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金财:426蓝白抗争的政治意涵及影响

柳金财

  中评社台北4月30日电(作者 柳金财)4月26日国民党、民众党号召支持者上凯道,推动“反绿共、战独裁”游行。前领导人马英九抨击现任领导人赖清德:无能、不当、独裁,造成人民间对抗及两岸紧张。国民党主席朱立伦集会上,抛出罢免领导人赖清德议题,呼吁司法独立及公正性;台北市长蒋万安先前则针对反罢免倡议“倒阁”。赖清德则回应该游行不具正当性,质疑反对党不思反省检讨,反而炮打司法,“将司法案件政治化,对司法伤害何其大”。这场“反独裁反绿共”社会抗争可谓是民进党主政以来,由蓝营所主导最大规模抗争运动。

  相对于2006年前民进党主席施明德主导倒扁红衫军运动,参与人数约36万人,其规模虽难以媲美,但却直逼第二高达25万人。倒扁运动在陈水扁下台前一年半,这次抗争却是赖清德执政未达一年爆发,赖民意支持度及满意度呈持续下降趋势。可见大罢免案致台湾社会政党对立及社会冲突更为尖锐,冲击赖清德执政满意度。

  首先,民进党施政满意度首度出现死亡交叉。426抗争运动后,据《美丽岛电子报》公布新民调,显示赖清德的执政表现满意度出现“死亡交叉”,是上任以来首次不满意(47.3%)大于满意(47.1%);其满意度在短短一个月内,从高峰下降近10个百分点,不满意度则增加约7个百分点,不满意程度高于满意程度。民众对执政党是否滥用权力出现高度质疑,包括政治介入媒体、选择性办案等;民众对是否支持“倒阁”意见两极分歧。   其次,蓝白社会动员力高于绿及其侧翼。对比前一周绿营及其侧翼发动大罢免运动,蓝绿社会动员能量具有不同程度展现。据报导419青鸟运动为5万人、426国民党则宣称25万人。4月19日亲绿网红八炯等人主办419大游行,直至下午5时左右,人潮尚未围起景福门。事隔一周后,4月26日同一地点国民党号召群众上凯道426反赖大游行,约下午3时30分,景福门已被围绕一圈,人潮外溢至仁爱路。

  尤其26日雨势不断,但仍难浇熄现场民众热情,高喊“赖清德下台”!可以说,蓝白在凯道进行政治动员及宣传战,进一步促使大罢免升温,替二阶连署的临门一脚增添柴火。尤其当民进党新旧世代领导人对大罢免展现不同政治立场,包含前“行政院长”谢长廷、前领导人陈水扁、副领导人吕秀莲皆呼吁不要搞大罢免,这凸显民进党内部某种程度政治分化,更加印证当前民进党推动大罢免并不符合绝大多数台湾社会民众普遍期待。

  复次,蓝白结盟抗争效应持续性端赖双方合作紧密性。蓝白惟有结盟团结一途,否则无法抗衡民进党。蓝白应记取领导人大选因没有合作成功政治后果,蓝白得票计六成、赖为四成,选出少数“总统”却行政专断独裁,导致今日政务、两岸事务治理危机。蓝白在反罢免议题上,可以共同合作倡议;但国民党内领导主张则有“倒阁”、罢免领导人之议,而民众党主张罢免领导人,既有交集又可分进合击。观察426抗争中国民党主席倡议罢免赖清德,显然民众党主席黄国昌罢免领导人诉求,获得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支持。

  再者,推动“倒阁”难度低于罢免领导人门槛。从“宪法”规定来说,要罢免领导人成功几乎是一项不可能任务,但要“倒阁”成功只要蓝白联手则易如反掌,这些不仅皆可重挫赖清德政治声望,使其施政避免采取激进路线,甚至可阻却其连任之路。

  现今台湾领导人、副领导人之罢免案,经全体“立法委员”四分之一之提议,全体“立法委员”三分之二之同意提出后,“立法院”应为罢免案成立之宣告。但就职未满一年者,不得罢免。换言之,在520年后赖清德也可因其就职满一年,由“立法院”四分之一委员提议,三之分二同意提出。就蓝白在“立法院”席次要通过四分之一提议(29席“立委”提案),并非是问题。提案后,需经全体“立法委员”三分之二(即至少76名“立委”)同意,“立法院”始能宣告罢免案成立。但要经三分之二“立委”同意,则是一项不可能任务。   之后,要罢免领导人成功需满足两个条件:1.投票人数门槛:投票人数需超过选举人总数一半(以2024年领导人选举约1954万选举人计算,需约977万人投票)。2.同意票门槛:有效票中,同意罢免票需超过有效票的过半数,约489万。

  最后,蓝白结盟推动“倒阁”议题成功率极高。民众党主要是不分区“立委”八席,欠缺强而有力区域“立委”候选人,因此担心“立法委员”全面改选可能难保留目前席次,丧失关键少数地位。若能妥善打出柯文哲司法事件不公悲情牌或有效果;例如国民党威权统治时期,绿营政治人物运用悲情牌非常有效,无论是当时陈水扁妻吴淑珍、张俊宏妻许荣淑,或是姚嘉文妻周清玉及郑南榕妻叶菊兰等等,皆因先生身陷囹圄或遭压制而参选进而当选。

  此外,蓝白共推区域候选人、或蓝营在某些区域礼让白,蓝白彼此释放诚意,则未必在“倒阁”后“立法院”全面改选,就会丧失蓝白过半机会。从目前政党支持度、政党形象推估各党选举得票,在大罢免结果中民进党最多是席次增加数席,但无法过半。“倒阁”后“立法院”全面改选,蓝白过半新民意对赖清德制约更大。若此一“倒阁”成功,将成为台湾宪制史上首度不信任投票造成“内阁”更替,此将重挫赖清德政治声望,甚至成为其连任执政的拦路虎;从而制约民进党保守、反制、激进两岸路线及一边倒的国际战略。

  (作者柳金财,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副教授兼澄正书院主任)

柳金财

  中评社台北4月30日电(作者 柳金财)4月26日国民党、民众党号召支持者上凯道,推动“反绿共、战独裁”游行。前领导人马英九抨击现任领导人赖清德:无能、不当、独裁,造成人民间对抗及两岸紧张。国民党主席朱立伦集会上,抛出罢免领导人赖清德议题,呼吁司法独立及公正性;台北市长蒋万安先前则针对反罢免倡议“倒阁”。赖清德则回应该游行不具正当性,质疑反对党不思反省检讨,反而炮打司法,“将司法案件政治化,对司法伤害何其大”。这场“反独裁反绿共”社会抗争可谓是民进党主政以来,由蓝营所主导最大规模抗争运动。

  相对于2006年前民进党主席施明德主导倒扁红衫军运动,参与人数约36万人,其规模虽难以媲美,但却直逼第二高达25万人。倒扁运动在陈水扁下台前一年半,这次抗争却是赖清德执政未达一年爆发,赖民意支持度及满意度呈持续下降趋势。可见大罢免案致台湾社会政党对立及社会冲突更为尖锐,冲击赖清德执政满意度。

  首先,民进党施政满意度首度出现死亡交叉。426抗争运动后,据《美丽岛电子报》公布新民调,显示赖清德的执政表现满意度出现“死亡交叉”,是上任以来首次不满意(47.3%)大于满意(47.1%);其满意度在短短一个月内,从高峰下降近10个百分点,不满意度则增加约7个百分点,不满意程度高于满意程度。民众对执政党是否滥用权力出现高度质疑,包括政治介入媒体、选择性办案等;民众对是否支持“倒阁”意见两极分歧。

华夏e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