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防诈骗立法 加大惩处力度

  中评社北京1月14日电/据大公报报导,《大公报》连日来揭秘“卖猪仔”黑幕,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本港多名政界人士表示,相信《大公报》的系列报导让市民对犯罪手法已经有了更深入瞭解,对提升市民的警惕性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政府与东南亚国家签订引渡协定,并加强针对诈骗、人口贩卖等问题的立法与惩处力度,同时透过不同渠道加强宣传教育。

  立法会议员邓家彪及梁子颖要求保安事务委员会下次开会讨论事件跟进。邓家彪向《大公报》表示,乐见政府今次快速响应,前往泰国跟进港人情况,给予市民极大信心。他认为,近年来东南亚犯罪集团猖獗是国家管治失效的体现,需要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希望香港尽快与这些国家签订引渡协定,令侵害港人的不法分子在香港接受公平的审判。政府亦应加强针对诈骗、人口贩卖等问题的立法与惩处力度。

  邓家彪还指出,骗徒手段层出不穷,政府很难立即并大规模开展宣传,因此更需要媒体及时揭秘。大公报记者深入泰缅边境揭露真相,勇气可嘉!

  提醒市民勿存“揾快钱”心态

  立法会议员葛佩帆认为,政府必须以不同渠道,联同旅行社、航空公司等加强宣传教育,例如在社交媒体加强宣传,并继续在机场向前往东南亚的旅客派发单张等提醒市民不要被骗。她同时提醒市民必须要提高警觉,警惕一些来历不明的人士或资讯,尤其不要抱着“揾快钱”的心态,轻信一些标榜“零经验、高薪、海外赴任、包食宿”的所谓“笋工”求职或带货广告,并要时刻留意任何相关警示资讯。

  立法会议员梁熙相信,经过《大公报》深入报导,揭露电骗园区的情况及分享更多被骗到当地的个案,市民对犯罪手法已有更多瞭解,可以打消一些人赴境外工作,以求赚取高回本的念头。他希望《大公报》继续为民请命,发挥第四权角色,揭露更多东南亚电骗案细节让港人有所防范。

  西贡区议员陈志豪表示,很多电话骗案的受害者是长者或港漂青年,建议大家多提醒家中长者,一旦接收到需要转账金钱或提款的可疑电话,必须要告知家人,绝不能独自处理。他认为《大公报》连日来在泰缅直击报导,相信有助宣传防骗资讯,提升市民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