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威全:赖520谈话是冲过头的自我收敛

江大学全球政治经济学系兼任助理教授施威全。(中评社 资料照)

  中评社台中5月21日电(记者 方敬为)针对赖清德520就职周年谈话内容,江大学全球政治经济学系兼任助理教授施威全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可以发现与去年520的讲话相比,调性保守许多,几乎不触及两岸议题,代表整个民进党政府目前对于涉及两岸“主权争议”的面向,变得小心翼翼,与之前采取的尖锐、对抗姿态形成强烈对比,研判是受到外部形势影响,之前冲过头,现在须自我收敛。

  施威全,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所硕士、伦敦大学伯贝克法律学校博士,在赖幸媛担任陆委会主委期间担任简任秘书,曾任“行政院”中部联合服务中心副执行长、新北市经济发展局长等职,现职为网路媒体《菱传媒》董事长。

  赖清德20日发表执政周年谈话,内容全文只字未提“中国”二字,淡化两岸的相关议题,仅提及台湾面对“国安统战威胁”,并重申17项因应策略,呼吁民众团结抵抗分化。不过在接受媒体访问时,他则称,台湾受到侵略者的胁迫,侵略者才是和平的破坏者。

  分析赖清德就职周年谈话,施威全表示,这次520演说与去年相比,显得保守并四平八稳,回顾赖清德之前的谈话,在语言上很明确定调中国大陆是境外敌对势力,另外也一直强调,“‘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常态性重申“切割两岸”的概念,但这次的谈话当中都闪掉了。

  施威全说,上述情况就可见赖清德这次在面对两岸关系方面,格外小心翼翼,在语言上比之前来得谨慎许多,这并非是两岸关系出现巨大的变化,而是受到来自整个国际形势的压力。

  他提到,可以发现,从赖清德去年520的讲话迄今这一年间,整个民进党政府的作为,包括内政部发函,认定大陆配偶、国民党籍前南投县议员史雪燕因为没有“放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籍”,取消其议员资格,后续并要求全台陆配必需缴交“放弃国籍”证明,加上宣布“赖17条”,定调中国大陆是境外敌对势力等行径,很明显的是在架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互不隶属”的法理基础。

  施威全说,赖清德政府透过实务等具体动作,诠释两岸分割的概念,民进党府院所有的行政作为都必须服膺于赖所定调的“两岸政治定位”。然而,这次的520就职周年谈话里面,却完全没有触及到相关议题,显然是“国安”人士有所评估,发现当前苗头不对,暂时先避免碰触到两岸“主权争议”区块。

  为何如此?施威全研判,因为国际形势转变,赖清德“不得不然”,之前民进党政府有一个讲法,也就是赖清德抛出“脱中入北”口号时,无论是帮忙诠释的学者,或者民进党的解释都宣称,“台湾没有选择的空间,只能倚靠美国”,但相关论述的前提是,“美中势必一战”,因为只有美国与中国之间没有妥协空间,台湾才没有左右逢源的空间。但事实证明,中美即便相互较劲,甚至是关税战一来一往,5月12日仍然达成初步的谈判共识,代表中美关系从来就不是零和赛局。

  施威全提到,中国大陆也一直强调,世界之大,绝对可以容下中美两国,中国也不企图取代美国,这是官方明确表态。在此形势底下,台湾若成为变数,就会被“敲打”,当美国与中国开始谈,或者美国期待改变双方关系时,台湾面对两岸关系就无法再出现强硬姿态,否则就是给美国添麻烦。如今美国转向,赖清德也只好跟着转。

  总而言之,施威全说,赖清德今年520就职周年讲话,其实就是台湾来不及踩刹车,冲过头,撞墙之后的自我收敛。

  至于赖清德在520前夕接受访问抛出的“两岸并购论”,施威全认为,该说法可能是在铺垫转向,但较无法称之为官方路线,赖在接受网路自媒体的访问,相关内容是比较轻松的,可能没有照稿回答,比较偏向赖清德个人的想法,从政治意涵乃至于政策走向来看,无法精确对应,该说法较偏向耸动、吸眼球,但不是经过相当程度深思熟虑的语言,没有必要过度揣测。

江大学全球政治经济学系兼任助理教授施威全。(中评社 资料照)

  中评社台中5月21日电(记者 方敬为)针对赖清德520就职周年谈话内容,江大学全球政治经济学系兼任助理教授施威全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可以发现与去年520的讲话相比,调性保守许多,几乎不触及两岸议题,代表整个民进党政府目前对于涉及两岸“主权争议”的面向,变得小心翼翼,与之前采取的尖锐、对抗姿态形成强烈对比,研判是受到外部形势影响,之前冲过头,现在须自我收敛。

  施威全,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所硕士、伦敦大学伯贝克法律学校博士,在赖幸媛担任陆委会主委期间担任简任秘书,曾任“行政院”中部联合服务中心副执行长、新北市经济发展局长等职,现职为网路媒体《菱传媒》董事长。

  赖清德20日发表执政周年谈话,内容全文只字未提“中国”二字,淡化两岸的相关议题,仅提及台湾面对“国安统战威胁”,并重申17项因应策略,呼吁民众团结抵抗分化。不过在接受媒体访问时,他则称,台湾受到侵略者的胁迫,侵略者才是和平的破坏者。

  分析赖清德就职周年谈话,施威全表示,这次520演说与去年相比,显得保守并四平八稳,回顾赖清德之前的谈话,在语言上很明确定调中国大陆是境外敌对势力,另外也一直强调,“‘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常态性重申“切割两岸”的概念,但这次的谈话当中都闪掉了。

  施威全说,上述情况就可见赖清德这次在面对两岸关系方面,格外小心翼翼,在语言上比之前来得谨慎许多,这并非是两岸关系出现巨大的变化,而是受到来自整个国际形势的压力。

  他提到,可以发现,从赖清德去年520的讲话迄今这一年间,整个民进党政府的作为,包括内政部发函,认定大陆配偶、国民党籍前南投县议员史雪燕因为没有“放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籍”,取消其议员资格,后续并要求全台陆配必需缴交“放弃国籍”证明,加上宣布“赖17条”,定调中国大陆是境外敌对势力等行径,很明显的是在架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互不隶属”的法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