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明:特朗普催化全球贸易减美国现象崛起

文化大学社科院讲座教授杨永明。(中评社 方敬为摄)

  中评社台中6月4日电(记者 方敬为)文化大学社科院讲座教授杨永明3日出席讲座活动表示,特朗普的保护主义反而导致各国与各区域贸易加强合作,尤其中国大陆的相对稳定性,使得中方主导的国际组织更为精进,加上对等关税政策日前遭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宣判“越权”,特朗普或难以透过关税政策实践MAGA(让美国再次伟大)目标。

  台湾上市柜公司协会、中台湾社团联合会、北威国际集团3日下午在台中举办“台湾领袖讲座”,以“关税战风暴:影响及因应”为题,邀请专家学者发表看法。

  杨永明表示,在特朗普采取保护主义的施政路线下,对外打出对等关税政策,已逐渐对全球贸易秩序产生深远冲击。自2018年美中贸易战爆发至今,美国对中国与其他贸易伙伴国加征关税,企图透过经济压力遏止中国崛起,并将制造业重新带回本土。然而,这项策略并未如预期地“让美国再次伟大”,反而在多个层面引发连锁反应,对国际经济与地缘政治格局造成动荡。

  杨永明指出,这场关税战对西方主导的国际经贸体系造成重创。美国的单边主义举措削弱了以WTO为核心的多边体系,致使传统盟国也开始对美国的贸易政策感到迟疑。而与此同时,中国大陆则趁势扩大其主导的区域合作架构,例如金砖国家(BRICS)和上海合作组织(SCO)陆续纳入新成员,逐步形成与美国抗衡的全球南方阵营。

  杨永明表示,预计各国与各区域贸易会加强,进而出现“全球贸易减美国”现象,推测今年三项议题会出现或加速:一是中国加入CPTPP;二是中欧投资协定死灰复燃;三是中日韩自由贸易谈判。换言之,世界贸易体系在美国退群之后,自然会转向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也是最大出口国、最大制造国、进口市场也是仅次于美国,中国如果持续开放与国际化,将可能很快取代美国的国际经济地位,作为主要国际贸易货币的美元霸权也会加速削弱。

台湾领袖讲座在台中举行。(中评社 方敬为摄)

  他说,关税政策的根本目的之一,是将“中国加一”生产链转移掉,例如越南、墨西哥或印度。然而实际上,这类转移多半只是表面形式上的地理变化,供应链并未真正脱离中国。例如,苹果公司虽将部分组装业务转至越南,但原材料与核心技术仍由中国供应。根据2024年美国商务部报告,目前美国进口产品中仍有超过60%来自中国或中国供应链间接参与的国家。这种“亚洲供应链一体化”实则扩大了中国的产业影响力。

  杨永明表示,特朗普虽以强硬关税政策对抗中国,但美国国内消费者与进口商却是直接受害者。根据布鲁金斯学会统计,2018至2022年间,美国进口商品平均价格上涨了12%,其中家电与电子产品涨幅尤为明显。关税成本最终并未由中国企业承担,而是转嫁至美国消费市场。此外,《纽约时报》也曾指出,若将中国制商品完全剔除,美国一般家庭中的生活用品恐将大幅减少,高达40%至80%的日常品项难以替代。

  对中国而言,杨永明说,虽然关税带来一定压力,但其透过技术投资与出口多元化,已逐渐抵消美方制裁。例如在AI、半导体与电动车等高科技领域,中国企业如华为、比亚迪等皆展现出强大研发能力。最近,美国媒体报导,许多之前替辉达(NVIDIA)写程式的中国工程师都纷纷转往中国企业任职。这种技术流转趋势,预示全球科技供应链正逐步朝向“双轨化”或“半球化”演变,一条以中国为核心,一条则由美国与盟友主导。

  杨永明指出,在多方压力下,美国贸易政策出现不稳定现象。例如,特朗普虽曾主张“高关税保护本国产业”,但在面对选举压力与企业反弹后,也不得不调整立场。根据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近期的裁定,特朗普政府的多项关税措施违反国际法义务,未来若需实施修正,恐导致整体贸易策略陷入混乱。

文化大学社科院讲座教授杨永明。(中评社 方敬为摄)

  中评社台中6月4日电(记者 方敬为)文化大学社科院讲座教授杨永明3日出席讲座活动表示,特朗普的保护主义反而导致各国与各区域贸易加强合作,尤其中国大陆的相对稳定性,使得中方主导的国际组织更为精进,加上对等关税政策日前遭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宣判“越权”,特朗普或难以透过关税政策实践MAGA(让美国再次伟大)目标。

  台湾上市柜公司协会、中台湾社团联合会、北威国际集团3日下午在台中举办“台湾领袖讲座”,以“关税战风暴:影响及因应”为题,邀请专家学者发表看法。

  杨永明表示,在特朗普采取保护主义的施政路线下,对外打出对等关税政策,已逐渐对全球贸易秩序产生深远冲击。自2018年美中贸易战爆发至今,美国对中国与其他贸易伙伴国加征关税,企图透过经济压力遏止中国崛起,并将制造业重新带回本土。然而,这项策略并未如预期地“让美国再次伟大”,反而在多个层面引发连锁反应,对国际经济与地缘政治格局造成动荡。

  杨永明指出,这场关税战对西方主导的国际经贸体系造成重创。美国的单边主义举措削弱了以WTO为核心的多边体系,致使传统盟国也开始对美国的贸易政策感到迟疑。而与此同时,中国大陆则趁势扩大其主导的区域合作架构,例如金砖国家(BRICS)和上海合作组织(SCO)陆续纳入新成员,逐步形成与美国抗衡的全球南方阵营。

  杨永明表示,预计各国与各区域贸易会加强,进而出现“全球贸易减美国”现象,推测今年三项议题会出现或加速:一是中国加入CPTPP;二是中欧投资协定死灰复燃;三是中日韩自由贸易谈判。换言之,世界贸易体系在美国退群之后,自然会转向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也是最大出口国、最大制造国、进口市场也是仅次于美国,中国如果持续开放与国际化,将可能很快取代美国的国际经济地位,作为主要国际贸易货币的美元霸权也会加速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