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时代:中学生“觉醒”要寻求舒适与自由

  中评社北京1月19日电/据香港文汇报报导,“躺平”现象自2021年开始于年轻一代盛行,英文俚语 Goblin Mode 更被评为2022 牛津年度词汇。女青(YWCA)今日(19日)公布最新研究发现,“躺平”现象有年轻化趋势,逾四分一受访中学生自感“躺平”,不少更是初中生。大部份人并非单纯感到无望或无方向,而是多番努力但不成功,平衡利弊后,才“觉醒”与主流的上进、物质主义价值观“断舍离”,寻求简单、自由和舒适的生活。

  研究于2024年9月至11月进行,以问卷访问了999名中一至中六学生。问及他们对“躺平”的印象,52.6%人认为“中立”、34.8%认为“负面”,12.6%人认为“正面”;亦有48%人称会支持朋友“躺平”,反映时至今日,“躺平”一词不再贴满负面标签。

  此外,27%受访学生(267人)觉得自己已经“躺平”,当中52.4%为初中生(140人)、47.6%为高中生(127人)。若以全港中学生总数33万推算,则约4.6万初中生和4.2万名高中生,共8.8万人“躺平”。“躺平”时间方面,多达41.2%(110人)称已“躺平”超过一年。

  以往公众视“躺平”为年轻人逃避问题的态度,但随着社会变迁等不同因素,整体受访中学生倾向认为“躺平”是个人对于学业、家庭、经济、社会现况等的认知不断累积,深思熟虑、平衡利弊后“觉醒”的生活态度,而非一味消极面对生活。   研究亦进一步发现,中学生心中的“躺平”,在学业、家庭、人际关系、经济、社会等方面都有一套见解,经思考后决定以个人感受为优先。

  女青总主任(青年及社区服务)郭义聪指出,研究结果反映“躺平”现象年轻化,这种低欲望、不高攀、重自由的生活模式,由初入社会的成年人以至中学生也趋之若鹜。他认为“躺平”是学生面对压力、失败和挫折的方法,寻求在日常生活所欠缺的满足感,以及被看见、被认同的感觉。

  郭义聪表示,大部份青少年视“躺平”为暂时的理想状态,但并非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或对人生感到绝望:只要下一个机遇来到,他们仍愿意继续尝试。他鼓励年轻人继续装备自己,社会亦应给他们想像未来的机会,例如工作体验,海外交流团、义工服务等,让他们增广见闻、发挥所长,拥抱失败,汲取经验成就未来。   中评社北京1月19日电/据香港文汇报报导,“躺平”现象自2021年开始于年轻一代盛行,英文俚语 Goblin Mode 更被评为2022 牛津年度词汇。女青(YWCA)今日(19日)公布最新研究发现,“躺平”现象有年轻化趋势,逾四分一受访中学生自感“躺平”,不少更是初中生。大部份人并非单纯感到无望或无方向,而是多番努力但不成功,平衡利弊后,才“觉醒”与主流的上进、物质主义价值观“断舍离”,寻求简单、自由和舒适的生活。

  研究于2024年9月至11月进行,以问卷访问了999名中一至中六学生。问及他们对“躺平”的印象,52.6%人认为“中立”、34.8%认为“负面”,12.6%人认为“正面”;亦有48%人称会支持朋友“躺平”,反映时至今日,“躺平”一词不再贴满负面标签。

  此外,27%受访学生(267人)觉得自己已经“躺平”,当中52.4%为初中生(140人)、47.6%为高中生(127人)。若以全港中学生总数33万推算,则约4.6万初中生和4.2万名高中生,共8.8万人“躺平”。“躺平”时间方面,多达41.2%(110人)称已“躺平”超过一年。

  以往公众视“躺平”为年轻人逃避问题的态度,但随着社会变迁等不同因素,整体受访中学生倾向认为“躺平”是个人对于学业、家庭、经济、社会现况等的认知不断累积,深思熟虑、平衡利弊后“觉醒”的生活态度,而非一味消极面对生活。

香烟价格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