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根瘤菌”实验 随天舟六号上太空
最快6个月后返回地球
据介绍,大豆是一种营养价值高的作物,而“根瘤菌”是一类能与豆类作物根部共生形成根瘤,并把空气中的氮固定到土壤中供植物使用的细菌。两者共生,有利于减少化学氮肥的使用,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林教授称,团队将透过进行“根瘤菌”的舱内及舱外实验对比,以瞭解在太空中重要共生菌的变化,从而筛选有应用前景的“根瘤菌”新菌株。他们希望可以发现突破性的种质材料与种植方法,使大豆拥有更强的抗逆能力、固氮能力及更高的单位产量。
谈及为何脑洞大开把“根瘤菌”送上太空,林教授表示,太空环境中的宇宙射线、微重力等因素都有可能令“根瘤菌”发生变化,这是在地球上无法完全模拟、实现的。另一个原因则是随着航天科技的发展,愈来愈多中国飞船进入太空,林教授从中看到新的机会,他希望利用航天项目推动香港与内地的紧密联系,建立面向世界的国际创科中心。
鼓励港生去幻想新事物
此外,林教授还认为,本次“根瘤菌”升空可以鼓励香港学生去幻想新事物,而非只看到眼前的东西。“我们很高兴有今次经验,让香港的学生看得更远。”如果在中小学时期就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帮助大学科研发展。该团队希望透过本次实验让学生瞭解到前沿科学,关注到粮食安全,并进一步推动香港的STEM教育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去年10月启动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并首次在港澳地区选拔载荷专家。林教授兴奋地提到,“如果将来香港有人被选为太空人,由他们来完成我们设计的实验,那就非常完美了!”
在“根瘤菌”升空后,该团队计划下一步把陇黄1、陇黄2、陇黄3也带上太空并进行太空试验,以观察在太空环境下诱发的变化。
最快6个月后返回地球
据介绍,大豆是一种营养价值高的作物,而“根瘤菌”是一类能与豆类作物根部共生形成根瘤,并把空气中的氮固定到土壤中供植物使用的细菌。两者共生,有利于减少化学氮肥的使用,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林教授称,团队将透过进行“根瘤菌”的舱内及舱外实验对比,以瞭解在太空中重要共生菌的变化,从而筛选有应用前景的“根瘤菌”新菌株。他们希望可以发现突破性的种质材料与种植方法,使大豆拥有更强的抗逆能力、固氮能力及更高的单位产量。
谈及为何脑洞大开把“根瘤菌”送上太空,林教授表示,太空环境中的宇宙射线、微重力等因素都有可能令“根瘤菌”发生变化,这是在地球上无法完全模拟、实现的。另一个原因则是随着航天科技的发展,愈来愈多中国飞船进入太空,林教授从中看到新的机会,他希望利用航天项目推动香港与内地的紧密联系,建立面向世界的国际创科中心。
鼓励港生去幻想新事物
此外,林教授还认为,本次“根瘤菌”升空可以鼓励香港学生去幻想新事物,而非只看到眼前的东西。“我们很高兴有今次经验,让香港的学生看得更远。”如果在中小学时期就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帮助大学科研发展。该团队希望透过本次实验让学生瞭解到前沿科学,关注到粮食安全,并进一步推动香港的STEM教育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去年10月启动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并首次在港澳地区选拔载荷专家。林教授兴奋地提到,“如果将来香港有人被选为太空人,由他们来完成我们设计的实验,那就非常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