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市长:北京将高水平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

  中评社北京3月8日电/3月7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北京团举行开放团组全体会议。会后,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副市长、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张建东,清华大学校长邱勇等9位代表现场接受58家中外媒体、98名记者的集体采访,代表们分别回答了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冬奥会筹办、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方面的热点问题。
  
  陈吉宁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谈到了五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的显着成效,并着重介绍了制定和实施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大力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生态、产业等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几个方面的情况。
  
  陈吉宁表示,下一步,北京将准确把握责任和使命,以首善标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更大突破。
  
  北京关停退出一般制造企业2600多家
  
  “去年全市人口减少16.5万,其中中心城区减少了40多万。城乡建设用地减量34平方公里,建设面积减少了1200多万平方米,我们城市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到每人24万左右,我们发展的效率在提高。经济总量上了一个新台阶,达到3万亿,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介绍,这都是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指标。
  
  北京的大城市病问题有所缓解,如空气污染明显改善,地下水在逐步回升,交通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大城市病在逐步破题。
  
  去年,在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方面,北京制定实施严格的新增产业禁限目录,把这个目录更加精细化,更加有针对性,累计不予办理工商登记2.1万件,关停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2600多家,特别是疏解提升市场和物流中心680多家。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推进部分高校和医疗资源向新城区布局,搬到中心城外的新校区的师生现在超过了3万人。天坛医院实现了整体搬迁。”陈吉宁说,中心城区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也在向周边布局,实现京津冀更好的公共服务资源共享。   
  陈吉宁说,在解决老问题的同时,也要解决老百姓关心的生活问题。按照街区生态抓紧补充社区的菜店、早点、理发店等便民服务,使城市功能不仅更加完善,而且更加有序。从第三方调查情况看,老百姓的满意度达到了九成以上。
  
  陈吉宁介绍,下一步,北京坚决落实好城市总体规划,严控增量和疏解存量要相结合,内部功能重组和向外疏解转移双向发力。要强化首都功能,推动城市有机更新,使北京城市更加宜居,发展质量更高。
  
  城市副中心今年推动245项重大工程建设
  
  谈到高水平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陈吉宁说,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是实现“一核两翼”联动发展的“两翼”,北京在副中心建设的同时,全力支持河北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
  
  陈吉宁说:“副中心的控制性详规中央已批覆,我们也制定了副中心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实施方案和重点任务清单。”
  
  今年行政办公区一期工程已经全部完工,首批搬迁35个部门,1.2万人全部入住。城市绿心实现了绿化一千亩,今年还有更大规模的绿化。北京五中通州校区落成,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开诊。按照“四个统一”的要求,编制完成了通州和北三县的协同发展规划。
  
  对于今年的工作,陈吉宁介绍,推动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要向雄安看齐,把高质量发展贯穿到副中心建设的方方面面。
  
  陈吉宁介绍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创新体制机制,赋予副中心党工委和管委会四级的管理权限,实现副中心的事副中心办。二是要进一步优化城市副中心功能,将集中推动245项重大工程建设,优先配置教育、医疗、文化等功能,提高副中心的承载能力和吸引力。三是处理好与北三县的关系,坚持四个统一,推动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廊坊北三县延伸和布局。   
  “虽然我们市级机关搬到了副中心,但我们工作的重心和服务的重点始终在主城区,这个是不能含糊的。”陈吉宁说。
  
  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将成发展新动力源
  
  在谈到重点领域工作时,陈吉宁介绍了交通、生态、产业等主要三个方面率先实现突破的情况。
  
  在交通方面,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的工程已基本完成,北京市域内的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全部消除,基本形成了轨道上的京津冀。

  “在生态方面大家会感觉更明显一些。”陈吉宁说,“联防联控、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我们去年PM2.5是51微克,五年累计下降了42.7%。”
  
  在产业方面,北京企业对京津冀认缴出资额累计超出了7000亿,特别是向京津冀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大概780亿,中关村企业在京设立分支机构已达到7400多家。所以京津冀的产业协同作用在持续增强。
  
  “这里我特别提一下京津冀协同发展有一个重大的标志性工程,这就是大兴国际机场。”陈吉宁说,“我们已经开展了临空经济区规划建设,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使其成为国家发展的一个新的动力源。”
  
  (来源:新京报)   中评社北京3月8日电/3月7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北京团举行开放团组全体会议。会后,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副市长、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张建东,清华大学校长邱勇等9位代表现场接受58家中外媒体、98名记者的集体采访,代表们分别回答了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冬奥会筹办、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方面的热点问题。
  
  陈吉宁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谈到了五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的显着成效,并着重介绍了制定和实施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大力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生态、产业等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几个方面的情况。
  
  陈吉宁表示,下一步,北京将准确把握责任和使命,以首善标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更大突破。
  
  北京关停退出一般制造企业2600多家
  
  “去年全市人口减少16.5万,其中中心城区减少了40多万。城乡建设用地减量34平方公里,建设面积减少了1200多万平方米,我们城市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到每人24万左右,我们发展的效率在提高。经济总量上了一个新台阶,达到3万亿,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介绍,这都是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指标。
  
  北京的大城市病问题有所缓解,如空气污染明显改善,地下水在逐步回升,交通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大城市病在逐步破题。
  
  去年,在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方面,北京制定实施严格的新增产业禁限目录,把这个目录更加精细化,更加有针对性,累计不予办理工商登记2.1万件,关停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2600多家,特别是疏解提升市场和物流中心680多家。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推进部分高校和医疗资源向新城区布局,搬到中心城外的新校区的师生现在超过了3万人。天坛医院实现了整体搬迁。”陈吉宁说,中心城区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也在向周边布局,实现京津冀更好的公共服务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