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深度:胡伟星谈澳门发展与启示

胡伟星教授出席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受访者提供)

  中评社澳门12月28日电(记者 郭至君)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中评社记者日前专访了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胡伟星,请他就澳门回归四分之一个世纪以来“一国两制”实践的成果与启示、澳门经济的未来发展、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意义与作用、未来澳门如何进一步吸引人才等问题详谈了自己的见解。以下是专访全文:

  中评社记者:您认为,回归25年来,“一国两制”给澳门带来怎样的变化和发展?

  胡伟星:这25年来,澳门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宪制民主有序推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民生逐步改善提升,治理体系日益完善。

  第一,从政治制度来说,澳门回归后牢牢地树立了宪法和基本法所确立的特别行政区的宪制秩序,“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和在基本法基础上建立的治理机制不断完善,中央全面管治权得到了坚定维护,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得到了正确行使,而且中央全面管治权和特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澳门特别行政区有效地维护了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全面落实了“爱国者治澳”的基本原则,使特别行政区的管治权牢牢地掌握在爱国者手中。

  与香港不同,回归以后的澳门治理架构(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根据《基本法》都做了适当的调整和重组,更加符合澳门的实际情况。澳门早在2009年就制定出台了《维护国家安全法》(“国安法”),2023年又对“国安法”进行修订。修订以后的“国安法”完善了澳门维护国家安全体系所需的配套立法和执法工作机制,使其更加具有实操性,能够凝聚社会共识,更好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胡伟星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中评社 郭至君摄)

  第二,从经济方面来说,过去25年澳门经济得到比较快速发展,经济规模大幅度提升。过去几年,虽然经历了三年疫情,疫情以后综合旅游业迅速恢复,游客数量接近疫情之前。澳门的发展定位是“一个中心、一个平台、一个基地”。澳门已经形成了世界级的旅游休闲中心,它的综合旅游业健康有序法治,近几年也在发展特色金融、会展业和中医药大健康。中葡经贸平台的作用也越来越显现,发挥了一定效益,使中国和葡语国家经贸合作变得更加密切。从具体经济数字上看,1999年回归时澳门的财政盈余才26亿,过了25年,现在政府有约6100亿财政储备。过去25年,澳门的失业率一直维持在2%以下,疫情期间失业率有所上升,但现在又降到了1.7%左右。澳门的GDP最高曾经达到4500亿澳币的峰值,疫情之后下降,去年反弹到3794亿,今年可能要突破4000亿。

  当然,澳门经济主要还是依靠博彩业,跟博彩相关的外围产业也发展得很快,包括旅游、酒店、餐饮,会展,演艺等,广义上说澳门的银行和金融服务,也都靠博彩业发展起来。这些年,澳门的综合旅游、演艺、会展也越来越火。澳门最近着力发展所谓盛事经济,承办很多演唱会、体育比赛以及演艺明星来澳的活动,每个大酒店都配套建有大型综合馆,配合举办大型演艺活动。澳门的中西荟萃元素,老城区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吸引游客的旅游亮点,很多人去打卡。所以,澳门经济中的非博彩元素比例也在不断增加。总得来说,澳门经济在稳步复苏,经济适度多元化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就,博彩业在经济中占比有所下降。

  第三,从民生方面来说,25年来澳门民生的改善幅度还是比较大的,澳门政府对各项民生事业投入也很多,让老百姓能够真真正正、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一些生活水准的提升,澳门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确实比以前大大提高了。讲几个方面:第一、澳门交通在逐渐改善,新增了大型基建设施,填海造地和建公屋进程都加快了,轻轨线延伸到了澳门半岛;第二、澳门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体系做得不错,居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例如,从2008年开始所有居民都享受“现金分享计划”、有15年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有进修补贴、享受公费医疗、五阶梯式的房屋保障体系等。第三,社会援助基本覆盖了所有贫困家庭、低收入家庭和弱势群体。所以,从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和社会援助来说,澳门做得非常好,基本解决了所有人口的贫困问题,再加上低税收,整体上看民生福祉得到有效保障,社会相对平和安定。

  第四,从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来看,也做得不错。“硬联通”越来越完善,“软联通”也在逐步对接内地体制。这里主要是2021年9月开始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这是中央给澳门的一个新的融入国家发展的平台。这个方案等于是一个体制、机制上的创新,它鼓励澳门深度融合到国家发展大局,把横琴106平方公里交给澳门去管理,由澳门来主导横琴的经济发展、社会民生发展等,让澳门居民来横琴生活就业,这有很大的战略意义。

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胡伟星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中评社 郭至君摄)

  中央文件里给横琴的定位是“四个新”:即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新平台、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空间、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示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高地。从这四个“新”定位,我们不能光看106平方公里的地理空间,我们更要看到国家给澳门发展的“制度空间”和“利益空间”。澳门发展碰到的三大主要问题,第一是土地面积太小,这是澳门致命的弱点。第二是澳门人口少,因为土地面积小,人口容量就肯定小,这也是它的发展瓶颈。第三是澳门的产业太单一,以博彩业为主。所以,中央已经说得很明确了,经济多元化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按照横琴深合区建设总体方案,澳门要发展新的四大产业,澳门要利用好横琴,把它打造为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的新平台,去发展高新科技、高端制造业,中医药、大健康,文旅、会展、商贸,现代金融等等。过去几年,横琴确实在发展四大产业上稳步前进,切实帮助促进澳门适度经济多元化。

  中评社记者:习主席对澳门提出了三点期许和四点希望,您认为这和五年前有何变化?您认为澳门应如何落实这些希望,推动“一国两制”事业高质量发展?

  胡伟星:这次习主席在庆祝澳门回归2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对澳门今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五年前习主席的讲话。2019年习主席在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提出四点希望:一是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提升特别行政区治理水平。二是坚持开拓创新,进一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三是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四是坚持包容共济,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习主席讲话也是提出四点希望,但内容和顺序都不一样,他希望澳门特区今后要做到:第一,着力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第二,着力提升特别行政区治理效能.第三,着力打造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第四,着力维护社会祥和稳定。
这里有几个重点值得注意:(1)特别突出“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重要性,并把这一条摆在首位,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关系到澳门“一国两制”事业今后高质量发展,也关系到澳门能否长治久安。博彩业是澳门所长,但不是国家所需。历史证明以博彩业为重心的经济结构是脆弱的,不可持续,一定要未雨绸缪,把澳门经济和产业结构多元化。(2)把“进一步提升治理水平”改为“着力提升治理效能”,并把它摆在第二位,这也足以说明其重要性。澳门的公共行政体系和治理效能需要大幅改进。(3)第三条希望是“着力打造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这是对澳门一条新的要求和希望。说明澳门在对外开放和国际化方面还做得不够好,有很大提升空间,不光是与葡语国家关系,也要发挥帮助国家推动“一带一路”和与其他国家高水平联系。(4)“着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这一条与2019年差不多一样,这是需要持之以恒坚持的。(5)对澳门青年的期望这一段,很具有新意,它与两年前在香港讲话差不多,代表国家对港澳青年的殷切期许。   中评社记者:与习主席在澳门回归20周年讲话内容相比,今年习主席特别提到“一国两制”蕴含的和平、包容、开放、共享的价值理念,并强调这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值得共同守护。您如何解读这一表述的深刻内涵?

  胡伟星:港澳回归后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是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一国两制”方针不仅对港澳适用,它在实践上也具有世界意义。“一国两制”方针蕴含着和平、包容、开放、共享的价值理念,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了收回主权问题,维护了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这对战乱纷飞的世界有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一国两制”与习主席亲自倡导的“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中国的这三大倡议是对世界和平、安全、发展和文明的贡献,代表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方向,这是因为“一国两制”的精髓包含着和平、包容、开放、共享的价值理念,这些价值理念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深刻启示意义。当然,它对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事业也有深刻启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完全可以用于解决两岸和平统一问题,既然它在港澳的实践证明“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为什么不能用于今后海峡两岸问题的解决?虽然“一国两制”在台湾被台独势力污名化,它所蕴含的价值理念是无法被抹煞的。

  中评社记者:怎么进一步增强澳门的竞争力,吸引更多人才来澳发展?

  胡伟星:这个问题确实非常重要,澳门现在的经济发展碰到人才不足的问题。我觉得澳门要增强竞争力,一定要多吸引人才。现在的问题是澳门人才政策还不够开放,无法吸引大量优秀人才来澳门发展。如果澳门要按习主席要求做得更好,必须要吸引人才,这样才能够把经济适度多元化做好,才能把四大产业发展起来。它的必然性大家都是很清楚的,如果展望未来,我觉得以下这几方面可以考虑:

  第一,澳门新一届特区政府需要在人才政策上有突破,要制定一个澳门长远的人口规划和人才政策,这方面可以看看新加坡的经验,只有适当扩容,把人口规模做大,新的产业才能做起来。所有城市的发展,人是第一位的,澳门人才政策可以再大胆一些,再开放一些。第二,只有发展新兴产业,优秀人才才能进来。一定要扩大澳门经济中非博彩元素,发展好中央要求的四大新兴产业。现有的单一产业结构吸引不来人才,也无法容纳新增人口。第三,澳门经济多元发展的前途在横琴,一定要想好和做好澳门与横琴一体化发展这篇文章,这是澳门经济多元发展的关键。一定要有大的格局,人才不只局限于几个产业。要有足够的自由度,允许人才流动。澳门要利用横琴创造出新“制度空间”,大量吸引国际高端人才,整合两地优质资源,统筹琴澳门教育、科研、人才一体化发展,解决好来横琴工作国际高端人才算不算澳门居民问题,打造一个大湾区西岸国际高端人才集聚地。   中评社记者:您认为,“一国两制”在澳25年的成功实践经验,为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带来哪些启示?

  胡伟星:习主席说过一句话,过去25年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是“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澳门过去25年的实践也正正体现了这句话。我觉得这对台湾同胞应当有所启示。

  澳门“一国两制”成功实践体现了中央给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澳门过去25年的发展和各项事业取得的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澳门居民福祉也大大提升,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个制度行得通、办得到。澳门“一国两制”实践也体现了中央全面管治权和特区自治权的有机结合,爱国者治澳原则在澳门落实,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从回归后效果来看,这些也都是很得人心。

  澳门的实践也说明与祖国内地的融合发展是必要的。对小的经济体,特别是像澳门这样小经济体的来说,回归祖国以后确实需要背靠祖国,寻找更多发展空间和机会。澳门从融合发展中获利繁多,如果澳门没有背靠祖国,没有跟大陆融合发展,发展成现在这样是完全不可能的。澳门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内地,否则就没法生存。澳门只有33.3平方公里,68万人口,产业结构单一,过分依赖博彩业发展。澳门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向现代化国际都市的华丽转身,必须要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更直白一点说,融入国家发展才能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人心的问题,人心改变的问题。今后两岸关系需要更多融合发展,人通过交往以后才能有更多瞭解,才能在利益上有所收获,才能增加信任,消除猜疑,进而愿意更多地有来有往,然后才能改变对彼此认知,双方能够在认知上趋于一致。

胡伟星教授出席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受访者提供)

  中评社澳门12月28日电(记者 郭至君)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中评社记者日前专访了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胡伟星,请他就澳门回归四分之一个世纪以来“一国两制”实践的成果与启示、澳门经济的未来发展、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意义与作用、未来澳门如何进一步吸引人才等问题详谈了自己的见解。以下是专访全文:

  中评社记者:您认为,回归25年来,“一国两制”给澳门带来怎样的变化和发展?

  胡伟星:这25年来,澳门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宪制民主有序推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民生逐步改善提升,治理体系日益完善。

  第一,从政治制度来说,澳门回归后牢牢地树立了宪法和基本法所确立的特别行政区的宪制秩序,“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和在基本法基础上建立的治理机制不断完善,中央全面管治权得到了坚定维护,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得到了正确行使,而且中央全面管治权和特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澳门特别行政区有效地维护了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全面落实了“爱国者治澳”的基本原则,使特别行政区的管治权牢牢地掌握在爱国者手中。

  与香港不同,回归以后的澳门治理架构(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根据《基本法》都做了适当的调整和重组,更加符合澳门的实际情况。澳门早在2009年就制定出台了《维护国家安全法》(“国安法”),2023年又对“国安法”进行修订。修订以后的“国安法”完善了澳门维护国家安全体系所需的配套立法和执法工作机制,使其更加具有实操性,能够凝聚社会共识,更好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