“行政院”成立“国家对外华语文教育政策委员会”。2008年国民党重新上台执政后,马英九当局也在境外设立“台湾书院”,重点展现“具有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蔡英文执政时期,台湾华语文教育已有明显的“台独”倾向,尽管延续了“华语文”用法,但民进党当局成立的所谓“台湾华语文学习中心”,其英文名为“Taiwan Center for Mandrin Learning”,就是要避免出现“中国”或“中华”字眼,其实就是另一种“去中国化”行动。民进党并不讳言,宣扬让“台湾华语言正式取代中国语”。
文化、教育、语言领域一直是民进党“去中国化”的“文化台独”重点目标,全力推动。但在国际社会搞“文化台独”则相对困难,就采取了取巧的“折衷办法”,在海外汉语教育中使用了“华语文教育”或“华语文学习”。如果不用“华语文”,直接用“台语文”很难推行。况且,过去国民党当局在海外推行华语教育有很长的历史,民进党当局还得利用这一重要资源,才能延续与推广。但为与中国大陆区隔或对抗,在前面加上了“台湾”两字,成为“台湾华语文教育(学习)”。尽管民进党当局不承认一个中国,大搞“文化台独”,但并不拒绝使用“华人社会”概念,还有意模仿新加坡建立一个主权独立的台湾“华人社会国家”。可见,使用“华语文”是民进党的重要“台独”策略。
2020年10月,美国政府公布“语言学习计划”,提出增加中国大陆以外的汉语学习机会,与美关系极为密切的台湾就成为首选目标,双方迅速展开合作。同年12月,美台发布“台美教育倡议”,签订“台美国际教育合作瞭解备忘录”,强化并扩大现有华语及英语学习计划,宣扬所谓“自由、民主、多元”的中文学习环境。
2021年初,台“侨委会”制定“海外华语文学习深耕计划”,提出了“三大策略六大支柱”的工作重点。随后,台教育主管部门乘势推出“优华语计划”,通过加强台湾与美国部分大学的双边合作,以促进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提升台湾的“国际影响力”。同年6月,台湾“侨委会”正式设立“台湾华语文学习中心”,而且扩张迅速:2023年建成66所,2024年增至84所,争取2025年达到100所。目前主要集中在美欧地区,其中美国66所,欧洲18所。当然,这一举措也有与大陆争夺海外文化市场之用意。时任台湾“侨委会”委员长的童振源曾明确表示,“这是台湾拓展海外华语文市场最佳契机”。
可以说,民进党当局海外广建“华语文学习中心”,推广台湾海外华语文教育,有显着的配合美西方对抗中国大陆海外文化教育尤其是遏制孔子学院、拓展国际文化空间及争取海外华文教育市场等多种企图,但并不改变其“文化台独”本质,其英文机构名称避免使用“中国”或“中华”,特别是教学活动中不断凸显所谓的“台湾特色”、“台湾文化”与“台湾价值”。然而,问题是,中文是联合国规定的全球六大正式通用语文,不会有“华语文”或“台湾华语文”之说,更不会有“台语”。不论民进党如何投权取巧,却无法改变中文或汉语本身,海外语言教育还是要教授中国汉语,无法改变中国语言地位。尽管台湾海外华语文教育或学习增加了“认识台湾”、“台湾民俗与文化”课程(如“台湾歌谣”、“台湾民间信仰”等)等内容,但重点还是介绍与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习俗。
(本文作者王建民系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
中评社北京1月16日电(作者 王建民)近年来,民进党当局积极推动海外“华语文教育”,广设“华语文学习中心”,似乎在推广中华文化,与其大力推动的“文化台独”背道而驰,是矛盾的。其实不然。这是民进党当局的重要政治阴谋,是其“抗中去中”与“文化台独”的一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在海外与中国大陆展开文化较量,积极配合美西方对抗中国大陆海外孔子学院发展,拓展国际文化空间。特别是极力避免使用“中国”或“中华”两字,在教授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极力宣传“台湾文化”、“台湾价值”,有着强烈的“台独”用意。
台湾海外华文教育有较长的历史,始于上世纪50年代。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期间,在强化“本土主义”思想下,台湾华文教育开始强调“台湾特色”,宣传所谓的“台湾本土文化”。2003年12月,台“行政院”成立“国家对外华语文教育政策委员会”。2008年国民党重新上台执政后,马英九当局也在境外设立“台湾书院”,重点展现“具有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蔡英文执政时期,台湾华语文教育已有明显的“台独”倾向,尽管延续了“华语文”用法,但民进党当局成立的所谓“台湾华语文学习中心”,其英文名为“Taiwan Center for Mandrin Learning”,就是要避免出现“中国”或“中华”字眼,其实就是另一种“去中国化”行动。民进党并不讳言,宣扬让“台湾华语言正式取代中国语”。
文化、教育、语言领域一直是民进党“去中国化”的“文化台独”重点目标,全力推动。但在国际社会搞“文化台独”则相对困难,就采取了取巧的“折衷办法”,在海外汉语教育中使用了“华语文教育”或“华语文学习”。如果不用“华语文”,直接用“台语文”很难推行。况且,过去国民党当局在海外推行华语教育有很长的历史,民进党当局还得利用这一重要资源,才能延续与推广。但为与中国大陆区隔或对抗,在前面加上了“台湾”两字,成为“台湾华语文教育(学习)”。尽管民进党当局不承认一个中国,大搞“文化台独”,但并不拒绝使用“华人社会”概念,还有意模仿新加坡建立一个主权独立的台湾“华人社会国家”。可见,使用“华语文”是民进党的重要“台独”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