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倩:台脱中入北会步上日本失落30年老路
中评社台北4月22日电(记者 张嘉文)针对赖清德主张产业“脱中入北”,中华妇女联合会主任委员雷倩接受中评社访问指出,“脱中入北”本质上是一场对台湾全面掏空的经济重构,台湾将可能因此在科技、资产与人才全面下行,只为迎合美国发动关税战所需筹码,而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台湾步上日本“失落30年”的老路,但却得不到美国任何白纸黑字的安全保障。
雷倩强调,脱离中国大陆市场、切断中国大陆供应链,代价非常高昂,台湾本来就是高度依赖出口的经济体,大陆市场与供应链连结深厚,一旦强行切割,只会导致整体经济结构的失衡与持续下行。
雷倩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娜伯格学院传播学博士,历任“立委”、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美国广播公司副总裁、信心希望联盟主席等职,长期关注国际经贸议题。
因应美国对等关税冲击,赖清德除了提出对美展开贸易零关税谈判外,另主张产业要“脱中入北”,台湾企业投资方向要脱离中国大陆,加强投资北方国家,例如美国、日本、欧洲等国。
针对台美关税谈判,雷倩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赖政府”对美国的经贸要求“照单全收”,接下来除了加码军购与开放美国农产品,还可能进一步承诺赴美投资、外汇存底转为长期美债等。她直言,这些不是筹码,而是美国早在发动关税战时就已盘算好的利益项目,台湾此时的“配合”,只是刚好达标,美国并不会因此给予台湾任何额外让利。
她指出,美方过去设计给“朋友”的条件是以长债换安全保障,但那是针对具有外交与同盟关系的盟友。台湾和美国并无正式邦交,也没有任何军事同盟关系,美方对台仅止于口头承诺,更不用提特朗普是连口头承诺都不愿意,在这样的基础下,“赖政府”还愿意用台湾累积的外汇存底5780亿美元中八成的美债去换成长期无息美债,形同资助美国债市,实为极不对等的交易。
雷倩认为,这一系列举措最终将导致台湾三大损失,一是高端科技外移,由于对美直接投资与产能迁移成为主轴,高阶研发与人才将被迫跟着资金走,台湾本地科技链将严重受损;二是美国产品全面倾销,包括农产品等原本有保护门槛的领域将开放,台湾本地产业将承受竞争压力;三是外汇资产大幅减损,5780亿美元的外汇存底中的八成是美债,极可能转为长期且无息的美债,但在没有安全承诺的前提下,台湾实际处于风险暴露的状态。
她指出,这些代价都是“赖政府”以为的“筹码”,但实际上只换来美国关税调整中可能的10%让利,实际收支极不对等,甚至连基本谈判筹码的价值都称不上。
谈到赖清德提出的“脱中入北”主张,雷倩直言,这概念本质上是过去日本“脱亚入欧”的翻版,但历史已经证明,当年日本无法真正脱离亚洲,也无法被欧洲所接纳,“台湾若走同样路,只会更快走进经济附庸化与被边缘化的陷阱。”
她分析,“脱中入北”若落实,台湾将成为“北方经济体附庸”,即美国主导的经济圈中的附属体。届时,高科技产业被抽离、外汇资金被吸走,剩下的台湾将如同牙买加般,失去自主性与产业深度,仅能在北方国家的影子下苟延残喘。
雷倩认为,民进党政府以为选边靠向美国就能保住发展与安全,却未察觉台湾的国际地位与日本、德国不同。她强调,在美国经济顾问委员会(CEA)主席斯蒂芬·米兰(Stephen Miran)提出重构全球贸易体系的战略蓝图中,美方明确区分了“敌国”、“盟友国”与“贸易伙伴”,而台湾顶多被视为后者,并不在盟友名单之列。
雷倩强调,“脱中入北”,入的是什么?你是什么身份进去的?如果是作为附庸经济体而非平等成员加入,那么台湾所承担的代价就只是为了意识形态,而非“国家利益”。
她指出,“脱中入北”的华丽口号,实则是一场高风险的押注,在没有明确法律承诺、没有盟友保障的前提下,将资源与未来押在一场不对等关系中,终局是台湾变成附庸经济,并且在区域内逐渐失去影响力。
中评社台北4月22日电(记者 张嘉文)针对赖清德主张产业“脱中入北”,中华妇女联合会主任委员雷倩接受中评社访问指出,“脱中入北”本质上是一场对台湾全面掏空的经济重构,台湾将可能因此在科技、资产与人才全面下行,只为迎合美国发动关税战所需筹码,而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台湾步上日本“失落30年”的老路,但却得不到美国任何白纸黑字的安全保障。
雷倩强调,脱离中国大陆市场、切断中国大陆供应链,代价非常高昂,台湾本来就是高度依赖出口的经济体,大陆市场与供应链连结深厚,一旦强行切割,只会导致整体经济结构的失衡与持续下行。
雷倩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娜伯格学院传播学博士,历任“立委”、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美国广播公司副总裁、信心希望联盟主席等职,长期关注国际经贸议题。
因应美国对等关税冲击,赖清德除了提出对美展开贸易零关税谈判外,另主张产业要“脱中入北”,台湾企业投资方向要脱离中国大陆,加强投资北方国家,例如美国、日本、欧洲等国。
针对台美关税谈判,雷倩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赖政府”对美国的经贸要求“照单全收”,接下来除了加码军购与开放美国农产品,还可能进一步承诺赴美投资、外汇存底转为长期美债等。她直言,这些不是筹码,而是美国早在发动关税战时就已盘算好的利益项目,台湾此时的“配合”,只是刚好达标,美国并不会因此给予台湾任何额外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