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武忠:零关税谈判 台农渔业面临严酷考验

李武忠

  中评社台北4月20日电(作者 李武忠)赖清德为应对高达百分之卅二的对等关税,立即抛出以“零关税”为起点的谈判倡议,该对等关税后虽“暂缓90天”,却也让外界质疑“赖政府”太早亮底牌(如从台美双方“零关税”开始谈起,排除非关税贸易障碍等),很可能让台湾未来谈判陷入退无可退的窘境;甚至悲观地认为台湾的传产和农渔业,在零关税和撤除非关税障碍下,只能闭眼等待没顶;虽有些言过其实,但一味的妥协只会得到低于标准的协议;“赖政府”有必要重新调整谈判策略,把局势盘活。

  过去台湾申请加入国际经济合作组织(例如WTO、CPTTP、台美FTA等)时,农渔业经常被拿来当作交换的筹码,政府虽给予补贴和救助,却无助于农渔业的升级,产业规模逐渐萎缩,难怪农渔民一听到“零关税”就瑟瑟发抖,深怕又成替罪羔羊!

  零关税和撤除非关税障碍主张,确实有可议之处,谨提出建议如下:

  首先,美方认定之非关税贸易障碍(包含:稻米关税配额、基改农产进口标示、原产地标示等),尚有许多争议之处,不应照单全收;例如稻米为台湾民众主食,稻米产业对粮食安全和“国安”至关重要,目前台湾稻米进口系采WTO关税配额措施,美国已是台湾最主要进口国,且美国米价优势明显,零关税将导致台湾稻米产业全面崩解,“农业部长”才刚承诺绝对不会让进口美国稻米关税降低、却又立即改口称会秉持维护产业竞争力、稳定永续发展、确保农民权益三大原则,明显退缩了,稻农应该勇于表达心声,既做政府后盾也要求政府官员挺住美方压力;至于猪肉原产地标示亦有其必要性,还要积极落实,原因在于台湾人饮食以猪肉为主(每人每年食肉量达87.2 公斤,猪肉占35.6公斤),美国平均每人每年消费猪肉仅51磅(23.2公斤)且外国人甚少食用猪的其他部位(如内脏、猪脚、猪头皮等);故含莱克多巴胺猪肉对台湾人民健康之风险性明显高于美国,为了维护民众的食用安全和选择权,自然可以有不同的考量,但是应该提出科学证据才能站得住脚。

  其次,美国农产品拥有规模经济以及低成本优势(美国每公斤稻谷生产成本为台湾生产成本的45%),一旦进口降为零关税,将会给本土农渔业带来致命的伤害;何况当初为避免受制于中国大陆,台湾农渔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大力开拓美、日市场并前往新南向国家投资养殖及加工厂,如今却无端遭到美方冒然实施高关税,甚至可能遭到进口零关税的致命打击,引发农渔民恐慌及愤怒,政府责无旁贷须负起责任,拿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不能再拿农渔产品当谈判的牺牲品。   再者,为因应美国关税新制,“赖政府”仍然以提供金融支持(如补贴农贷利息,冷链设施设备新建与更新升级等)及外销奖励为主轴,但是对最基本的落实放养量申报,迄今仍然无法做到,无法确实掌握实际生产动态,不仅补助容易滋生弊端,也无法做好生产溯源及行销规划,对于所有奖励、补助、救助(如天然灾害救助)对象,应严格要求必须以有按规定申报的养殖户为先决条件。

  最后,为应对高关税障碍和竞争对手低成本的压力,实施补贴短期有效,但想要拚出一条生路,可以透过科技研发创新,带动台湾农渔业全面升级,来弥补先天条件上的弱势;例如运用AI可以改善资源配置、优化农业营运、提高产量品质、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强化竞争力,也是迈向永续农业的必要步骤;中国大陆近年来配合大数据、5G、物联网等技术,AI已经成为不少地方种凤梨、番茄、荔枝、芒果,甚至养猪、养牛的“新农具”,台湾应将科研和普及AI智慧农业作为施政的主轴!

  中国大陆未雨绸缪,不断强化供应链的自主性加以在国际市场的多元化布局,也分散对美贸易风险,增强了回转空间(中国大陆对美贸易占比从2018年的13.7%降至2024年的11%左右),才有底气可以不断与美方叫板;反观日本政府因选择向美国“一边倒”策略,在面对美国施压敢怒不敢言,谈判主控权操控在美方手里;而“赖政府”则采取较日本政府更激进的“赖美”政策,主张“脱中入北”,“非红产业链”及“台+美”,摆明站队“抗中”的美国队,置台湾民众于战争边缘,想护住台湾农渔业,让人难以乐观。农业在过去的贸易战中即经常受到附带损害,台湾农渔业极有可能面临自2002年加入WTO以来最严酷的考验,农渔民要系好安全带!

  (作者:李武忠,台湾农渔经学者)

李武忠

  中评社台北4月20日电(作者 李武忠)赖清德为应对高达百分之卅二的对等关税,立即抛出以“零关税”为起点的谈判倡议,该对等关税后虽“暂缓90天”,却也让外界质疑“赖政府”太早亮底牌(如从台美双方“零关税”开始谈起,排除非关税贸易障碍等),很可能让台湾未来谈判陷入退无可退的窘境;甚至悲观地认为台湾的传产和农渔业,在零关税和撤除非关税障碍下,只能闭眼等待没顶;虽有些言过其实,但一味的妥协只会得到低于标准的协议;“赖政府”有必要重新调整谈判策略,把局势盘活。

  过去台湾申请加入国际经济合作组织(例如WTO、CPTTP、台美FTA等)时,农渔业经常被拿来当作交换的筹码,政府虽给予补贴和救助,却无助于农渔业的升级,产业规模逐渐萎缩,难怪农渔民一听到“零关税”就瑟瑟发抖,深怕又成替罪羔羊!

  零关税和撤除非关税障碍主张,确实有可议之处,谨提出建议如下:

  首先,美方认定之非关税贸易障碍(包含:稻米关税配额、基改农产进口标示、原产地标示等),尚有许多争议之处,不应照单全收;例如稻米为台湾民众主食,稻米产业对粮食安全和“国安”至关重要,目前台湾稻米进口系采WTO关税配额措施,美国已是台湾最主要进口国,且美国米价优势明显,零关税将导致台湾稻米产业全面崩解,“农业部长”才刚承诺绝对不会让进口美国稻米关税降低、却又立即改口称会秉持维护产业竞争力、稳定永续发展、确保农民权益三大原则,明显退缩了,稻农应该勇于表达心声,既做政府后盾也要求政府官员挺住美方压力;至于猪肉原产地标示亦有其必要性,还要积极落实,原因在于台湾人饮食以猪肉为主(每人每年食肉量达87.2 公斤,猪肉占35.6公斤),美国平均每人每年消费猪肉仅51磅(23.2公斤)且外国人甚少食用猪的其他部位(如内脏、猪脚、猪头皮等);故含莱克多巴胺猪肉对台湾人民健康之风险性明显高于美国,为了维护民众的食用安全和选择权,自然可以有不同的考量,但是应该提出科学证据才能站得住脚。

  其次,美国农产品拥有规模经济以及低成本优势(美国每公斤稻谷生产成本为台湾生产成本的45%),一旦进口降为零关税,将会给本土农渔业带来致命的伤害;何况当初为避免受制于中国大陆,台湾农渔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大力开拓美、日市场并前往新南向国家投资养殖及加工厂,如今却无端遭到美方冒然实施高关税,甚至可能遭到进口零关税的致命打击,引发农渔民恐慌及愤怒,政府责无旁贷须负起责任,拿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不能再拿农渔产品当谈判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