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港园区 3大楼落成

位于北部都会区的河套港深创新及科技园8号及9号大楼,3月21日举行平顶仪式。(图片来源:大公文汇网)

  中评社北京3月22日电/据大公文汇网报导,位于北部都会区的河套港深创新及科技园8号及9号大楼,昨日(3月21日)举行平顶仪式,11号大楼亦全面完工,标志着香港特区在创新科技和港深创科合作领域踏上新台阶。园区今年下半年将迎来首批涵盖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新能源、数据科技等支柱产业的租户进驻,正式进入营运阶段。

  行政长官李家超致辞表示,河套香港园区是香港特区的一个“超级发挥平台”,特区政府会利用好香港的高度国际化和集聚国际高端人才的优势,把河套打造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桥头堡、高端成果的示范田和孵化器。

  有入驻香港园区的企业家表示,香港的国际化优势及对科技、人才的投入,为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期望借助这一平台打入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据介绍,8号和9号大楼是“湿实验室”大楼,可提供符合不同生物、化学实验要求的设备。11号大楼是人才公寓,可以“拎包入住”。

  特首亲自督导 提速推进发展

  李家超致辞时表示,特区政府秉持“顶层领导”的概念,全速推动香港园区的建设工作。由他担任主席的“河套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督导委员会”,为园区发展的整体策略、计划和布局提供宏观和微观指引,督导各个政策局和部门加快推展工作。委员会20日举行了第二次督导会议,就这三座即将启用的大楼,乃至园区未来发展,指示各局和部门以创新创造精神,提速提效推动工作。

  李家超表示,特区政府将以四个理念开启创科新局面。特区政府正全速推动第一期余下五座大楼的建筑,并在今年预留37亿元,加快完成第一期的全部建设。当局会为园区的发展拆墙松绑,以变革思维突破发展局限。将与内地部委积极探讨在政策上,特别支持人员、物资、资金、数据自由流动,推进两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李家超形容,河套香港园区是香港特区作为“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的一个“超级发挥平台”。政府会利用好香港的高度国际化和集聚国际高端人才的优势,把河套打造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桥头堡、高端成果的示范田和孵化器。李家超又透露,政府今年很快会拣选合适的地块,并征求私人发展计划,利用市场力量加速园区发展,并会在今年内完成园区第二期的详细规划。他呼吁社会各界和市场力量踊跃参与,携手推动园区成为香港精神的合作标杆典范。

  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昨日在仪式后表示,今年会把河套区现存社区隔离设施,搬迁到其他地点,尽快争取在完成平整之后,期望明年初将第一期余下土地,交给创科园区回归创科用途。

  孙东表示,政府计划今年开始做市场意向调查,启动应用市场的力量,加快香港园区发展,而第二期园区的规划已经进入到最后的阶段。这些实实在在的进展回应了社会对香港创科发展加速的期待,展现政府“不等、不慢、只争朝夕”的决心。

  孙东:至少30企业正与创科园洽谈

  孙东表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就是要政策创新,实现人员、物资、资金和资料等这些重要的创新要素跨境便捷流动,同时深化与深圳园区的协同效应,共同打造河套合作区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桥头堡。孙东分享,园区交通配套正陆续开通,今年下半年正式开园后,经园区公司开始进驻、装修整理,计划半年后开始安排河套园区向公众有序开放。租户方面,创科园公司正在与至少30家企业进行洽谈,相信这个数字还会增长。

  特区政府于去年11月发布了《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园区发展纲要》,阐明香港园区的重点发展方向、策略和目标。香港园区今年下半年将有首批来自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等园区支柱产业的租户进驻,正式进入营运阶段。园区其他建设亦正加快推动,另外五座大楼的建筑亦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上月发表的财政预算案已预留37亿元,支持加快完成园区第一期的基建及公用设施。园区第二期发展的详细规划工作则会在今年内完成。

  打造成世界级创科平台

  行政长官李家超昨日在社交平台分享,他参观了河套香港园区的11号大楼(人才公寓),瞭解其设施、环境、生活配套及支援,并与将落户园区的科技企业代表进行交流。李家超指出,特区政府将加快发展河套香港园区,将河套打造成世界级的创科平台。

  参观人才公寓 赞设施完善

  李家超昨日参观为园区员工提供的单人及家庭示范单位,对其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表示赞赏。随后,他与五家有意落户园区的顶尖科技企业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包括韶音环球、阿斯利康、华大集团、天齐锂业以及歌尔微电子。这些企业对河套香港园区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并希望透过进驻园区,进一步发挥香港作为“超级增值人”的角色以及联通大湾区的独特优势,推动技术研发和认证申请,提高市场占有率。

  李家超表示,喜见不少顶尖企业和人才陆续落户园区,强调特区政府将以加快发展河套香港园区为契机,将河套打造成为世界级的创科平台,并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国家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话你知-“一区两园”优势互补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由香港园区和深圳园区共同组成,在深圳河两侧以“一河两岸”、“一区两园”的理念构建,是“十四五”规划下其中一个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香港园区今年正式营运,两地园区间将加强互补和合作,增加招商引资吸引力。

  港深创科园第一期的总楼面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提供湿实验室或先进制造研发大楼、乾实验室或办公室、产学研、人才公寓、访客住宿设施、商业和附属设施等。

  园区第二期发展的详细规划工作则会在今年内完成。全面发展完成后的创科园会是香港历来最大的创科平台,提供120万平方米总楼面面积,规模约为科学园的3倍,估计对经济贡献每年达520亿元,创造约52000个职位。

位于北部都会区的河套港深创新及科技园8号及9号大楼,3月21日举行平顶仪式。(图片来源:大公文汇网)

  中评社北京3月22日电/据大公文汇网报导,位于北部都会区的河套港深创新及科技园8号及9号大楼,昨日(3月21日)举行平顶仪式,11号大楼亦全面完工,标志着香港特区在创新科技和港深创科合作领域踏上新台阶。园区今年下半年将迎来首批涵盖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新能源、数据科技等支柱产业的租户进驻,正式进入营运阶段。

  行政长官李家超致辞表示,河套香港园区是香港特区的一个“超级发挥平台”,特区政府会利用好香港的高度国际化和集聚国际高端人才的优势,把河套打造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桥头堡、高端成果的示范田和孵化器。

  有入驻香港园区的企业家表示,香港的国际化优势及对科技、人才的投入,为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期望借助这一平台打入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据介绍,8号和9号大楼是“湿实验室”大楼,可提供符合不同生物、化学实验要求的设备。11号大楼是人才公寓,可以“拎包入住”。

  特首亲自督导 提速推进发展

  李家超致辞时表示,特区政府秉持“顶层领导”的概念,全速推动香港园区的建设工作。由他担任主席的“河套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督导委员会”,为园区发展的整体策略、计划和布局提供宏观和微观指引,督导各个政策局和部门加快推展工作。委员会20日举行了第二次督导会议,就这三座即将启用的大楼,乃至园区未来发展,指示各局和部门以创新创造精神,提速提效推动工作。

  李家超表示,特区政府将以四个理念开启创科新局面。特区政府正全速推动第一期余下五座大楼的建筑,并在今年预留37亿元,加快完成第一期的全部建设。当局会为园区的发展拆墙松绑,以变革思维突破发展局限。将与内地部委积极探讨在政策上,特别支持人员、物资、资金、数据自由流动,推进两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