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评主办及协办的十项智库论坛
中评社香港1月7日电/中国评论通讯社采访部与中评智库基金会秘书处共同评议,选出2024年中评主办及协办的十项重要的智库论坛,具体如下:
第十届中华文化论坛在京举行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4年11月12日,第十届中华文化论坛京举行,主题为“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来自两岸及港澳地区的15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并就“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内涵和时代价值”“中华文化与两岸命运共同体”“两岸艺术交流”三个分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本届中华文化论坛由北京大学主办,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合办,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研究室、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大学两岸文化研究基地承办,中评智库基金会、中国评论通讯社、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协办。
中华文化论坛组委会负责人、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义虎在闭幕式上总结说,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马英九先生时,提出“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原创性主张,我们将此作为本届论坛的主题,并获得参会者的积极响应,共收到80余篇论文。今年论坛主题和分议题的研讨,有助于增强台湾同胞的祖国认同感和中华文化自信,有助于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以中华文化复兴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有助于拓展新时代两岸交流合作的视野和格局。
中华文化论坛创办以来,始终以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同胞心灵契合为宗旨,在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有识之士共同努力下,围绕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建言献策、凝聚共识,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融合发展、增进同胞情感,发挥了重要作用。
闽港智库论坛:论两岸融合发展实践经验
2024年11月22日,由闽南师范大学、香港两岸智库联谊会主办,闽南师大两岸一家亲研究院承办的闽港智库论坛在闽南师范大学举行。十余位来自福建和香港两地的两岸关系专家学者以“两岸融合发展实践的闽港经验”为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论坛由闽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李顺兴和香港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郭伟峰共同主持。论坛评论员有:闽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龙海,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陈先才、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执行院长陈丽丽、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名誉院长王建民、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涂志伟、闽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院长陈顺森;香港亚太战略安全研究所所长李风、香港中观研究所所长刘澜昌、《超讯》总编辑纪硕鸣、中评智库基金会秘书长罗祥喜、《大公报》主笔朱穗怡、中评智库基金会副秘书长束沐。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中央支持福建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将两岸融合发展研究从“理论构建”推向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新阶段;福建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具有独特优势,积累丰富实践经验,也面临“台独”和外部势力干扰阻挠等多重挑战;“一国两制”在香港实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经验,对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香港可以为两岸融合发展发挥更积极作用、继续扮演好两岸沟通桥梁的角色,粤港澳大湾区和福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应进一步联动发展、双向融合;要加强和深化闽南文化在两岸融合发展、尤其在闽台文化教育领域融合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京津港专家论坛:两岸变局与对策
2024年6月27日,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与中评智库基金会在北京共同主办思想者论坛,主题为“未来四年两岸关系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来自京津港的专家学者们围绕今后几年两岸关系发展的基本态势、内外因素变化与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应对之策。
论坛由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振广主持。评论员有: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郭伟峰、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王英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征、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运成、南开大学台湾政治研究中心主任黄清贤、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关系所所长朱松岭、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政党所所长陈星、中评智库基金会秘书长罗祥喜。
与会者普遍认为,岛内政治情势和国际经济情况复杂多变,深刻影响着两岸关系的发展脉络,同时赖清德等“台独”顽固分子勾连以美国为首的外部势力,严重破坏台海和平和两岸关系。在当前百年未有大变局下,要对台海和全球形势作出客观理性判断,同时保持战略定力,积极作为,牢牢把握两岸关系的主动权和主导权,持续推动两岸融合发展,最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港澳台专家论坛:共论避战促和
2024年12月1日,由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港澳台专家论坛在香港中评社总部举行,主题为“近一年来两岸关系形势总结与观察”。来自台港澳的多位专家学者,就当前两岸关系的危机与挑战、和平统一的路径与条件、美国因素对两岸关系的影响以及两岸青年交流的现状与未来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他们从历史经验、社会民生、文化交流、政治发展等多维度,分析两岸关系的现状与未来走向,并提出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务实建议。
论坛由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郭伟峰主持。与会者有:中国国民党中央前副秘书长张荣恭,台湾民众党前秘书长谢立功,台北海洋科技大学前校长刘廷扬,台湾孙文南院院长汪明生,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胡伟星,澳门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主任郭建青,香港亚太安全战略研究所所长李风。中华新时代智库基金会理事长李大壮提交了书面发言。
研讨会主持人、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郭伟峰在总结中表示,与会专家学者都是长期致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智者,也都是中国评论的好友,在3个多小时的深入讨论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深入解剖问题,积极寻求对策。他总结了三点突出感受:一是不能低估两岸关系危机的加速发展,要全力以赴寻求避战促和之道,要有创新且有效的应对方法。二是两岸交流不能停止、不能中断,两岸交流严重收缩,两岸敌意螺旋就会急剧上升,中止两岸交流,两岸敌意螺旋就会从政党政治扩展为民间民情。两岸交流力度要加大,同时要在方式方法上进行创新,需要更贴近两岸青年的感受,要发挥青年的力量。三是香港和澳门不能在两岸关系中“躺平”,要继续发挥在两岸关系中的特殊作用,设法有所作为。
澳门论坛:回归25周年回顾与展望
2024年10月22日,由中评智库基金会、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主办的思想者论坛在澳门举行,主题为“澳门回归25周年:回顾与展望”。与会专家学者共同围绕澳门回归25周年在经济、法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成就与未来展望等议题展开探讨。
本次论坛由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会长吴志良和中评智库基金会副秘书长暨中国评论通讯社副社长王平共同主持。评论员有: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庞川,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长林广志,澳门学者同盟会长、前澳大法学院宪法与基本法研究中心主任骆伟建,澳门大学宪法与基本法研究中心主任蒋朝阳,澳门理工大学《世界博彩与旅游研究》主编、亚太博彩研究学会会长曾忠禄,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理事长李自松与会。
与会者普遍认为,“一国两制”在澳门的实践是十分成功的,澳门回归25周年也取得很大成就,是澳门历史上最辉煌的25年。随着“一国两制”实践不断深入,澳门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进程中,要充分发挥联通世界的优势,在国家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上有更大作为。从澳门自身发展来看,也要努力激发澳门内生动力,集中力量研究和落实做好“适度多元”发展。
双C论坛:特朗普回归与中美关系
2024年12月12日,由中评智库基金会、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中国论坛主办的第四届“双C论坛:特朗普回归白宫与中美关系未来四年展望”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就特朗普2.0时代的中美关系予以研判,并就未来的台海局势、中美贸易问题、中东局势等展开讨论。
论坛由中国论坛媒体传播主任、清华大学CISS博士后、助理研究员文晶主持。参与第四届双C论坛的研讨嘉宾有: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宋伟,国际关系学院知识产权与科技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政治系讲师孙冰岩,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国际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凌胜利,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副所长杜兰。
与会者普遍认为,特朗普的重心主要在国内,在国际事务上战略将收缩,继续走向保守化、孤立主义和保护主义,“美国优先”理念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实用主义和“交易性”色彩将更加突出,强调外交政策应基于现实需要,与资源相匹配,优先议程是俄乌冲突和中东。特朗普的对台政策目前不确定性更大,灵活性可能更强,但不太可能在台湾问题上同中国直接开战,因为特朗普在战争问题上一向非常谨慎小心。他们也指出,特朗普新政策团队既有“商人帮”和“军人帮”,两派在对华思维上有根本区别。在特朗普上台之后,中美两国应搞好中美元首外交,处理好中美关系,实现中美关系的稳定。
“双C论坛”得名于中评智库(China Review Think Tank)和中国论坛(China Forum)的首字母组合,是中评智库基金会与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中国论坛的创新合作项目,旨在围绕国际关系热点议题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展开讨论、贡献智慧,该论坛将不定期举行。
闽江论坛: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与人才振兴
2024年9月22日,由闽江学院主办,海峡两岸乡建乡创发展研究院、闽江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承办,中评智库基金会、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闽江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闽江学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研究院协办的“第三届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闽江论坛”在福建省福州市闽江学院举行。
本届论坛以“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与人才振兴”为主题,设有主旨演讲、典型发言、平行论坛等环节,重点围绕“深化两岸乡村人才交流,推进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等内容,分成“两岸乡村人才振兴”“两岸乡村融合发展”“乡村人才引育留用”“两岸乡村全面振兴”等4个分论坛展开深入交流研讨。
海峡两岸乡建乡创发展研究院院长王玲,福建省文联副主席鄢萍,海峡两岸乡建乡创发展研究院特聘专家朱清,福建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原主任刘宏伟,闽江学院副校长陈兴明,闽江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讲座教授、海峡两岸乡建乡创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邓利娟等出席开幕式,从事两岸融合发展研究与乡建乡创具体实践的专家学者共一百三十多人参加了会议。闽江学院副校长陈兴明、中评智库基金会秘书长罗祥喜、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张文生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
香港智库联席研讨两岸关系重大变化
2024年3月8日,香港亚太战略安全研究所与中评智库基金会在香港举办论坛,论坛主题为“两岸关系的重大变化与趋势评估”。与会者结合全国两会传递出来的涉台政策意涵,围绕台湾大选结果对台海形势影响、金厦海域“2·14”事件、新形势下两岸关系中的“美国因素”、大陆“全国两会”涉台政治信息等议题进行分析解读,并对5·20后两岸关系走向提出研判与建议。
论坛由香港亚太战略安全研究所所长李风主持,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郭伟峰、香港中观研究所所长刘澜昌,中美交流基金会政策顾问李剑诸,中评智库基金会执行长罗祥喜、研究部主任束沐,香港亚太战略安全研究所研究员杨明勋参加论坛并发言。
与会学者普遍认为,民进党继续执政意味着台海将面临更为险峻的形势,岛内政党政治和民意生态发生的新变化,中美关系持续对抗尚未“见底”,美国对台湾政局干涉加深,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催化两岸关系风险;大陆对台总体方略中,“和平统一”与“武力解决”构成了一体两面的辩证关系,回到一个中国原则,和平统一将具有广阔空间;反之,“急独”尽头就是急统,未来大陆将更加坚定地打击“台独”、促进统一。
首尔论坛: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的评价与展望
2024年5月28日,由韩国全球战略与合作研究院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Pressian协办的关于“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峰会评价及展望”的小型研讨会在首尔召开,来自韩国多所高校以及智库的专家们齐聚一堂,共同研讨。与会者具体分析了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的意义,并对今后中日韩三国的关系予以展望和建议。
此次论坛由韩国全球战略与合作研究院院长黄载皓主持,评论员有:韩国外国语大学教授李地平、韩国仁川大学教授李贤泰、韩国汉阳大学教授闵贵植、韩国国民大学教授崔喜植、韩国峨山政策研究院研究委员李东奎、韩国亚洲大学教授金勇基。
与会者普遍认为,中日韩领导人重启会面本身十分值得肯定,虽然各方在安全和敏感问题部分只是简单地表明立场,但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合作动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从韩国的角度来看,此次领导人的会面也有助于改善中韩关系。他们也指出,在安保方面,最重要的是中日韩关系正常化的程度,而首脑间的会面可以成为关系正常化和消除不安的象征,很有必要。
粤港青年论坛:青年交融与湾区角色
2024年12月6日,由中国评论通讯社、中评智库基金会联合华南农业大学粤港澳台青年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评智库青年论坛在广东广州举办,论坛主题为“两岸青年交融的湾区角色”。来自广东、香港的十名青年学者围绕大湾区在两岸青年交融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与当前两岸青年交流交往、交融交心现状,对粤港澳青年交融对深化两岸青年交融的经验与启示、港澳台青年在广东的融入现状、铸牢粤港澳台青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论坛由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粤港澳台青年研究中心主任李仕燕和中评智库基金会副秘书长、中评社编委束沐共同主持。参加此次论坛的青年学者有: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台湾法律研究所副所长黄继朝,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教授、粤港澳台青年研究中心成员程华,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粤港澳台青年研究中心成员谢韩,广州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后李凌风;中评智库基金会副秘书长、中评社助理总编辑郭至君,中评智库基金会副秘书长、中评社助理总编辑林艶,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主任、中评社编委曹润来,中评智库基金会研究部副主任、副研究员陈倩羚。
此次论坛也达成了《两岸青年交融的湾区角色——甲辰冬广州共识》:一是青年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的未来,台海形势越复杂严峻,越需要两岸青年交流交往;二是两岸青年要敢于担当交流的先锋,两岸各界应积极为青年交流创造条件、排除障碍;三是从交流到交融是两岸青年心灵契合的必由之路,两岸青年交流应从“求同存异”逐步走向“聚同化异”,共同建构更深层次的价值认同;四是粤港澳大湾区具有经济、区位、制度、政策、科教等独特优势,拥有两岸融合发展的丰富经验和深厚基础,是两岸和港澳青年交流交往交融的重要平台;五是以港澳青年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实践经验为借鉴,进一步发挥大湾区新质生产力、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支持鼓励更多台湾青年到大湾区发展扎根,将大湾区打造为两岸和港澳青年的共同家园。
中评社香港1月7日电/中国评论通讯社采访部与中评智库基金会秘书处共同评议,选出2024年中评主办及协办的十项重要的智库论坛,具体如下:
第十届中华文化论坛在京举行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4年11月12日,第十届中华文化论坛京举行,主题为“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来自两岸及港澳地区的15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并就“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内涵和时代价值”“中华文化与两岸命运共同体”“两岸艺术交流”三个分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本届中华文化论坛由北京大学主办,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合办,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研究室、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大学两岸文化研究基地承办,中评智库基金会、中国评论通讯社、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协办。
中华文化论坛组委会负责人、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义虎在闭幕式上总结说,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马英九先生时,提出“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原创性主张,我们将此作为本届论坛的主题,并获得参会者的积极响应,共收到80余篇论文。今年论坛主题和分议题的研讨,有助于增强台湾同胞的祖国认同感和中华文化自信,有助于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以中华文化复兴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有助于拓展新时代两岸交流合作的视野和格局。
中华文化论坛创办以来,始终以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同胞心灵契合为宗旨,在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有识之士共同努力下,围绕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建言献策、凝聚共识,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融合发展、增进同胞情感,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