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试用替代品 “走塑”次阶段不设时间表
郑健表示,市民及业界过去一年均很配合走塑法例的实施,巡查所见,业界基本上已转用合规替代品,不少市民自携餐具,减少外卖餐具使用,有大型连锁食肆表示七八成顾客不再要外卖餐具,预计每年可减少逾6000万套餐具进入堆填区。
法例推行后有六个月适应期,其间巡视了全港4.8万间餐饮食肆、零售店和酒店宾馆等,以宣传教育为主。适应期过后,环保署开始执法工作,共收到122宗投诉或举报,绝大部分在跟进后已整改,只有21间食肆在收到书面警告后违规情况仍然持续,被发出定额罚款通知书。郑健认为,全港逾2.6万间食肆,违例食肆占比很小,可见业界已普遍适应法例要求。
“绿色餐具平台”提供约2000款产品
至于第二阶段实施安排,郑健坦言,要寻找适合装热汤热汁的非塑胶容器杯和餐盒是挑战之一,要考虑功能和价格。今年中会与部分餐饮集团合作,小范围试用下一阶段非塑胶替代品,根据替代品成熟度和可负担性,决定下一步行动,暂不设硬性时间表。
郑健又提到,实施首阶段走塑后,替代品价格开始呈下降趋势,环保署的“绿色餐具平台”登记供应商和款式亦大幅增加,在法例实施前,绿色餐具平台只有60间供应商登记,提供约1000款产品,现时平台已有170间,提供约2000款产品,包括第二阶段管制餐具替代品,“替代品的种类、材料及技术等越来越多,亦不断进步,但仍需在实际场景试用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