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中国科技后发制人 美国危机感强

《纽约时报》发表前谷歌首席执行官施密特的文章,认为中国在人工智能等领域正开始领先

  
  中评社华盛顿5月5日电(记者余东晖)DeepSeek异军突起,标志着中国在美国人自以为领先的人工智能领域,同样会后发制人。这引发了美国人的强烈危机感,前谷歌首席执行官施密特警告,中国主导的未来正在到来,除非美国自己能齐心协力。

  5日一天之内,美国主流媒体有多个关于中国高科技发展的报导。引人注目的有,前谷歌首席执行官施密特与其助手在《纽约时报》撰文--“DeepSeek,Temu,TikTok,中国科技正开始领先”。

  文章一开始,作者通过两次访问中国,在短短19个月内,感受到中国人对于人工智能截然不同的乐观程度。作者断言,中国在多项技术上与美国不相上下,甚至领先于美国,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前沿领域。而且中国在技术传播、商业化和制造方面也积累了真正的优势。因此,中国选择对美国近期的关税进行强力反击也就不足为奇了。

  文章称,为了赢得未来科技的竞争,进而赢得全球领导地位的争夺,美国人必须摒弃“美国永远领先”的信念。

  正当美国人以为人工智能竞赛似乎仍旧沿袭着旧模式,即“美国领先、中国模仿”时,就像智能​​手机和电动汽车一样,硅谷未能预料到中国会找到方法迅速开发出一款价格低廉却又先进的竞争对手。如今中国的模型与美国版本的差距很小。根据一些基准测试,DeepSeek是最好的非推理模型。

  文章指出,这场竞赛事关重大。领先的美国公司大多在开发专有的人工智能模型并收取访问费用,部分原因是他们的模型训练成本高达数亿美元。中国人工智能公司则通过免费向公众分发其模型供使用、下载和修改来扩大影响力,这使得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和开发者更容易获得这些模型。

  文章承认,中国在线零售商Shein和Temu以及社交媒体平台小红书和TikTok的应用程序已跻身全球下载量榜单。再加上中国免费开源人工智能模型的持续流行,不难想象,世界各地的青少年都会迷上中国的应用程序和人工智能伙伴,中国自主研发的智能体将利用由中国模型驱动的服务和产品来管理生活和事业。

  文章指出,十几年间,中国从一个“山寨大国”蜕变为一个拥有世界一流产品的强国,其产品有时甚至超越西方。中国目前正在竞相大规模部署机器人,并制定了人形机器人的量产计划;到2023年,中国安装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将超过所有其他国家的总和。在此过程中,中国还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人才、强大的供应链、惊人的制造业实力,以及一个竞争如此激烈的国内生态系统,以至于生存的唯一途径就是永不停止迭代。

  “这个由中国主导的未来正在到来——除非我们齐心协力。”施密特与其助手断言。

  以往在不同场合曾经对中国高科技发展表现出强硬态度的施密特现在承认,美国应该学习中国的成功经验。美国需要公开分享更多人工智能技术和研究成果,加快创新步伐,并加倍努力推动人工智能在整个经济领域的普及。

  施密特的文章还承认,美国对尖端芯片实施出口管制,旨在遏制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进步。然而,中国最近的突破表明,此类制裁反而助长了中国企业家继续训练和商业化人工智能的努力。当谈及美国出口管制时,有中国人开玩笑说:“美国也应该制裁我们的男足,这样他们才能做得更好。”

  “这是一个难以咽下的事实”,施密特的文章写道,尽管面临诸多限制,中国科技仍然在不断进步,因为中国企业家找到了创造性的方法,用更少的资源做更多的事情。因此,中国网络对美国关税的反应充满民族主义色彩,并且出人意料地乐观,也就不足为奇了:公众正在为这场战斗做好准备,并认为时间站在北京这边。

  最后文章宣称,我们不再处于中国远远落后的时代。如果中国的创新能力能够持续,如果中国的人工智能公司继续拥抱开放,如果中国能够保持到2030年占据全球制造业45%的份额,那么人工智能竞赛的下一章将是一场全方位的“全力缠斗”。美国将需要利用它所拥有的一切优势。

  《纽约时报》等美国主流大报近期发表了不少类似的文章。知名政论家弗里德曼4月2日曾在《纽约时报》发表“我刚刚看到了未来。它不在美国,而是在中国”。

  弗里德曼说,特朗普把注意力放在美国的跨性别运动员能参加哪些比赛上,中国则把注意力放在用人工智能改造本国的工厂上。特朗普的“解放日”战略是加倍征收关税,同时摧毁推动美国创新的机构和人员。中国的解放战略是,为让本国从特朗普的关税中彻底解放出来而开设更多的研发园区,大力推进人工智能驱动的创新。

  弗里德曼说,中方向美国传递的信息是:我们不怕你。你们并非自己以为的那个样子——而我们也不是你们以为的那个我们。

  弗里德曼奉劝美国的参议员需要多走出去看看。他说:作为一名美国的议员,如果你要抨击中国,那请便,但至少你要先做好功课。如今,两党中这样做功课的人太少了,却有太多的共识,认为政治上安全的做法是抨击中国政府,高呼几声“美国,美国,美国”,说几句民主国家永远更具创新力的陈词滥调,然后就算了事。

  同样是在5月5日,美国商会发布由纽约荣鼎公司完成的一份报告,评估“中国制造2025”政策是否取得成功。这个报告从四个方面进行评估:

  第一,减少进口依赖:中国通过利用外国公司的本土化研发生产,在很大程度上成功地减少了进口依赖。现在的进口脆弱性比十年前有所降低。然而在一些关键领域,这些脆弱性仍然存在。

  第二,对外国公司的依赖:在所有目标领域,新兴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都在不断增长,而老牌外国公司则不断消蚀。尽管未来几年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有望大幅提升,但最前沿技术的本地化仍将面临挑战。

  第三,竞争力:中国企业在许多中低科技领域拥有全球价格竞争力,并在一些高科技领域取得了全球竞争力,包括信息和通信设备、清洁技术、电动汽车和车联网、农业设备、船舶、无人机和高速铁路等。中国企业在全球收入、市场份额和尖端技术方面仍落后于外国同行。

  第四,技术领先:中国企业在缩小与外国公司的差距、向技术前沿迈进方面取得了显着进展,多个领域已展现出与外国公司并驾齐驱甚至领先的迹象。中国在全球大多数行业的专利份额均有所上升,在基础研究领域,中国的成果同样引人注目。在先进半导体等领域,中国企业仍明显落后于全球前沿。

  《华尔街日报》当天对这个报告进行了详细报导,称“研究发现,北京的‘中国制造’计划正在缩小技术差距”。

  同一天,路透社独家报导,粒子物理学家出身的美国众议员比尔·福斯特计划在未来几周内提出立法,以监控核查像英伟达制造的人工智能芯片售后的去处,此举旨在应对所谓“英伟达芯片违反美国出口管制法被广泛走私到中国”的传闻。

《纽约时报》发表前谷歌首席执行官施密特的文章,认为中国在人工智能等领域正开始领先

  
  中评社华盛顿5月5日电(记者余东晖)DeepSeek异军突起,标志着中国在美国人自以为领先的人工智能领域,同样会后发制人。这引发了美国人的强烈危机感,前谷歌首席执行官施密特警告,中国主导的未来正在到来,除非美国自己能齐心协力。

  5日一天之内,美国主流媒体有多个关于中国高科技发展的报导。引人注目的有,前谷歌首席执行官施密特与其助手在《纽约时报》撰文--“DeepSeek,Temu,TikTok,中国科技正开始领先”。

  文章一开始,作者通过两次访问中国,在短短19个月内,感受到中国人对于人工智能截然不同的乐观程度。作者断言,中国在多项技术上与美国不相上下,甚至领先于美国,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前沿领域。而且中国在技术传播、商业化和制造方面也积累了真正的优势。因此,中国选择对美国近期的关税进行强力反击也就不足为奇了。

  文章称,为了赢得未来科技的竞争,进而赢得全球领导地位的争夺,美国人必须摒弃“美国永远领先”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