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光情牵半世纪 粤剧殿堂今谢幕

左图:新光戏院正式结业前的周日,不少市民到场打卡留念。右图:夕阳下的新光戏院招牌分外瞩目,逾半世纪的粤剧殿堂即将谢幕,令人惋惜。过去两日,不少市民到场拍下新光戏院的最后光景。(图片来源:大公网)

  中评社北京3月3日电/据大公报报导,陪伴港人逾半世纪、有粤剧殿堂美誉的新光戏院在今晚最后演出后便正式熄灯拉闸,全港最后一间民营粤剧戏院将落下帷幕。

  过去两日,不少戏迷及市民趁周末周日到场拍照留念。有市民回忆三十年前首次在新光接触粤剧,从觉得粤曲嘈吵,到学会欣赏戏曲并成为粤剧迷;有街坊难忘戏院90年代的辉煌,见证每天演出完场时大批戏迷等候粤剧明星下班,形容戏院结业就像陪伴多年的“好朋友”离别……他们感谢新光为港人带来珍贵回忆。

  新光戏院正式结业前的周日,不少市民到场作最后告别。戏院门外吊挂的“全院满座”红旗、橙色外观充满年代感的体重机、两侧有龙凤雕刻的“粤剧殿堂”牌匾、大堂天花镶嵌的“波波灯”……都成为大家影相留念的对象。新光戏院今晚将上演告别剧目《小平你好》,唱响最后一曲后,屹立香港逾半世纪的著名地标正式步入年代历史。

  戏迷:感谢新光带来粤剧文化

  周边街坊商户形容是告别新光俨如与多年好友别离。自1979年起在附近经营服饰店的黄小姐表示,戏院是对她而言是“朋友”般的存在,“它看着我长大,就好像我的朋友,突然间要别离了,真的好可惜。”黄小姐忆述90年代是香港粤剧兴旺时期,晚上11时剧目完场时,总有一班剧迷在戏院门外等候粤剧明星下班,“盖鸣辉等粤剧名伶一出来,剧迷追着他们,直到他们上车才散去,当时真的超级热闹。”

  年约70岁的街坊周先生是戏迷,忆述80年代一出又一出的电影上映,以及粤剧上演,当时新光戏院受欢迎程度居高不下,入场前每人手提一袋花生、栗子、鸡蛋仔等小食,“子夜场都一点多,全场都爆满,门外有很多车仔档卖小食,很旺场。”周先生见证新光戏院兴衰,到如今结业,他慨叹“老人家又少一个地方怀缅打发时间”。

  市民潘太昨日与儿子一同到新光戏院,她忆述中学时期曾与父母首次到新光戏院观看电影,其后戏院产品增多,开始接触粤剧,“我父母很喜欢粤剧,所以就陪伴他们来看,那个时候都觉得粤曲很嘈吵,但现在慢慢开始瞭解到粤曲吸引力”。   从青年时期不懂欣赏粤剧,到如今不时唱两句《帝女花》等经典剧目的潘太笑言,“唱粤曲是可以减压的,把怨气全部唱出来。”

  她感谢新光戏院为香港人带来经典粤剧文化,更认为新光戏院是“超额”完成任务。她认为结业是时代的决定,期望保留剧院内部分珍贵及历史物品。

  本地教会接手 拟作永久会址

  新光戏院将于今天结业,新光戏院大剧场主席李居明昨日率领《小平你好》一众大老倌主持开锣仪式,亦是新光戏院最后一次敲响铜锣。李居明透露,今晚的熄灯仪式将有演艺圈、电影及粤剧代表,相信吸引大批散场剧迷及念旧的大家,已通知警方作安排,预计将封一半英皇道以便大家与新光告别。

  新光戏院于1972年开业,可举行粤剧表演、舞台剧及各类型演唱会。戏院曾两度面临结业危机,但最终都挺了过去,至去年本地教会The Island Evangelical Community Church以7.5亿元购入大厦77.41%业权,计划将此处用作教会永久会址。新光戏院,终敌不过时代洪流,今晚演出后将退下历史舞台。

左图:新光戏院正式结业前的周日,不少市民到场打卡留念。右图:夕阳下的新光戏院招牌分外瞩目,逾半世纪的粤剧殿堂即将谢幕,令人惋惜。过去两日,不少市民到场拍下新光戏院的最后光景。(图片来源:大公网)

  中评社北京3月3日电/据大公报报导,陪伴港人逾半世纪、有粤剧殿堂美誉的新光戏院在今晚最后演出后便正式熄灯拉闸,全港最后一间民营粤剧戏院将落下帷幕。

  过去两日,不少戏迷及市民趁周末周日到场拍照留念。有市民回忆三十年前首次在新光接触粤剧,从觉得粤曲嘈吵,到学会欣赏戏曲并成为粤剧迷;有街坊难忘戏院90年代的辉煌,见证每天演出完场时大批戏迷等候粤剧明星下班,形容戏院结业就像陪伴多年的“好朋友”离别……他们感谢新光为港人带来珍贵回忆。

  新光戏院正式结业前的周日,不少市民到场作最后告别。戏院门外吊挂的“全院满座”红旗、橙色外观充满年代感的体重机、两侧有龙凤雕刻的“粤剧殿堂”牌匾、大堂天花镶嵌的“波波灯”……都成为大家影相留念的对象。新光戏院今晚将上演告别剧目《小平你好》,唱响最后一曲后,屹立香港逾半世纪的著名地标正式步入年代历史。

  戏迷:感谢新光带来粤剧文化

  周边街坊商户形容是告别新光俨如与多年好友别离。自1979年起在附近经营服饰店的黄小姐表示,戏院是对她而言是“朋友”般的存在,“它看着我长大,就好像我的朋友,突然间要别离了,真的好可惜。”黄小姐忆述90年代是香港粤剧兴旺时期,晚上11时剧目完场时,总有一班剧迷在戏院门外等候粤剧明星下班,“盖鸣辉等粤剧名伶一出来,剧迷追着他们,直到他们上车才散去,当时真的超级热闹。”

  年约70岁的街坊周先生是戏迷,忆述80年代一出又一出的电影上映,以及粤剧上演,当时新光戏院受欢迎程度居高不下,入场前每人手提一袋花生、栗子、鸡蛋仔等小食,“子夜场都一点多,全场都爆满,门外有很多车仔档卖小食,很旺场。”周先生见证新光戏院兴衰,到如今结业,他慨叹“老人家又少一个地方怀缅打发时间”。

  市民潘太昨日与儿子一同到新光戏院,她忆述中学时期曾与父母首次到新光戏院观看电影,其后戏院产品增多,开始接触粤剧,“我父母很喜欢粤剧,所以就陪伴他们来看,那个时候都觉得粤曲很嘈吵,但现在慢慢开始瞭解到粤曲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