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设施障碍多 长者使用难

  中评社北京4月29日电/据大公报报导,香港人口老化问题愈趋严重,截至去年中,全港60岁以上长者及残疾人士约有260多万人。特区政府自2012年推行“人人畅道通行”计划,在公共行人通道加建无障碍通道设施(升降机及斜道),经逾10年努力,近400个项目中已完成半数,耗资77亿元。惟大公报记者近日走访多区,发现部分设施存在各种“障碍”,不便长者和残疾人士使用,处于半荒废!

  在油麻地有升降机设于隐蔽“倔头巷”,使用率奇低;观塘有天桥只得一边有升降机,长者大叹无奈;大埔有天桥升降机建在人迹罕至处,被街坊批评新不如旧。使用者及照顾者纷纷希望政府优化计划,多聆听及考虑用家意见,做好前期规划和设计,发挥最大效益。\大公报记者 盛德文、余风、黄山(图、文)

  位处倔头巷 电梯无人用

  油麻地横跨渡船街及窝打老道的行人天桥,属“人人畅道通行”计划下最新启用的地点之一,建成多年。该天桥连接油麻地果栏及樱桃街公园等多个地点,但是使用者指天桥另一边的升降机设在倔头巷且位置隐蔽,即使人流如鲫,都无人乘搭,形同虚设,不符经济效益。

  大公报记者日前一个中午,到樱桃街公园旁守候逾一个小时,发现绝大部分市民都是行斜道上落,升降机无人问津,仅见一名拐着雨伞的婆婆由天桥搭升降机到地面。此外,由于升降机位处倔头路,长期乏人使用,竟成为露宿者安乐窝。升降机旁堆满了露宿者杂物及破旧的沙发,一名女露宿者坐在升降机前空地吞云吐雾(吸烟)晒阳光。

  常到樱桃街公园散步的强叔向记者表示,这部升降机位于公园外围死角,偏僻不就脚,又是倔头路,不少市民同长者宁走斜道也不搭升降机,“真是形同虚设,浪费纳税人的钱。”

  轮椅升降台 须找专人开锁

  在港铁的九龙湾站A横跨观塘道的行人天桥,是连接九龙湾观塘道左右两边生活区和港铁的重要通道,人来人往,天桥虽建有升降机多年,却因无斜道,令使用者多年来要步行约10级的石阶才能上、落天桥。   有关部门虽然在A出口的天桥加设了轮椅升降台,惟需用专配的公用匙才能启用,非常不便。记者日前在中午半小时内,目睹了众多长者及轮椅人士的不堪和艰难。

  当中有拄着拐杖的老翁吃力地蹒跚上落;有提着BB车边拖着小朋友的年轻妈妈;有装修工人拉着车仔逐级滚落石级;1名坐轮椅老妇,因没有专用匙,无法使用升降台,只能在家人奋力搀扶,再由外佣从后双手紧提其腰带协助下,一步一停地完成这10级“苦旅”。

  新界区也有不少无障碍升降机建成,横跨粉岭公路及东铁线连接泰亨灰沙围至坳仔村的行人天桥,加建了三部升降机,其中一部升降机设在单车径旁,周围无民居,人迹罕至。

  记者当日在下午4至5时,足足一个小时都不见有轮椅人士使用,只偶尔有居民出入,使用最多的是单车骑行者。有村民批评新桥不如旧桥,指政府早前把旧天桥拆走,新建的天桥较迂回,要兜一个大圈才能经天桥过对面乘坐交通工具。

  一边有电梯 一边行楼梯

  在观塘区横跨协和街连接祥和苑的行人天桥,只在祥和苑一边建有升降机,另一边不能进入晓光街体育馆,只能经斜道及楼梯上落。由于该区住有不少长者,不时见有拄着拐杖的长者,步履蹒跚地上、落楼梯,或经迂回的“长命斜”往返天桥。

  撑着拐杖艰辛步下楼梯的何婆婆向记者叹道:“都不知咩原因这条桥只得一边有电梯,另一边却无,有当然好啦!”在祥和苑住了30多年的郑太表示,当年居民向区议会反映了好多次才建成升降机,但奇怪的是,数年来只建一边,另一边却欠奉,“不时见到有老人家拿着拐杖,艰难地上、落,好心噏,也见到有长者怕辛苦麻烦,笃住拐杖直接横过马路,好危险,最好是两边都有电梯啦!”

  居民姚先生表示,该区有好多长者,无升降机的那边虽有斜道,但都非常不便,希望政府花那么多钱搞便民设施,不但要花得其所,更要切合实际。   中评社北京4月29日电/据大公报报导,香港人口老化问题愈趋严重,截至去年中,全港60岁以上长者及残疾人士约有260多万人。特区政府自2012年推行“人人畅道通行”计划,在公共行人通道加建无障碍通道设施(升降机及斜道),经逾10年努力,近400个项目中已完成半数,耗资77亿元。惟大公报记者近日走访多区,发现部分设施存在各种“障碍”,不便长者和残疾人士使用,处于半荒废!

  在油麻地有升降机设于隐蔽“倔头巷”,使用率奇低;观塘有天桥只得一边有升降机,长者大叹无奈;大埔有天桥升降机建在人迹罕至处,被街坊批评新不如旧。使用者及照顾者纷纷希望政府优化计划,多聆听及考虑用家意见,做好前期规划和设计,发挥最大效益。\大公报记者 盛德文、余风、黄山(图、文)

  位处倔头巷 电梯无人用

  油麻地横跨渡船街及窝打老道的行人天桥,属“人人畅道通行”计划下最新启用的地点之一,建成多年。该天桥连接油麻地果栏及樱桃街公园等多个地点,但是使用者指天桥另一边的升降机设在倔头巷且位置隐蔽,即使人流如鲫,都无人乘搭,形同虚设,不符经济效益。

  大公报记者日前一个中午,到樱桃街公园旁守候逾一个小时,发现绝大部分市民都是行斜道上落,升降机无人问津,仅见一名拐着雨伞的婆婆由天桥搭升降机到地面。此外,由于升降机位处倔头路,长期乏人使用,竟成为露宿者安乐窝。升降机旁堆满了露宿者杂物及破旧的沙发,一名女露宿者坐在升降机前空地吞云吐雾(吸烟)晒阳光。

  常到樱桃街公园散步的强叔向记者表示,这部升降机位于公园外围死角,偏僻不就脚,又是倔头路,不少市民同长者宁走斜道也不搭升降机,“真是形同虚设,浪费纳税人的钱。”

  轮椅升降台 须找专人开锁

  在港铁的九龙湾站A横跨观塘道的行人天桥,是连接九龙湾观塘道左右两边生活区和港铁的重要通道,人来人往,天桥虽建有升降机多年,却因无斜道,令使用者多年来要步行约10级的石阶才能上、落天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