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税务优惠 创新管理模式
本身经营中医药生意的邓清河认为,沙头角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地理优势,港深两地协同发展旅游消费区,有助创造双赢,“肯定有得做,我敢带头去做!”
“我老家就在沙头角附近,这么多年过去,基本没有什么变化,香港这边开放得太慢了。”邓清河接受《大公报》专访时指出,沙头角大片土地被列为边境禁区大半个世纪,虽然近年禁区范围大幅缩减,但释放出来的土地没有完善规划,沙头角墟至今仍列为禁区,当地居民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均受影响;反观深圳近年大力推动盐田区发展,提出以沙头角跨境免税消费为核心,带动周边经济活力,他直言香港应学习借鉴。
“香港从‘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应该更多关注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经济发展,特区政府应尽早全面开放沙头角禁区,同时提升跨境合作层次,推动区域一体化水平,共同把握好国家‘十四五’规划发展机遇。”
邓清河指出,沙头角旅游资源丰富,加上有地理优势,发展应配合特区政府营造“城市与乡郊结合、发展与保育并存”的策略,透过港深两地协作发展旅游业,并释放区内土地潜能,推进沙头角成为深港国际消费合作区及大鹏湾/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
打造合作区带动周边发展
邓清河建议,沙头角旅游消费合作区可以中英街为中心,分别向港深两边延伸,港方范围可延伸至现时的沙头角墟,甚至纳入附近合适的已解禁用地,发展零售、餐饮、休闲娱乐、酒店民宿、旅游文化等产业,“游客在游玩完周边的景点后,可以在这里住宿、购物;这里本身也有不少历史文化景点,过来瞭解中英街历史、享受美食、购物,也很有吸引力”。
“沙头角发展必须两地协同发展,建立开放便利的管理体系,创新治理模式,深港两地共建共管。”邓清河认为,特区政府应积极主动与内地沟通,共同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沙头角合作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确保发展目标的实施和落实。
在税收、金融、贸易等方面,两地可以探讨实施优惠政策,充分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吸引更多企业和投资者参与沙头角发展;此外,两地应就合作区协同立法和营商环境,在坚持本地立法创新与国家法制统一相结合的原则下,充分利用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的经济特区立法权,探索两地协同立法和法律合作,逐步实现两地法制环境趋同,并营造参照香港的营商环境。
借鉴横琴“境内关外”模式
至于边境管理,邓清河认为两地应合作争取中央给予突破性政策支持,在延长通关时间、提高免税额度等政策开绿灯。另外可以借鉴横琴合作区采取的“境内关外”模式,“一线开放,二线管住”:在合作区内与境外实现货物、资金和人员等要素的自由流动,进一步放宽贸易管制;从合作自贸区出入国境内其他区域的货物,纳入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实行常规监管。
本身经营中医药生意的邓清河认为,沙头角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地理优势,港深两地协同发展旅游消费区,有助创造双赢,“肯定有得做,我敢带头去做!”
“我老家就在沙头角附近,这么多年过去,基本没有什么变化,香港这边开放得太慢了。”邓清河接受《大公报》专访时指出,沙头角大片土地被列为边境禁区大半个世纪,虽然近年禁区范围大幅缩减,但释放出来的土地没有完善规划,沙头角墟至今仍列为禁区,当地居民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均受影响;反观深圳近年大力推动盐田区发展,提出以沙头角跨境免税消费为核心,带动周边经济活力,他直言香港应学习借鉴。
“香港从‘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应该更多关注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经济发展,特区政府应尽早全面开放沙头角禁区,同时提升跨境合作层次,推动区域一体化水平,共同把握好国家‘十四五’规划发展机遇。”
邓清河指出,沙头角旅游资源丰富,加上有地理优势,发展应配合特区政府营造“城市与乡郊结合、发展与保育并存”的策略,透过港深两地协作发展旅游业,并释放区内土地潜能,推进沙头角成为深港国际消费合作区及大鹏湾/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
打造合作区带动周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