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澳门输入外劳 利好经济发展

  中评社北京6月14日电/据大公报报导,输入外劳在邻近地方或国家,已非新鲜事。以澳门为例,有逾15万名外劳,占总劳动人口三分之一。新加坡2022年的人口数据显示,当地有多达157万外劳,占总人口约28%。有人才顾问认为,输入外劳不会抢去本地工人“饭碗”,参考新加坡的经验,更可以振兴经济促进就业。

  星洲外劳占总人口28%

  澳门地方狭小,人口不多,澳门政府早于1988年,正式批准输入外地劳工,据《澳门总览》资料显示,1991年输入11331名外劳,时至2022年,澳门外劳已有逾15万,主要来自内地,约八成半居住珠海,通常雇员持有蓝卡(外地雇员身份认别证),每日限出入境一次。

  新加坡过去持续引进不同种类外劳,从巴士司机、建筑和科技业工人,到管理和专业人士皆有。新加坡对聘请外籍劳工实施限制,所有外劳开始工作前必须取得工作签证,之后雇主亦须支付外劳税,视乎雇员的资历,高技术雇员征费较低。

  香港专业人才协会主席萧乃新认为,参考澳门及新加坡输入外劳的经验,只会对经济和就业市场带来正面影响,“不少人一听到输入外劳,就会想到是‘抢饭碗’(抢就业机会),以及拖低本地薪酬,但事实并非如此。”

  萧乃新解释,现时本港多个行业出现“有工无人做”,而且情况持续,从宏观经济角度去看,劳工不足会影响服务质素,甚至令到部分经济活动难以正常运作,影响经济复苏,输入外劳主要用作补充低技术工种,加上设有配额关卡,本地打工仔始终有语言和熟悉本地文化等优势,所以不用过分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