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营商调查 市场预期趋审慎但仍属正面
中评社香港7月10日电(记者 段晓鲁)7月9日,香港渣打银行与香港贸易发展局联合公布最新的渣打大湾区营商景气指数显示,大湾区企业当前的营商表现在美国“解放日”关税冲击后仍具韧性,主要受惠于提前安排的订单及生产活动。同时,企业在季内对未来展望持审慎态度,整体预期有所放缓但仍属正面。
第二季“现状”指数轻微下跌至53.1,较第一季的53.5略为回落。指数细项的分项表现印证提前安排订单的说法,其中“生产/销售”是八个主要子指数中表现最强的项目,不论是绝对值(57.1,为一年来最高)或变幅(+4.2点)均居首位。其他录得增幅的子指数包括“固定资产投资”(+2.0点)、“利润”(+1.1点)及“原材料库存”(+0.1点)。
另一方面,“预期”指数由第一季的54.3下跌至第二季的52.0,为自2022年第四季以来最低水平,但仍高于50的中性水平。子指数普遍录得跌幅,除“产能利用率”外,八个预期子指数中有七项录得下跌。季内跌幅最大的分别是“融资规模”(-5.1点)、“成品/服务价格”(-4.8点)及“生产/销售”(-2.6点)。按行业划分,“创新和技术”表现最佳,“现状”及“预期”分别上升 6.3点及5.5点。“制造和贸易”短期表现具韧性(分别下跌0.4点及2.1点),显示制造商在美国关税实施前忙于处理急单。尽管受访企业认为中国的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有效,“零售和批发”仍分别下跌1.0点及4.1点。
大湾区城市中,香港与广州表现同样录得下跌。季内,香港录得较大跌幅,“现状”及“预期”分别下跌9.8点及10.5点,多少反映香港对外围因素较敏感,以及本地消费疲弱。广州的“现状”及“预期”则分别下跌9.3点及6.3点。
渣打大中华及北亚区高级经济师刘健恒表示:“关税不确定性推动了大量订单及生产在第二季度加快出货,同时加速人工智能的发展。展望未来,调查结果显示,在整体商业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尤其是关税豁免期届满后的贸易政策发展,大湾区企业因此对下半年持更审慎态度。此外,香港今年第一季的经济稳步扩张,考虑到外部相关的经济活动对本地经济占比庞大,国际贸易及关税政策去向对香港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