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诞31名IB状元!医学院成“抢手货”
中评社香港7月7日电/今年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IBDP)前晚放榜,香港至少有31名学生考获45分满分,成为“状元”。他们昨日分别与公众分享喜悦,随着香港高等教育水平腾飞,加上美西方将国际学生的正当求学权利践踏在政治利益的泥沼之中,令海外升学增添不确定性,不少“状元”表明未来计划留港升学,以实际行动向本港高等教育投下信任一票。拔萃男书院的三名新科“状元”,其中两人明言将于本地读医;香港加拿大国际学校亦有两名“状元”,已分别决定于香港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展开大学生活。保良局颜宝铃书院今年首次诞生“状元”兼“连中两元”,其中一人将在港大修读国际商业及环球管理,期望未来在环境、社会和管治方面,为香港社会和商界带来贡献。
香港文汇报报导,截至昨日统计,今年诞生的港产IB“状元”中,有5人来自沪江维多利亚学校,3人来自拔萃男书院,英基学校协会辖下7间中学共有15人,香港加拿大国际学校及保良局颜宝铃书院各占两人,圣保罗男女中学、保良局蔡继有学校、新加坡国际学校及弘立书院各有一人。
冀为港医疗界作贡献
全球有超过150个国家或地区有学校开设IB课程,是认受性最高的学制之一。修读IB的学生除了可直接报读外地大学,也可循非联招(Non-JUPAS)途径报读香港的资助大学,但今届不少港产IB“状元”都倾向留港升学。其中,拔萃男书院三名IB“状元”分别是蒋承轩、曾卓健及高健丰。蒋承轩表明计划入读港大医学院,因自己在香港土生土长,将来成为医生后会服务香港。他又认为港大提供不少到海外交流的机会,同时亦可接受香港医疗体系的训练,认为留港进修也有出国见识机会。
同样表明有意在本地升读医科的曾卓健表示,香港两间医学院各有好处,目前仍在考虑入读哪一间。谈及从医志向,他受爷爷跌倒后行动不便的求医经历启发,关注到香港医疗人手短缺的问题,希望为本港医疗界作出贡献。高健丰则计划赴牛津大学攻读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但同时强调看好本港科技界的发展,未来考虑回港投身其中。
香港加拿大国际学校两名“状元”Julian Chan和Brendon Lam,前者将入读港大医学院,后者将进入中大攻读医学课程。谈及成功秘诀,Brendon强调自律与坚持是关键:“我总是提前规划并完成学习课业,从不临时抱佛脚。”Julian则表示,IB课程为他打下坚实的学术基础,更培养了他应对严谨学术挑战的能力,“IB让我明白,即使在繁重的学业中,也能找到乐趣。适时的休息,哪怕是简单地和朋友共进午餐,这些时刻都成为我继续前进的动力,我希望在大学生活中,也能保持这种平衡。”
女“状元”盼在港执业
萧健朗及温灏朗今年为保良局颜宝铃书院缔造该校历来首两名“状元”,其中萧健朗将会在港大修读国际商业及环球管理。而沪江维多利亚学校五名“状元”包括陈栢龄、何珈琳、萧朗哲、王俊烨、张博睿。其中,王俊烨的志向是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目前已获港大科研专才启导课程取录,实现教育梦想。
圣保罗男女中学“状元”劳雯懿已获中大、港大及一些英国院校录取,将根据不同院校的海外交流、深造机会等,考虑留港抑或赴英升学,但她强调,无论最终作任何升学决定,将来都一定会在香港执业,帮助有需要病人。
【打造国际教育枢纽】港设未来人才奖学金 年惠1200本地生
香港文汇报报导,为吸引更多本地学生在有利香港发展的优先范畴深造,扩大不同领域的高端人才库,2024年施政报告宣布从2025/26学年起设立“香港未来人才深造奖学金计划”,每年为最多1,200名在八所资助大学或自资大学修读指定研究院修课课程的本地学生提供奖学金。
据悉,计划近日正式启动,八所资助大学的相关奖学金名额为每学年1,000个,四所自资大学则为200个,每个奖学金上限港币10万元,共有近200个与香港未来发展紧密相关的八大领域硕士课程纳入计划。所有得奖者必须签署承诺书,承诺毕业后在本港以至大湾区内地城市相关行业/领域从事全职工作或创业,作出贡献。
每奖学金上限为10万元
据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网页显示,计划下每个奖学金上限为10万元,得奖学生仍须支付不少于与其他教资会资助全日制学位课程学费水平相同的学费,例如2025/26学年为44,500元,2026/27学年为47,000元。
以2025/26学年为例,如课程总学费超过港币144,500元,扣除奖学金金额上限后的余额仍须由学生自行负担;如课程总学费为10万元或以下,学生则只须支付港币44,500元学费,余额由奖学金支付。部分学生可能选择修读比课程规定更多的学分,计划将只支付与相关毕业条件所需的课程名单,而余下因修读非毕业条件所需或选修课程的额外学分的学费则由学生负责。
申请者须承诺毕业献力湾区
计划的甄选原则是择优而取,申请人必须先获得大学的取录,申请时提交一份阐述将如何为香港优先发展范畴作出贡献,以及承诺毕业后于香港或大湾区其他城市对有关行业或范畴作出贡献的计划书。
该奖学金只供就读合资格课程名单的本地学生申请,不论全日制或兼读制均符合资格。只有于该学年入读合资格研究院修课课程的学生可申请该届奖学金计划,已获得其他政府奖学金资助修读同一课程的学生将不予考虑。
名额方面,香港中文大学获得最多名额,23个课程共有230个名额;其次是香港大学及理工大学,分别获220个及180个名额。是次计划聚焦对接香港“八大中心”定位的高质素课程,因此纳入计划的研究院修课课程会与“STEM”,“数码转型与创新”,“香港国际贸易与金融中心的地位”,“法律、争议解决与知识产权贸易”,“中西文化交流与人文学”,“创意产业”,“健康生活和关怀社区”,“可持续发展城市和区域发展”相关。
中评社香港7月7日电/今年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IBDP)前晚放榜,香港至少有31名学生考获45分满分,成为“状元”。他们昨日分别与公众分享喜悦,随着香港高等教育水平腾飞,加上美西方将国际学生的正当求学权利践踏在政治利益的泥沼之中,令海外升学增添不确定性,不少“状元”表明未来计划留港升学,以实际行动向本港高等教育投下信任一票。拔萃男书院的三名新科“状元”,其中两人明言将于本地读医;香港加拿大国际学校亦有两名“状元”,已分别决定于香港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展开大学生活。保良局颜宝铃书院今年首次诞生“状元”兼“连中两元”,其中一人将在港大修读国际商业及环球管理,期望未来在环境、社会和管治方面,为香港社会和商界带来贡献。
香港文汇报报导,截至昨日统计,今年诞生的港产IB“状元”中,有5人来自沪江维多利亚学校,3人来自拔萃男书院,英基学校协会辖下7间中学共有15人,香港加拿大国际学校及保良局颜宝铃书院各占两人,圣保罗男女中学、保良局蔡继有学校、新加坡国际学校及弘立书院各有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