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倡港征富人税提升 高收入组别的税率

  中评社北京1月11日电/据文汇网报导,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再受国际性组织肯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昨发表新一份对香港经济前景的初步报告,IMF再次肯定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功能,并认同本港金融体系在稳健的制度框架、充足的政策缓冲空间,及联汇制度畅顺运作下仍强韧。不过报告亦提醒,虽然本港经济正逐步复苏,惟经济前景存在高度不确定性,经济增长面临的风险整体偏向下行,财赤收窄幅度低于预期,建议加税纾缓财赤,包括开征“富人税”等,即增加个人入息税的累进程度,提升高收入组别的税率。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回应指,特区政府会适当开源节流以尽快回复财政收支平衡,开源会以“能者多付”为原则。

  IMF代表团的工作人员去年底完成香港定期进行的访问后,昨就其评核发表初步总结。IMF料本港去年经济增长将减慢至2.7%,2025年的经济增长将与去年持平,主因美国货币政策逐步放松,有望支持内部需求上升,然而或因外部需求减弱而抵消。中期而言,经济增长预计将温和放缓,并将在2029年趋向约 2.5%的潜在增长率。随着经济放缓速度减慢,及进口价格下降产生的拖累影响消退,料通胀率将逐步上升,并稳定在 2.5%的水平。

  今年风险主要由外部传入

  展望今年挑战,IMF提醒,倘贸易争拗升级、或楼市跌得更深更持久,将导致内地经济比预期更急剧放缓,或进一步削弱市场信心,并通过金融和贸易渠道对本地经济活动造成不利影响。主要经济体增长放缓将削弱香港服务和商品的外部需求,而美国货币政策偏紧的时间比预期更长,将导致香港金融环境在更长时期处于偏紧状态,从而制约内部需求,并对本地楼市造成进一步下行压力。而地缘政治割裂压力加剧和区内各枢纽间竞争,可能会令经济受压。系统性的全球金融不稳定可能引发市场混乱,并产生跨境溢出效应和不利宏观金融的回馈循环效应,从而对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产生影响。不过IMF亦看好内地消费者和企业信心显着改善,将为外部需求带来支持并增加外来投资等。   本港楼市表现仍受压,IMF亦提醒要确保楼市有序调整,又指在风险降低环境下,放宽房屋措施属合理之举,但对进一步放宽政策则需要采取谨慎态度。分析认为,楼价下跌的主原因是供应增加,而息率高企的影响力相对较小。不过IMF强调,港楼虽然趋跌,但仍是全球最难负担的市场之一,此现象加剧社会经济不平等,并削弱香港经济的竞争力。

  建议推增值税及股息税

  另外,IMF预计,2024/2025年度财赤为本地生产总值的5.2%,收窄幅度低于初时预算的估计,主因与房地产有关财政收入持续疲弱。未来若干年内,社会福利和医疗卫生支出预计将进一步增加,在当前的财政政策环境下,预期这些支出压力将导致预算再度出现赤字,当局实现预算收支平衡的目标很可能面临挑战。因此,IMF建议需要加强收入调配,并需要采取措施增加税收,有关措施可包括增加个人入息税的累进程度,提升高收入组别的税率。提高应课税品税额、推出增值税、资本增值税及股息税,均可带来额外的收入。

  展望未来,IMF相信,经采取开源、控制开支以及逐步结束疫情相关支援措施,预计香港的财赤将进一步收窄,尽管收窄速度低于之前的预期。

  财爷:“能者多付”原则开源

  陈茂波昨回应表示,面对复杂多变的外围政经环境,及本港经济结构处于调整过程,本港会适当开源节流,并以节流为主导的策略,在数年内恢复收支平衡。节流方面,会管控经常开支增长以逐步收窄收支差距;开源方面,会保持香港简单低税制的竞争优势,并兼顾社会实际情况,避免削弱经济恢复的动力,并以“能者多付”为原则,尽量减低对一般普罗市民的影响。他亦强调特区政府会仔细研究并分析IMF提出的建议。   楼价跌港银风险可控 企业偿债力恶化需监测

  受累高息环境仍持续,本港楼市表现仍受压,IMF则认为,尽管港楼市正经历调整,但对港银的风险仍在可控范围,反而应对本地企业“多加留神”,尤其是房地产发展商和小型企业的偿债能力减弱,流动性风险上升,吁当局应保持警惕,继续运用各种监管工具,确保银行实施审慎的风险管理,包括确认预期信贷亏损及提取拨备等。

  吁精准调整中小企支援

  鉴于中小企营商环境充满挑战,IMF表示,中小企在获取融资时面临更多挑战,当局应精准调整对中小企的政策支援,在提供必要支援与促进没有生存能力企业有序退出之间,取得适当平衡。就内地风险敞口而言,应着墨于继续加强风险监测框架,重点关注内地交易对手在互联体系中的脆弱性以及宏观金融风险。

  IMF亦建议继续密切监测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又指在香港私募信贷基金和其他类型的高风险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不断增长,尽管与其他司法权区相比,其业务规模似乎相对较小,然而当局应继续重点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高风险业务活动开展系统性风险评估,同时在整个系统和特定部门层面上加强数据收集,并对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压测。

  联汇仍是香港合适安排

  另外,特朗普重返白宫在即,市场忧虑针对港元的“金融核战”戏码再度上演,令是否应该维持联汇制度再成热话。继金管局日前辟谣,重申无意亦无需改变联汇制度后,IMF最新总结亦为本港联汇制度投下信任票。IMF认为本港经济高度开放,具备规模庞大且与全球融合的金融服务业,因此“联汇制度仍是适合香港的安排”,又指本港稳健政策和制度,均有助货币发行局顺利运作,并在全球金融动荡环境中为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性提供保障。   金管局总裁余伟文昨回应时指,香港经济高度开放,金融服务业规模庞大,并与全球接轨,因此联汇制度仍然是最适合香港的安排。本港稳健的制度框架和政策,包括具透明度的机制、充裕的外汇及财政储备、稳健的规管及监管架构,以及健全的金融体系,亦继续支持联汇制度的公信力。本港会继续保持警觉,维护金融稳定,同时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湾区融合发展化解区域竞争挑战

  近年地缘政治风险加剧,IMF在初步总结中提到,大湾区建设有潜力改善增长前景,应对区域竞争加剧带来的挑战,认为深化大湾区融合发展可带来庞大经济机遇,包括通过创建能够享有规模经济的“新全球技术集群”,及吸引年轻移民参加该领域的新兴活动,当中关键重点政策是推动私营界别增加其主导的研发活动,以发挥香港在金融上优势,加上享誉国际的学术机构、有利于市场的法律框架,势必相得益彰,吁特区政府应确保营商环境仍有利于私人投资,方能为本港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持,并缓解融合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利副作用。

  吁持续完善数码金融生态圈

  IMF亦认为,本港应继续建立充满活力兼监管完善的数码金融生态圈,包括在探索不同形式的数码货币方面续担当领先地位,同时对快速发展的虚拟资产中介活动加强监管,并着手准备监管稳定币发行人和虚拟资产场外交易的法例。展望未来,IMF相信这些措施应成为虚拟资产全面监管策略的一部分,包括对稳定币发行人采取风险为本的原则,以应对与宏观金融稳定、金融体系健全和监管套利有关的风险;开展密切的跨界别监察,以加强监管和监察系统性风险;以及持续进行监管工作,确保金融机构适当管理与虚拟资产有关的风险,同时须继续加强抵御数码和网络威胁的能力。

  就发展绿色和可持续金融领域方面,IMF认为本港当局已取得重大进展,包括最近发布《香港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为金融产品和投资提供一致的分类框架和标签;并推出“可持续金融行动计划”,鼓励银行提高气候相关风险的透明度,并在2050年之前达至融资净零排放。当局计划采纳《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此举将提高市场透明度,同时亦助力香港定位为领先的全球中心,能推动私营界别资本进行绿色和可持续投资。   确保人才入境计划符目标

  至于如何解决本港劳动力供应及人口老化问题,IMF则认为需透过提高劳动力供应和质量,包括持续监察吸引高技术劳动力的措施,确保人才入境计划达至其目标,同时当局须采取措施提高劳动力参与,尤其是长者和女性,包括鼓励留聘年长的员工、提供弹性工作安排、扩大劳动力再培训和技能提升计划,以及提供更容易负担的育儿服务。
金管局总裁余伟文昨回应时指,香港经济高度开放,金融服务业规模庞大,并与全球接轨,因此联汇制度仍然是最适合香港的安排。本港稳健的制度框架和政策,包括具透明度的机制、充裕的外汇及财政储备、稳健的规管及监管架构,以及健全的金融体系,亦继续支持联汇制度的公信力。本港会继续保持警觉,维护金融稳定,同时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湾区融合发展化解区域竞争挑战

  近年地缘政治风险加剧,IMF在初步总结中提到,大湾区建设有潜力改善增长前景,应对区域竞争加剧带来的挑战,认为深化大湾区融合发展可带来庞大经济机遇,包括通过创建能够享有规模经济的“新全球技术集群”,及吸引年轻移民参加该领域的新兴活动,当中关键重点政策是推动私营界别增加其主导的研发活动,以发挥香港在金融上优势,加上享誉国际的学术机构、有利于市场的法律框架,势必相得益彰,吁特区政府应确保营商环境仍有利于私人投资,方能为本港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持,并缓解融合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利副作用。

  吁持续完善数码金融生态圈

  IMF亦认为,本港应继续建立充满活力兼监管完善的数码金融生态圈,包括在探索不同形式的数码货币方面续担当领先地位,同时对快速发展的虚拟资产中介活动加强监管,并着手准备监管稳定币发行人和虚拟资产场外交易的法例。展望未来,IMF相信这些措施应成为虚拟资产全面监管策略的一部分,包括对稳定币发行人采取风险为本的原则,以应对与宏观金融稳定、金融体系健全和监管套利有关的风险;开展密切的跨界别监察,以加强监管和监察系统性风险;以及持续进行监管工作,确保金融机构适当管理与虚拟资产有关的风险,同时须继续加强抵御数码和网络威胁的能力。   就发展绿色和可持续金融领域方面,IMF认为本港当局已取得重大进展,包括最近发布《香港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为金融产品和投资提供一致的分类框架和标签;并推出“可持续金融行动计划”,鼓励银行提高气候相关风险的透明度,并在2050年之前达至融资净零排放。当局计划采纳《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此举将提高市场透明度,同时亦助力香港定位为领先的全球中心,能推动私营界别资本进行绿色和可持续投资。

  确保人才入境计划符目标

  至于如何解决本港劳动力供应及人口老化问题,IMF则认为需透过提高劳动力供应和质量,包括持续监察吸引高技术劳动力的措施,确保人才入境计划达至其目标,同时当局须采取措施提高劳动力参与,尤其是长者和女性,包括鼓励留聘年长的员工、提供弹性工作安排、扩大劳动力再培训和技能提升计划,以及提供更容易负担的育儿服务。   中评社北京1月11日电/据文汇网报导,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再受国际性组织肯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昨发表新一份对香港经济前景的初步报告,IMF再次肯定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功能,并认同本港金融体系在稳健的制度框架、充足的政策缓冲空间,及联汇制度畅顺运作下仍强韧。不过报告亦提醒,虽然本港经济正逐步复苏,惟经济前景存在高度不确定性,经济增长面临的风险整体偏向下行,财赤收窄幅度低于预期,建议加税纾缓财赤,包括开征“富人税”等,即增加个人入息税的累进程度,提升高收入组别的税率。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回应指,特区政府会适当开源节流以尽快回复财政收支平衡,开源会以“能者多付”为原则。

  IMF代表团的工作人员去年底完成香港定期进行的访问后,昨就其评核发表初步总结。IMF料本港去年经济增长将减慢至2.7%,2025年的经济增长将与去年持平,主因美国货币政策逐步放松,有望支持内部需求上升,然而或因外部需求减弱而抵消。中期而言,经济增长预计将温和放缓,并将在2029年趋向约 2.5%的潜在增长率。随着经济放缓速度减慢,及进口价格下降产生的拖累影响消退,料通胀率将逐步上升,并稳定在 2.5%的水平。

  今年风险主要由外部传入

  展望今年挑战,IMF提醒,倘贸易争拗升级、或楼市跌得更深更持久,将导致内地经济比预期更急剧放缓,或进一步削弱市场信心,并通过金融和贸易渠道对本地经济活动造成不利影响。主要经济体增长放缓将削弱香港服务和商品的外部需求,而美国货币政策偏紧的时间比预期更长,将导致香港金融环境在更长时期处于偏紧状态,从而制约内部需求,并对本地楼市造成进一步下行压力。而地缘政治割裂压力加剧和区内各枢纽间竞争,可能会令经济受压。系统性的全球金融不稳定可能引发市场混乱,并产生跨境溢出效应和不利宏观金融的回馈循环效应,从而对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产生影响。不过IMF亦看好内地消费者和企业信心显着改善,将为外部需求带来支持并增加外来投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