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转跑道当督察 “想更好保护小朋友”
“我想更好地保护小朋友。”见习督察许颂欣(Shirley)加入警队前是一名社工,跟进过不少涉及儿童的个案,令她深深体会到儿童的无助和痛苦,当中,毒品对儿童的遗害尤其深远。
“毒品就好像一个斩不断的魔咒。我见过一个小时候在社福机构长大的妈妈,因为吸毒,她的女儿也是在这里长大。再下一代呢?会不会又要在这里长大?”见尽这类惨剧,促使Shirley转换跑道成为执法者,立志打击毒品和其他罪案,从源头保护儿童,阻止悲剧再次上演。\大公报记者 叶浩源(文、图) 许棹杰、张凯文(视频)
加入警队前,Shirley曾于社会福利署(综合家庭服务)及非牟利机构(外展青少年服务)服务,其中在社署长沙湾综合家庭服务中心的四年半里,服务对象包括苏屋邨和李郑屋邨居民,她主要负责家庭服务,如执行监护人的工作,探访需长期生活于社福机构的儿童。Shirley指出,这些受助儿童大多是被父母遗弃,因此他们相当期待每月的社工探访环节,但负责社工也会定期转换,难免对儿童的心理状况,如适应问题、行为偏差等有所影响。
毒品犹如诅咒“代代相传”
Shirley带记者到长沙湾兼善里,她表示这里曾是㓥房户聚居的地方,环境极度不理想,罪案多,品流复杂,不过现时绝大部分居民已迁出等待重建。“我以前时常来这里工作,到上面的单位探访等,不时在梯间后巷见到吸毒用的针筒……”Shirley语带感慨说:“我曾处理很多照顾儿童个案,包括虐儿,有些甚至是自己的亲人伤害自己的小朋友。令我感受最深的是毒品的祸害,拆散一个又一个家庭,导致儿童未能与父母生活,失去宝贵的童年,甚至蒙上不能磨灭的阴影。”更可怕的是,这种不幸会一代又一代的循环下去。
Shirley形容毒品犹如诅咒,“我跟进过一个个案,妈妈在这里长大,女儿又在这里长大,直情是预计得到,将来这个小朋友有机会有下一代,可能她们的小朋友,都会在这里长大,好像斩不断的魔咒一样。”Shirley直言,小朋友没有选择,令他们受苦的,就是毒品或不良的人在影响这些家庭。
正当Shirley反思是否继续社工工作时,童乐居虐儿案被揭发,令她萌生转换跑道的念头,由善后者变成执法者。她立志要打击毒品、虐儿等的罪案,帮助身处无助之中的儿童,让孩子们不用在这类家庭出生及成长。
Shirley目前为观塘警署军装巡逻小队第一队指挥官,接受记者访问时正值她出班正式加入警队一个星期多,她坦言感觉非常新鲜,同时有点战战兢兢,因为自己仍是新人,每件事都会加倍小心仔细处理。曾是社工的Shirley富同理心,希望将来可在警队实践抱负,如加入虐儿案件调查组,向保护小朋友方面发展。
“我想更好地保护小朋友。”见习督察许颂欣(Shirley)加入警队前是一名社工,跟进过不少涉及儿童的个案,令她深深体会到儿童的无助和痛苦,当中,毒品对儿童的遗害尤其深远。
“毒品就好像一个斩不断的魔咒。我见过一个小时候在社福机构长大的妈妈,因为吸毒,她的女儿也是在这里长大。再下一代呢?会不会又要在这里长大?”见尽这类惨剧,促使Shirley转换跑道成为执法者,立志打击毒品和其他罪案,从源头保护儿童,阻止悲剧再次上演。\大公报记者 叶浩源(文、图) 许棹杰、张凯文(视频)
加入警队前,Shirley曾于社会福利署(综合家庭服务)及非牟利机构(外展青少年服务)服务,其中在社署长沙湾综合家庭服务中心的四年半里,服务对象包括苏屋邨和李郑屋邨居民,她主要负责家庭服务,如执行监护人的工作,探访需长期生活于社福机构的儿童。Shirley指出,这些受助儿童大多是被父母遗弃,因此他们相当期待每月的社工探访环节,但负责社工也会定期转换,难免对儿童的心理状况,如适应问题、行为偏差等有所影响。
毒品犹如诅咒“代代相传”
Shirley带记者到长沙湾兼善里,她表示这里曾是㓥房户聚居的地方,环境极度不理想,罪案多,品流复杂,不过现时绝大部分居民已迁出等待重建。“我以前时常来这里工作,到上面的单位探访等,不时在梯间后巷见到吸毒用的针筒……”Shirley语带感慨说:“我曾处理很多照顾儿童个案,包括虐儿,有些甚至是自己的亲人伤害自己的小朋友。令我感受最深的是毒品的祸害,拆散一个又一个家庭,导致儿童未能与父母生活,失去宝贵的童年,甚至蒙上不能磨灭的阴影。”更可怕的是,这种不幸会一代又一代的循环下去。
Shirley形容毒品犹如诅咒,“我跟进过一个个案,妈妈在这里长大,女儿又在这里长大,直情是预计得到,将来这个小朋友有机会有下一代,可能她们的小朋友,都会在这里长大,好像斩不断的魔咒一样。”Shirley直言,小朋友没有选择,令他们受苦的,就是毒品或不良的人在影响这些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