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文忠:台商待大陆才有机会面向南方市场

南投暨南国际大学国际企业学系副教授许文忠。(中评社 方敬为摄)

  中评社南投4月23日电(记者 方敬为)分析中美关税战走势,南投暨南国际大学国际企业学系副教授许文忠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中国有庞大的内需市场支撑,加上RCEP、金砖、东盟等制度连结友好南方国家,面对美国对等关税政策,有足够的回旋空间。他研判,阵痛期顶多3至5年,所以可以发现,台商海外布局反而继续待在大陆,因为从大陆生产,才有机会面向南方市场。

  许文忠,拥有英国里兹大学(University of Leeds)国际企业所博士、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所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包括国际企业、海外直接投资、中小型企业成长、经济金融等。

  针对中美关税战发展,许文忠认为,美国正逐渐失去国际之间的信任,一个国家在对外贸易,或者签署任何谈判协议的时候,最关键的是诚信问题。当一个国家被认定为政策不稳定,不具备诚信的条件的话,所有谈判都没有意义,美国现在就是一个反复而没有诚信的国家,所有合作对象都会开始产生疑虑。

  许文忠指出,世界格局早已逐渐形成两个极端,一个是靠在美国的阵营,一个是与中国大陆友好的南方国家,以及合作比较友善的西方国家,尤其是一带一路串联起来的很多中亚与东欧国家,这都将成为中国对抗关税战的利器,中国其实早已看到未来可能会被特朗普针对、围堵、课高关税等问题。

  他提到,尤其中国有了特朗普第一任期的经验,已布局许久,中国的供应链不再只是单纯地由中国供应与生产,而是多角化连结国际,中国产业有很多是所谓的“中间产品”,例如许多高科技或初阶生产业的重要零部件、核心零部件,且质、量兼备,已确立中国不可取代的制造业大国实力。

  许文忠说,美国现在提高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短期对中国有伤,但长期来看,会造成一个现象,也就是双边的产业都要调整。中国需要调整出口市场,对美国来说,看似有利但其实有弊,因为中国产品不再销往美国,而是走向与美国产业有相关竞争的地方,例如澳洲、欧洲等市场,这些未与中方交恶的市场,业者能够取得物廉价美的产品,加剧美国业者的竞争压力。

  许文忠指出,美国要做的调整是产业升级与转型,制造业所需的零部件要开始设法自产,这当然符合特朗普希望的“制造业回流”,但比较起中美双边的情况,显然中国的转单更为容易,美国要建立起整套的中间材生产链,需要更长的时间,且按照美国当前的产业与就业生态,恐怕很困难。因为这些产业基本上在美国是消失的,美国要“再工业化”并非某些人想像中的容易。 

  另外,他提到,长期来看,美国会失去跟他友好国家的信任跟合作关系,失去领导地位。因为中国的相对稳定会使得世界各国更愿意来往,这都是无形资产,是美国没有办法取代或对抗之处。中国开始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以中方为首,加上一些较为先进的南方经济体加入,可望促成更紧密的产业分工跟合作,甚至还存在南方国家产业升级的可能性。

  许文忠说,加上中国因为体制的关系,能够将国家资源全集中应对当前的贸易挑战,以及公营企业的资本挹注,还有内需市场规模的支撑,他研判,阵痛期顶多3到5年内就能够成功转型,世界供应链格局将完全转变,与美国在经贸上走向脱钩,对中国而言不见得是坏事。

  许文忠举例,中国大陆的调整除了国家主导,也有不少企业自发性响应,大陆大型电商京东公司就愿意把所有出口美国的商品,承揽下来在国内销售,也就是“出口转内销”,呼应政府近期“扩大内需市场”的策略目标,虽然短期内是痛苦的,但是对转移经贸压力确实有正面效益,此外,透过RCEP、金砖、东盟等体制,中国也能够逐渐做到贸易市场的分散与平衡,这也是中国有底气与美国较劲的原因。

  他说,对台商而言,可以发现,最近越来越多人放弃美国市场,因为台湾对美贸易谈判没有话语权,又面临高昂关税,所以贴近大陆市场反而是台商布局的最佳选择,很多人误以为大陆对美出口承受超过100%的关税,台商就要跑光光,但并非如此,因为大陆生产,可望面对更广大的南方市场。

  许文忠强调,台官方对外宣称台商大举回流,并不是全貌,确实有台商回流台湾,但大部是买卖土地以及做资本交易,很少有实际投资,因为台湾的投资区位并不佳,有严重的5缺(缺水、缺电、缺工、缺地、缺人才)问题,相关的营运成本支出不利产业发展。

南投暨南国际大学国际企业学系副教授许文忠。(中评社 方敬为摄)

  中评社南投4月23日电(记者 方敬为)分析中美关税战走势,南投暨南国际大学国际企业学系副教授许文忠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中国有庞大的内需市场支撑,加上RCEP、金砖、东盟等制度连结友好南方国家,面对美国对等关税政策,有足够的回旋空间。他研判,阵痛期顶多3至5年,所以可以发现,台商海外布局反而继续待在大陆,因为从大陆生产,才有机会面向南方市场。

  许文忠,拥有英国里兹大学(University of Leeds)国际企业所博士、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所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包括国际企业、海外直接投资、中小型企业成长、经济金融等。

  针对中美关税战发展,许文忠认为,美国正逐渐失去国际之间的信任,一个国家在对外贸易,或者签署任何谈判协议的时候,最关键的是诚信问题。当一个国家被认定为政策不稳定,不具备诚信的条件的话,所有谈判都没有意义,美国现在就是一个反复而没有诚信的国家,所有合作对象都会开始产生疑虑。

  许文忠指出,世界格局早已逐渐形成两个极端,一个是靠在美国的阵营,一个是与中国大陆友好的南方国家,以及合作比较友善的西方国家,尤其是一带一路串联起来的很多中亚与东欧国家,这都将成为中国对抗关税战的利器,中国其实早已看到未来可能会被特朗普针对、围堵、课高关税等问题。

  他提到,尤其中国有了特朗普第一任期的经验,已布局许久,中国的供应链不再只是单纯地由中国供应与生产,而是多角化连结国际,中国产业有很多是所谓的“中间产品”,例如许多高科技或初阶生产业的重要零部件、核心零部件,且质、量兼备,已确立中国不可取代的制造业大国实力。

  许文忠说,美国现在提高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短期对中国有伤,但长期来看,会造成一个现象,也就是双边的产业都要调整。中国需要调整出口市场,对美国来说,看似有利但其实有弊,因为中国产品不再销往美国,而是走向与美国产业有相关竞争的地方,例如澳洲、欧洲等市场,这些未与中方交恶的市场,业者能够取得物廉价美的产品,加剧美国业者的竞争压力。

  许文忠指出,美国要做的调整是产业升级与转型,制造业所需的零部件要开始设法自产,这当然符合特朗普希望的“制造业回流”,但比较起中美双边的情况,显然中国的转单更为容易,美国要建立起整套的中间材生产链,需要更长的时间,且按照美国当前的产业与就业生态,恐怕很困难。因为这些产业基本上在美国是消失的,美国要“再工业化”并非某些人想像中的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