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终人不散,新光结业港人不舍
历史悠久的新光戏院,至今仍保留昔日风貌。开放日活动于昨日上午10时开始,香港文汇报记者9时半到达现场直击,发现已有约30人在轮候,人龙由街头排至街尾。排头位的洪先生早在9时已抵达,他直言新光不只是一间戏院,“好唏嘘,从小到大都在这里附近看过戏或看过粤剧,甚至觉得香港再没有一个这么好的场地来发扬香港文化。”
其后记者入内所见,大堂售票处上方“新光戏院,粤剧殿堂”的牌匾十分醒目,抬头更可见天花板悬挂着108盏波波灯。高低起伏的布阵,构成漫天星宿的景象,步入大堂一刻,即使不刻意抬头,也被顶上的满天繁星所吸引。负责讲解的导赏员表示,佛经有云“人有108种烦恼”,该108盏灯就是期望观众拨开云雾见青天,在观剧后借助戏中智慧面对烦恼; 大堂亦设有一部古董磅重机,投入硬币后便会吐出标示体重的卡片。
在一楼剧院门口处,映入眼帘的旧物除了大鼓,还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京剧表演大师梅葆玖壬辰年(2012年)的书法对联,以及李居明大师于2018年题字的牌额,更值得细心欣赏。
走进大剧院,逾千个座位自戏院开幕已保留至今,无柱和喇叭式设计令声音特别能落台,成大老倌最重视的表演场地。舞台前方的乐池,是乐手演奏的地方,铁栏保留铁花装饰。穿过戏台左右两边的虎度门进入后台,走廊尽头是一面镜子,写上“请好好享受自己精彩的演出”,由李居明题字、粤剧界守护神华光先师加持。
试玩传统乐器 体验粤剧魅力
新光戏院内亦设有新光数码戏院,有不少现代音响、灯光等设施,需由地下大堂旁边入口步上两层楼,经长长的梯级才到达。记者拾级而上,每一步、每一个拐弯,眼前如梦似幻的景象,都令人忍不住举起手机打卡。当经过拱形走廊的展览区时,展示了新光历年来相关剪报和广告、李居明推广粤剧文化的点滴等珍贵资料。光影与倒影的结合,仿佛穿梭迷幻的时光隧道。
市民亦有机会观摩粤剧演员的化妆与穿戴戏服过程,并亲手试玩传统乐器,体验粤剧的独特魅力。
老街坊:让影迷有“回家”感觉
现年60岁的粤剧迷周女士年轻时,几乎每天都和朋友到新光观赏表演。排队与粤剧演员合照的她昨日向香港文汇报表示,很多知名的粤剧名伶如任剑辉、白雪仙、红线女、林家声等,都曾经在新光戏院登台演出。她最记得新光悬挂的全院满座旗帜、等候大堂和旁边街道挤得水泄不通的热闹场面,以及散场时她与朋友拿着花束、小礼物等待名伶,“往后这些都已成为回忆,真的太可惜了。”其孙子Theo表示,平日被新光戏院的霓虹灯牌吸引,故趁开放日来认识戏院历史,并感觉戏院建筑有旧时代气息,亦大胆尝试不同主题风格的剧目,但对要结束感可惜,叹是香港文物保护的损失。
在一楼的电影院内,北角街坊曾女士坐在戏院红色的沙发椅子上,向3岁的孙子诉说昔日在戏院时的故事。她指在新光戏院内的红色梳化、大堂的装潢和奶黄色圆吊灯,体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的独特风情,是追寻怀旧的场所。
她续说,新光戏院地理位置便利,音响效果非常好,适合长者。虽然未来仍有西九戏曲中心和高山剧场等场地,但新光戏院让影迷有种回家的感觉,对戏院关闭感到十分可惜。
议员倡用空置大厦表演粤剧
香港拥有不少宝贵文化资源,被誉为“粤剧殿堂”的北角新光戏院也是其中之一。特区政府于去年11月发表的《文艺创意产业发展蓝图》提出,要培育粤剧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立法会议员郑泳舜昨日在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建议,特区政府可进一步放宽表演场地相关使用条例,利用空置大厦和已结业的戏院,为粤剧表演提供场地。他并认为,应适时检讨体育盛事配对资助计划的成效,培养更多真正买票进场的戏迷,为粤剧发展打下基础。
郑泳舜表示,对新光戏院结业感到惋惜,但也尊重因业权转移而结业这一私人行为。针对粤剧发展,他认为政府可进一步放宽表演场地相关使用条例,利用空置大厦或近期结业的多间戏院,将之改建为小型剧场,为粤剧提供表演场地。
他续说,粤剧发展不仅要关注表演团体,也应注重培养观众基础,建议政府适时检讨体育盛事配对资助计划程序。
至于如何在保育和盈利方面达成平衡,他认为关键在于吸引更多游客,并要利用小红书等软性平台多做宣传,“香港要联乘大湾区其他城市,到广州、深圳等地方多做宣传,吸引更多游客来港。”
历史悠久的新光戏院,至今仍保留昔日风貌。开放日活动于昨日上午10时开始,香港文汇报记者9时半到达现场直击,发现已有约30人在轮候,人龙由街头排至街尾。排头位的洪先生早在9时已抵达,他直言新光不只是一间戏院,“好唏嘘,从小到大都在这里附近看过戏或看过粤剧,甚至觉得香港再没有一个这么好的场地来发扬香港文化。”
其后记者入内所见,大堂售票处上方“新光戏院,粤剧殿堂”的牌匾十分醒目,抬头更可见天花板悬挂着108盏波波灯。高低起伏的布阵,构成漫天星宿的景象,步入大堂一刻,即使不刻意抬头,也被顶上的满天繁星所吸引。负责讲解的导赏员表示,佛经有云“人有108种烦恼”,该108盏灯就是期望观众拨开云雾见青天,在观剧后借助戏中智慧面对烦恼; 大堂亦设有一部古董磅重机,投入硬币后便会吐出标示体重的卡片。
在一楼剧院门口处,映入眼帘的旧物除了大鼓,还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京剧表演大师梅葆玖壬辰年(2012年)的书法对联,以及李居明大师于2018年题字的牌额,更值得细心欣赏。
走进大剧院,逾千个座位自戏院开幕已保留至今,无柱和喇叭式设计令声音特别能落台,成大老倌最重视的表演场地。舞台前方的乐池,是乐手演奏的地方,铁栏保留铁花装饰。穿过戏台左右两边的虎度门进入后台,走廊尽头是一面镜子,写上“请好好享受自己精彩的演出”,由李居明题字、粤剧界守护神华光先师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