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数据:香港一签多行重启 提振消费信心
中评社香港1月5日电/2024年11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出入境管理局宣布由2024年12月1日起,深圳市户籍居民和居住证持有人可以办理赴港旅游“一签多行”,一年内不限次数入境香港。这是“一签多行”政策自2015年暂停以来时隔逾9年再度恢复,而且合资格人群由深圳户籍居民延展至包括非深圳户籍居民。截至发稿日,“一签多行”虽重启仅半月左右,但在增加访港旅客方面已展现出显着成效,政策落实首周已录得近89万入境旅客人次,较去年同期高约14%,对零售、餐饮、旅游等服务行业皆产生正面辐射影响。
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通过分析香港社交媒体数据以及官方机构统计数字后得出结论:在当前香港经济复苏的关键期,主流舆论肯定并乐见“一签多行”对本地消费产生的提振作用,对经济前景不明朗的悲观情绪也由此有所缓解。尽管香港社会对“一签多行”的反应整体相对正面,但也有声音担忧其对旅客量增长的刺激效应能否延续,以及可能对本地民生所产生的负外部性,需要特区政府持续予以检视并及时完善政策。
如图1所示,自2023年初,香港全面恢复对外通关以来,访港旅客尤其是内地访港旅客人次迅速回升。不过,截至2024年10月,2024年入境旅客人次也仅为2018年最高峰同期时(2018年1月至10月)的7成左右,未完全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也拖累本地消费复苏未如预期。
结合图2可知,在香港社交媒体备受热议的造成本地消费疲软的原因中,“访港旅客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一项关注度高踞第二,其与排名第一的“香港市民外游成风”两者的关注度加总,已占据了整体逾8成的份额。因此,近年来,香港特区政府在透过“夜缤纷”等搞旺经济活动吸引本地居民留港消费之余,也持续与中央及各内地省市政府沟通,争取不断放宽及便利内地居民赴港旅游,聚焦从内地这一最大访港旅客来源地入手,以进一步打开口子。
由图3可见,从去年底开始,香港社会已开始酝酿恢复深圳“一签多行”的论调,以政商界为主的声音皆认为“一签多行”能有力提振本地消费,支持香港度过当前经济复苏的关键期。今年10月,特区政府也在施政报告中表示,已向中央提出重启深圳“一签多行”与扩大“一周一行”试点城市范围等请求。而距此仅一个多月后,中央即重新出台深圳居民赴港游“一签多行”的签注政策,可谓有力回应了香港社会的相关诉求,也拉动社交媒体涉恢复深圳“一签多行”的讨论热度直线飙升,该议题的声量与关注度更在12月“一签多行”正式重启时达至近两年来的最高峰值。
据图4可见,与2024年起实施的其他3项放宽或便利内地旅客赴港游措施比较,恢复深圳“一签多行”的关注度大幅领先,反映香港市民对“一签多行”所能发挥的政策成效抱有很高的期待,认为其较此前的多项措施更能吸引内地旅客来港,将是一剂能有力拉动本地消费的特效强心针。
而事实上,截至目前所录得的内地访港旅客入境数据,也与香港社会此前的预期基本吻合。从图5可见,与“一签多行”实施前的11月中下旬数据作对比,自12月初以来,内地访港旅客入境人次的日均增长百分比高达9.9%;在12月14日“一签多行”重启的第二个周六,内地访港旅客更高达161,075人次,较11月周末平均每日数字高42.7%。
香港主流舆论普遍感受到“一签多行”立竿见影的政策成效,这在从事消费性服务业的香港市民群体间表现尤为明显。如图6所示,在受“一签多行”重启影响较大的行业中,零售与餐饮业在社交媒体所引发的关注度最高,这是因为此两者与“一签多行”主要针对的自由行客源之间捆绑较为紧密。有零售业从业者反映,自“一签多行”实施以来,明显感到街上人流量较以往变多,有信心能在12月的传统旅游旺季,依托“一签多行”的政策红利实现满意的业绩增长。此外,也有多家餐厅老板表示,在“一签多行”重推的首个周末,已录得较此前大涨一至两成的亮眼营业额,期待接下来随着更多内地居民完成签注手续办理,整个餐饮行业将进一步被盘活。
由图7可知,过去几个月以来,出于对消费复苏步伐未如预期的担忧,香港社交媒体对本地消费前景的悲观预期指数曾一度升势迅猛。但相关曲线的消极走势至今年12月“一签多行”实施后被及时扭转,“一签多行”近期对服务业市道所带来的强劲支持,起到了安抚香港市民焦虑情绪的稳定人心作用,也令社交媒体对本地消费的悲观预期在今年第四季度录得大幅减退。
在现在这个时间点重推“一签多行”,不仅起到了稳固香港市民对本地经济信心的正面影响,也符合近年来两地居民希望持续深化融合的民意发展趋势。据图8所示,自香港社会“由乱入治”以来,社交媒体涉两地往来讨论的正面舆情占比持续上升,与之对应的则是负面舆情占比不断下滑。当前恢复“一签多行”的背景,已完全迥异于该政策在2015年被叫停时两地矛盾较为对立的状态,无论是香港市民或内地居民,其普遍能从“一签多行”政策中体会到利大于弊的获得感。
虽然香港社会对“一签多行”的观感整体向好,但社交媒体仍有声音关注该政策可能引发的负效应。从图9可见,香港市民所担心的忧虑点,主要围绕“一签多行”或带来的超载旅客量、以及可能由此衍生的水货客问题。在以往水货客的重灾区上水,有街坊表示暂时对“一签多行”会否诱发水货客重临持观望态度,但直言不想再经历以往水货客猖獗时所带来的生活不便,指当时不仅买不到厕纸、奶粉等普通日用品,很多民生小店也改为迎合游客的单一药房,更只能无力忍受因水货客抢购物资而被哄抬的物价。不过,也有不少街坊指出,不能一刀切只看到“一签多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认为更多内地旅客到来无疑能带旺当区经济,称至今仍对上水在疫情期间的冷清景象感到心有余悸;表示只要不造成过度旅游、超出本地社区的旅客承载量,都倾向欢迎“一签多行”政策的重新落实。
“一签多行”的重启暂时虽尚算顺利,但如图10所示,香港社交媒体已有部分网民,开始讨论如何将其进一步完善、发挥更大经济效益的配套措施。较多观点表示,特区政府未来若考虑扩大“一周一行”的内地试点城市范围,那很有必要在当前的“一签多行”实践中持续提升旅客接待能力(关注度占比33%),在各项硬件与软件设施中为日后更多内地旅客来港做好准备。其次,也有部分舆论认为特区政府需认真评估“一签多行”在特定节日或大型表演活动期间可能带来的旅客量骤升,并及时研判紧急应变方案避免出现混乱(关注度占比30%),不少网民对特区政府近期与深圳方面商讨在除夕夜延长罗湖、深圳湾等口岸开放时间的安排表示肯定。此外,一些声音认为“一签多行”固然能肉眼可见地增加旅客人次,但本地商家与服务业者也需进一步提升产品与服务品质,才能最大程度地把“人流”转变为“金流”;指出服务业者应着力改善待客之道以予人宾至如归的感觉(关注度占比26%),各区商家也应结合本地特色开发更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关注度占比9%),以适应内地旅客近年来向“深度游”、“体验游”等新兴旅游型态转变的趋势。
中评智库认为,重启“一签多行”政策,已迅速在短期内为香港带来“旺丁又旺财”的积极变化,大大提振了香港市民对未来经济前景的信心,并迎合了两地居民期望日益加深联系的“双向奔赴”诉求。不过,特区政府接下来仍需密切监测“一签多行”的运行情况,及时并灵活运用各项政策工具处理突发状况,争取令“一签多行”的正向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并尽可能减少该政策可能对社区产生的负外部性,从而让广大香港市民都能从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推动两地之间的交流往来能持续朝互惠互利的方向发展。
(记者:陈日嘉,分析师:杨力聪,工程师:吴悦柠,研究员:林东阳)
中评社香港1月5日电/2024年11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出入境管理局宣布由2024年12月1日起,深圳市户籍居民和居住证持有人可以办理赴港旅游“一签多行”,一年内不限次数入境香港。这是“一签多行”政策自2015年暂停以来时隔逾9年再度恢复,而且合资格人群由深圳户籍居民延展至包括非深圳户籍居民。截至发稿日,“一签多行”虽重启仅半月左右,但在增加访港旅客方面已展现出显着成效,政策落实首周已录得近89万入境旅客人次,较去年同期高约14%,对零售、餐饮、旅游等服务行业皆产生正面辐射影响。
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通过分析香港社交媒体数据以及官方机构统计数字后得出结论:在当前香港经济复苏的关键期,主流舆论肯定并乐见“一签多行”对本地消费产生的提振作用,对经济前景不明朗的悲观情绪也由此有所缓解。尽管香港社会对“一签多行”的反应整体相对正面,但也有声音担忧其对旅客量增长的刺激效应能否延续,以及可能对本地民生所产生的负外部性,需要特区政府持续予以检视并及时完善政策。
如图1所示,自2023年初,香港全面恢复对外通关以来,访港旅客尤其是内地访港旅客人次迅速回升。不过,截至2024年10月,2024年入境旅客人次也仅为2018年最高峰同期时(2018年1月至10月)的7成左右,未完全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也拖累本地消费复苏未如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