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恭:没有一中原则 何来对话条件?

张荣恭。

  中评社台北1月15日电(作者 张荣恭)即将离任的美国驻中国大使伯恩斯接受美国权威期刊“外交事务”专访表示,他在任内不断敦促中国大陆应与民进党政府对话,并以和平方式解决两岸分歧。与此同时,海基会秘书长罗文嘉在新一年的首场背景说明会喊话大陆海协会应与海基会恢复例行往来;海基会董事长吴丰山于去年最后一天也作出了同样呼吁。
   
  伯恩斯究竟是内行人讲外行话,或者出自为民进党政府说项,外界不得而知,但是外界应瞭解美国与中国的邦交,就是建立在其一个中国政策和中国大陆的一个中国原则之上;若无一个中国作为政治基础,双方必然无法建交。也就是说,中美关系从来就不是没有条件的,两岸之间何其不然?况且按照台湾现行的法律和体制,两岸一直都在一中架构当中,愈躲就愈曝露“台独”性质,何来两岸对话的条件?
   
  美国若是期待中国大陆无条件和民进党政府对话,而后者又走“台独”路线,无异于要求大陆接受“台独”政权,此种期待便完全脱离现实,幻想过头。当前民进党政府亦为如此,即希冀以拒绝正视一个中国、否定九二共识的立场,谋求恢复两岸协商机制,这同样不切实际,毫无实现的可能。
   
  全球183个和中国大陆建交的国家,均以一个中国作为双方根本性的政治基础,无论这些国家对台湾地位的表述是承认台湾为中国的一部份或认知中国大陆主张台湾为中国的一部份,仍都同意不与台湾发生官方关系,此即一个中国的要素。而迄今尚与台湾保持“邦交”的12个微小国家,也都未与中国大陆发生官方关系,这也是一个中国的体现。因此,世界上并未出现被承认的“两国中国”或“一中一台”,遑论“台湾独立”。   
  全球之所以要表态一个中国,系因台湾问题的存在,那么台湾自己作为核心点,如果以为可以闪躲一个中国,或者否定能够有效处理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便成了全球唯一异数,必然无从与大陆正常互动。历来的民进党政府就是陷入这样的困局,陈水扁的八年和蔡英文的八年均如此,“台独”言行更激进的赖清德不仅无法突破,甚至只会加剧台海动荡。
   
  1971年美国寻求与中国大陆发展官方关系之初,以及1992台湾启动和大陆开展协商之始,都曾面临如何回应大陆主张的一中原则。美方的方式是承诺“三不”/不支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台方的方式是达成两岸求同存异的九二共识。总之,一个中国是全球包括台湾面对大陆时,怎么样也回避不了的。
   
  1971年7月,基辛格首度秘访北京,行前,尼克松形容此为二战之后美国外交政策的分水岭;基辛格更向尼克松夸口说,应该是南北战争之后的外交大事。根据随行的何志立透露,基辛格在周恩来面前滔滔不绝,直到基辛吉念出何志立草拟的“三不”,周恩来才说这样可以开始会谈了。可见唯有确认一个中国,才能开启中美对话。
   
  同年10月,基辛格二度前往北京商讨两国将要发表的联合公报,美方的表述为“认知到两岸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这句话是基辛格的助理罗德从美国国务院1955年的档案中找出来的。当年代号为“神谕oracle”/一项未能实施的中美谈判的该档案里,准备了这句关键性的措辞,并于1972年2月成为上海公报中的美方表述。于此再度可见无论文字如何调整,一个中国始终是中国大陆最为坚持的立场,任何欲与中国大陆发展政治关系的国家,都不能不做出一定程度的正面回应。    
  台湾也曾予以有效处理。李登辉为了打破两岸没有法制化沟通平台的局面,于1990年10月在“总统府”成立国家统一委员会;11月,设立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1月,“行政院”设立大陆委员会;2月,国统会制订国家统一纲领;4月,海基会秘书长陈长文前往拜会大陆国务院台办,获告“在处理海峡两岸交往事务中,应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意即除了台湾已经单方采取的行动外,尚须两岸双方取得共识。
   
  1991年11月,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3月,海协会公开声明两岸交往须先明确是中国人内部事务?还是两国之间事务?于是同年8月,李登辉主导的国统会通过“关于一个中国的涵义”决议,作为10月海基会与海协会在香港协商如何表达一中原则的根据。
   
  经过香港协商及两会函电往来,双方对一中原则求同,对一中涵义存异,形成了九二共识。易言之,台湾若拒回应一个中国,即无可能构建两岸协商机制。当年台湾执政者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积极行动。当前,掌权者既然鼓吹所谓“国与国互不隶属”,就没有可能重启协商,海基会相关人士再怎么喊话,其实都无济于事,人们也不值得保留想像空间。
   
  海基会董事长吴丰山要求大陆说明“中华民国”在九二共识中的位置何在,殊不知当年香港协商之后,两岸的共同作法是在确立一中原则的同时,搁置对一中涵义的分歧,也就是搁置政治争议,开展事务性商谈。因此,如果现在台湾要谈难度最高的政治称号问题,势须进行政治谈判,但是民进党政府准备好了吗?或者有此意愿了吗?这需要由执政者来回答。否则,不如回归原本对一中原则求同、对一中涵义存异,进而广泛推进事务性商谈以谋两岸和平来得对台有利。除非掌权者所图的是毁台灭台的两岸战争。    
  目前海基会相关人士认为当年香港协商没有达成结论,然而若是如此,大陆岂有可能同意进行1993年4月历史性的辜汪会谈?而若仍要坚称当年没有签署关于九二共识的文件,那么民进党政府如果真有复谈的诚意,何妨由海基会重新宣读1992年在香港向海协会提出的表达方案:“在海峡两岸都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如此一来,何愁大陆不会做出正面回应?问题在于民进党政府拒不认同国家统一,也不接受一中原则,两岸遂不存在保留对一中涵义不同认知的回旋余地,原本的协商机制只能继续停摆。
   
  此一状态的诡异和反常之处,是美国等西方国家无论再怎么抗中抑中,仍与中国大陆维持邦交,双方保有沟通及合作的许多管道,反而位居要害、首当其冲的台湾,既不回应一中原则,亦无自己的一中政策,以致失去和大陆原有的正式联系平台;民进党政府成了全球唯一无法和大陆当局良性互动的实体。海峡两岸连事务性商谈都无法进行,高层次的台海和平稳定更不可得,以致危及台湾安全。
   
  因此,伯恩斯虽对“外交事务”期刋表示两岸分歧应和平解决,但客观来说,根本没有操作的方式与机会。早在1971和1972年基辛格、尼克松先后向周恩来要求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时,周恩来即反覆说明了中国大陆只能同意“争取和平解决的前景”,无法保证和平解决,原因是当台湾当局拒绝政治谈判时,和平解决便会落空,所以大陆只能表达“争取”。于是此一表述成了上海公报中的美方声明之依据。   
  如今,大陆对台政策的诉求是“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毕竟对大陆而言,和平解决的方向必然为国家统一,总不能同意两岸和平分裂。这正愈加成为台海局势的严峻挑战,而意图把两岸关系变质成两国关系的民进党政府,又更升高这项挑战的程度及催促挑战到来。民进党政府以为否定了九二共识,便抵制了统一目标与一中原则,其实是不懂得或者蓄意忽视九二共识能够扩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时间及空间,使两岸可在充份的时空里交流对话、互利融合,足以免除台湾遭受急统或武统,这才符合台湾民众安居乐业的需求。

  (本文作者张荣恭 中国国民党前副秘书长、前大陆工作会主任)

张荣恭。

  中评社台北1月15日电(作者 张荣恭)即将离任的美国驻中国大使伯恩斯接受美国权威期刊“外交事务”专访表示,他在任内不断敦促中国大陆应与民进党政府对话,并以和平方式解决两岸分歧。与此同时,海基会秘书长罗文嘉在新一年的首场背景说明会喊话大陆海协会应与海基会恢复例行往来;海基会董事长吴丰山于去年最后一天也作出了同样呼吁。
   
  伯恩斯究竟是内行人讲外行话,或者出自为民进党政府说项,外界不得而知,但是外界应瞭解美国与中国的邦交,就是建立在其一个中国政策和中国大陆的一个中国原则之上;若无一个中国作为政治基础,双方必然无法建交。也就是说,中美关系从来就不是没有条件的,两岸之间何其不然?况且按照台湾现行的法律和体制,两岸一直都在一中架构当中,愈躲就愈曝露“台独”性质,何来两岸对话的条件?
   
  美国若是期待中国大陆无条件和民进党政府对话,而后者又走“台独”路线,无异于要求大陆接受“台独”政权,此种期待便完全脱离现实,幻想过头。当前民进党政府亦为如此,即希冀以拒绝正视一个中国、否定九二共识的立场,谋求恢复两岸协商机制,这同样不切实际,毫无实现的可能。
   
  全球183个和中国大陆建交的国家,均以一个中国作为双方根本性的政治基础,无论这些国家对台湾地位的表述是承认台湾为中国的一部份或认知中国大陆主张台湾为中国的一部份,仍都同意不与台湾发生官方关系,此即一个中国的要素。而迄今尚与台湾保持“邦交”的12个微小国家,也都未与中国大陆发生官方关系,这也是一个中国的体现。因此,世界上并未出现被承认的“两国中国”或“一中一台”,遑论“台湾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