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爆鹅颈桥 惊蛰“打小人”火爆

昨日惊蛰日,不少市民及旅客前来著名的湾仔鹅颈桥“打小人”。 香港文汇报

  中评社香港3月6日电/惊蛰日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亦是香港传统活动—“打小人”的日子。在昨日惊蛰日,位于湾仔坚拿道天桥(鹅颈桥)的“打小人”热点人头涌涌,鞋子敲打砧板的哒哒声此起彼落,各个档口都大排长龙,有热门档口更要轮候两小时,才接受到两三分钟的“打小人”服务。有档口为此通宵作业、市民也为此甘愿打蛇饼排队。客人“打小人”目的各有不同,为事业、感情及健康样样有,亦有市民视“打小人”为香港特色文化进行写生。不少旅客也慕名而来,远道来港感受“打小人”风俗。

“打你个小人头,等你有气冇碇唞……”师傅朗朗上口,鞋子敲打砧板的哒哒声此起彼落。 香港文汇报

  香港文汇报报导,惊蛰在二十四节气中代表天气回暖,春雷初响,惊动蛰伏于地下的小动物,万物苏醒,后引申为打击(春雷)小人(蛰地动物)。昨日,鹅颈桥下只见各个档主手执鞋子,在砧板上拿着画有小人的纸片,一边对其猛力敲打,一边嘴里念念有词,不时又教导客人做跪拜、上香等相关仪式动作。

  档主:内地客微信下单

  开业超过廿载的黄吉利档口负责人之一的黄小姐表示,惊蛰节气的前后三日是“打小人”黄金时期,档口已从前日清晨7时开始工作,夜晚更需通宵完成工作。

“打小人”不是女性专属,亦有男性及学生前来光顾。 香港文汇报

  昨日下午2时许,现场仍有三条人龙打蛇饼,估计等候需要一两小时,“这还不是(打小人)高峰时期,”她说,除了现场的人士在排队外,亦有不少内地客人网上轮候“打小人”,“又有超过60(内地客)人在微信上下单,等我们处理,但之前的邀请都还没做完。”

  许多市民表示,一直有“打小人”的习惯,盼望未来一年平安健康。过去6年都有请人“打小人”的市民潘小姐说,虽然听说过有一种针对性的“打小人”方法,即在纸上写对方名字等个人资料使对方受到“惩罚”,但她认为,做人无须对他人报以恶念,“打小人”更像是一种心灵寄托,让自己生活顺利、健康幸福即可。

潘小姐称,“打小人”更像一种心灵寄托,让自己健康幸福即可。 香港文汇报

  在医院工作的罗小姐说,家族自爷辈开始有“打小人”习惯,主要是祈求身体健康与生活顺利。小时候,“打小人”的习俗均由她家中长辈负责,且有严格的流程需要遵守,包括选址必须在家或公司以外的地方,例如阴暗处、三叉路口、桥底、山边等地,这些地方够“邪”,是克制“小人”的好地方,所用的鞋子需要用完即弃等。

罗小姐称,家里自爷辈开始“打小人”,祈求身体健康生活顺利。 香港文汇报

  有游客专程来港出气

  除了港人之外,“打小人”已成为香港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来自广东的左小姐说,由于工作上的不顺利,被同事恶意针对,为了给自己发泄和出气,秉持“恶人远离”的心态,专程趁着惊蛰日来港“打小人”。自己已经写了“小人”的个人资料在“小人纸”上,盼望来年能驱恶、求平安。

左小姐表示,为了将来的工作顺利而专程前来香港“打小人”。 香港文汇报

  “由于台湾没有这种风俗,所以想来港感受一下。”来自台湾地区的王先生表示,今次访港旅游三日,觉得“打小人”是香港本地风俗文化。虽然台湾亦有前往寺庙拜神的习俗,但他仍想来试试香港的民俗文化。被问到这次打的“小人”是谁?他笑着说,“我的教授”,因为对方教学较严格,不易评予高分。

  台湾游客周小姐表示,早前在港产电影中看到“打小人”情节,感觉十分有趣,于是专程来港体验。她笑言没有特别针对的人,只想祈福,体验一下仪式感。“这是台湾体验不到的文化。”

  “打小人”活动又吸引一群市民到场写生。他们说,“打小人”很有香港特色,场面热闹,拜神婆的装饰有趣,但就不会亲身帮衬,“唔好咁唠嘈,唔好咁有怨气啦!”

档口有些特别趣致的摆设。 香港文汇报

  黑工师傅开档断正被警带走

  “打小人”生意火爆,吸引不少从业者趁机开档大赚一笔,昨日更出现疑似黑工加入混战开档为善信提供“打小人”服务,被巡逻的警方发现因为违反逗留条件而被带离。

  湾仔鹅颈桥昨日人头涌涌,不同的“打小人”档主挤在狭窄的桥底下使劲地用鞋敲打小人纸,每个档口都大排长龙。警方来回巡逻以维持秩序,并不时要求档主出示身份证助查。

  档主称功力尚浅邀师傅代劳

  在喧嚣中,一档“打小人”档异常冷清,香港文汇报记者遂向该档档主阿花瞭解,她自爆道:“我们的师傅(拜神婆)被警员带走了,所以现在场面显得有些冷清。”

  阿花透露,自己各方面的功力尚浅,于是邀请师傅代劳,惟在警方的突击行动中,该名师傅被发现没有香港身份证,违反逗留条件,最终被带离接受调查。

  她强调,与对方没有雇佣关系,“这些师傅其实跟我是合作伙伴,都来自内地,原打算一齐摆档打小人,做吓小生意。现在我只能留在原地,自行接生意。”

  “打小人”档主大多以中年女士为主,但香港文汇报记者发现,现场有一名青年男子为人“打小人”。该名年约30岁的男子,身穿深色短袖,在市民旁一边“打小人”一边东张西望试图拉客,但一心二用的他,敲击力度明显轻盈许多。

昨日惊蛰日,不少市民及旅客前来著名的湾仔鹅颈桥“打小人”。 香港文汇报

  中评社香港3月6日电/惊蛰日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亦是香港传统活动—“打小人”的日子。在昨日惊蛰日,位于湾仔坚拿道天桥(鹅颈桥)的“打小人”热点人头涌涌,鞋子敲打砧板的哒哒声此起彼落,各个档口都大排长龙,有热门档口更要轮候两小时,才接受到两三分钟的“打小人”服务。有档口为此通宵作业、市民也为此甘愿打蛇饼排队。客人“打小人”目的各有不同,为事业、感情及健康样样有,亦有市民视“打小人”为香港特色文化进行写生。不少旅客也慕名而来,远道来港感受“打小人”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