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木”疮痍 用垃圾种树埋祸根
有树木专家表示,香港城市种树一直欠缺专业研究参考,种树的土壤质量存在问题,90%都是混凝土碎、砂石碎、砖碎,土壤也压得太实,导致植物难以吸收水分及营养,无法健康生长,形容“难听点说是用垃圾来种树。”加上城市密度过高,水管电线全部埋在地底,令树根难以伸展扎根,在风暴下容易倒塌。\大公报记者 伍轩沛
经过一夜飓风吹袭,香港多处发生塌树。粉岭绿悠轩,有大树倒塌时压中一辆私家车;柴湾乐轩台对开有一棵约高8米、直径0.5米的树倒塌压中一辆私家车,司机自行报案;一辆的士前往山顶期间被塌树击中,车头损毁及挡风玻璃爆裂。塌树成了风暴下其中一个最大的安全隐患。
截至昨日下午四时,消防处、政府1823电话中心及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分别收到1185宗、357宗及3宗,即合共1545宗塌树报告。
政府接逾1500塌树报告
不少市民把拍摄到的塌树照片发上社交网站,并引起讨论,“为什么每次打风就会有那么多树倒下呢?”网民纷纷回应解答,有人认为是种树的地方有太多石屎,导致树根难以伸展扎根;有人认为是认为香港防虫工作做得差,树木健康欠佳;也有人认为是种树的方法错误,导致树木难以抵御强风……
有“树博士”之称的香港教育大学社会科学系研究讲座教授詹志勇昨日接受《大公报》访问,他分析指出,香港城市的树木种植,多年来都存在问题。首先,香港市区种植树木的土壤质量就不达标。他说自己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已做了不下百次样本调查,结果发现,路边种植树木的土壤,90%都是混凝土碎、砂石碎、砖碎等没有办法分解树木最需要的有机物质,例如磷和氮等,他形容,“事实上这和用垃圾来种树,没有任何区别。”
树根需与电线水管争位
再者,是香港的城市结构问题。詹志勇说,基本上所有电线、水管、电话线等,都是在地底下走的,人口越是密集,线路就越是复杂,甚至出现管道与树根争位的情况。在大自然的树木能够任意生长,树根伸展的面积相当于树冠的三倍,而在城市的树木,理想的生长环境是树根能够伸展到起码相当于树冠的大小,才能够稳定扎根,但香港的城市环境内,大部分树木都难以享有这种环境。
他认为,政府应该要改变种树的思路,多参考过去本地及外国对于城市植树的研究成果,“如果继续用现在这种不考虑任何事情,只在植树的地方丢下一个裹着树根的泥胆,然后盖上土就完工,树木一遇台风就大数量地倒塌的问题,不会得到改善。”
发展局表示,各树木管理部门会派员展开台风后的特别巡查行动,移除已倒塌的树木,并针对高人流车流的地点,检查并清理有潜在风险的树木。局方呼吁土地拥有人及物业管理人员,于台风吹袭后,尽快完成检查辖下树木构筑物,进行适当的风险缓减工作。
有树木专家表示,香港城市种树一直欠缺专业研究参考,种树的土壤质量存在问题,90%都是混凝土碎、砂石碎、砖碎,土壤也压得太实,导致植物难以吸收水分及营养,无法健康生长,形容“难听点说是用垃圾来种树。”加上城市密度过高,水管电线全部埋在地底,令树根难以伸展扎根,在风暴下容易倒塌。\大公报记者 伍轩沛
经过一夜飓风吹袭,香港多处发生塌树。粉岭绿悠轩,有大树倒塌时压中一辆私家车;柴湾乐轩台对开有一棵约高8米、直径0.5米的树倒塌压中一辆私家车,司机自行报案;一辆的士前往山顶期间被塌树击中,车头损毁及挡风玻璃爆裂。塌树成了风暴下其中一个最大的安全隐患。
截至昨日下午四时,消防处、政府1823电话中心及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分别收到1185宗、357宗及3宗,即合共1545宗塌树报告。
政府接逾1500塌树报告
不少市民把拍摄到的塌树照片发上社交网站,并引起讨论,“为什么每次打风就会有那么多树倒下呢?”网民纷纷回应解答,有人认为是种树的地方有太多石屎,导致树根难以伸展扎根;有人认为是认为香港防虫工作做得差,树木健康欠佳;也有人认为是种树的方法错误,导致树木难以抵御强风……
有“树博士”之称的香港教育大学社会科学系研究讲座教授詹志勇昨日接受《大公报》访问,他分析指出,香港城市的树木种植,多年来都存在问题。首先,香港市区种植树木的土壤质量就不达标。他说自己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已做了不下百次样本调查,结果发现,路边种植树木的土壤,90%都是混凝土碎、砂石碎、砖碎等没有办法分解树木最需要的有机物质,例如磷和氮等,他形容,“事实上这和用垃圾来种树,没有任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