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书兰:书声兰语 汉荣书局的历史使命

汉荣书局街景。作者供图

汉荣书局是石景宜先生创办,始于1970年,至2022年结业,经营了52年。

石景宜从1980年开始送书到内地的公共图书馆、大学和科研机构等。

石景宜从1980年开始送书到内地的公共图书馆、大学和科研机构等。

石景宜从1980年开始送书到内地的公共图书馆、大学和科研机构等。

  中评社香港4月17日电/文汇报17日发表作家廖书兰文章:【书声兰语】汉荣书局的历史使命。以下为文章内容。

  想起早前每年暑假即将接近尾声时,旺角汉荣书局门前都有一条长长的队伍,大都是家长们顶着炎炎夏日排长龙(打蛇饼),为同一目的,就是购买教科书,队伍的侧边有一些人的叫卖声,望他们一眼,即刻递来一张教科书书单,并指着对面的地下室称,我们也卖各式各样的教科书。曾跟着指引走过去看看,都是二手书,价钱相对廉宜,但书本的好坏参差不齐,最后仍然要回到汉荣书局门口继续排队。终于挤进汉荣书局后,我交出书单,不消几分钟收到书本和总价额,我交出钱立刻带书走,店员井然有序,效率极高,场面极其墟冚。这是我对汉荣书局的印象。

  汉荣书局是石景宜先生创办,始于1970年,至2022年结业,经营了52年,从中可观察出,战后香港生活从胼手胝足到经济起飞,因经济富裕,家长不遗余力栽培子女,肯花钱为子女买教科书。有些书籍非本港出版,汉荣书局必须向外国订购,对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学生帮助不少,遇到紧急要用的书籍,更不吝以空运来香港。

  石景宜的长公子石汉基说︰“商誉比金钱更重要。”有商誉,自然有生意,钱没有了,可以再赚,商誉受损便无法弥补!至于为什么会结业?石汉基说“原因有三”:第一,我们是家庭式经营,三兄弟都已70多岁;第二,疫情期间,书籍供应极其困难,尤其是2022年因疫情提前在年初放部分暑假,而8月的暑假只有18天,以往40天的工作量要在18天完成,导致人人精力透支,疲惫不堪;第三,我们估计疫情不会在2023年结束,如在暑假期间有顾客或任何一位员工染疫,必须停止营业两星期,可能学生无法依时取到课本,石汉基最终选择结业。

  石景宜从1980年开始送书到内地的公共图书馆、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大部分图书是台湾出版,也将内地出版的图书送给台湾各机构,迄今已送出的书籍约有750万册。因送书需要地方储存,所以在香港购置了多处物业作为仓库,有租金收入足以支持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和推广中华艺术的活动经费。为了传承石景宜先生遗志,每隔两年举办一次的“中华翰墨情两岸四地中小学生书法比赛”,现已举办了5届,也举办了3届石景宜博士杯华夏书画创作大赛等。石家三兄弟继承父亲遗志,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孝道的表现之一,石景宜先生将这个优良的家风,传承给下一代。

  石汉基回忆,早在1988年他们俩父子已将两岸艺术名家的书画作品在台北、北京、上海和广东等地展出,其后又举办了不少两岸艺术家交流活动,因而石景宜被称为“推广两岸文化交流的第一人”,也可以说是为两岸和平发展作贡献的香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