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药坊未收手 3元中药卖1600元
药坊向记者推销所谓“淦果”的药粉,香港批发价每司马両仅需3元,药坊却索价1600元,暴利逾533倍;而该店标售的功效列明治支气管炎,涉违反《不良广告(医药)条例》。记者深入调查后发现该天价药坊属集团式经营,海关去年底曾拘捕其分店三名店员。\大公报记者 赵明新、施文达
《大公报》于上月22日,率先报导有内地旅客疑遭港岛一间药坊误导购买天价药粉。不过,事件曝光后涉事药坊并未收敛。记者翌日乔装旅客前往药坊,记者声称家中有老人家喉咙不适,即被推销购买两种中药,包括一款不为人识、非药典记载的中药材“淦果”,以及花旗参。
刻意模糊“両”与“钱”
过程中,店员故意模糊“両”与“钱”的计价重量单位,标价牌将每钱160元的“钱”字缩得很小,把金色“钱”字印在红底纸上令其不起眼,店员把药材上秤后说:“呢度四両。”记者询问:“即系几多钱(指金钱)?”店员称:“咪160钱(每钱价格)啰,我帮你磨粉啦!”记者还未表明购买,店员即转身把药材放到身旁的磨粉机上欲开动机器,记者即时喝止:“唔好!唔好住!等我谂吓先,我要问吓人先!”其间店员仍想开动机器,记者再三制止、坚拒磨粉,并离开药坊。
店员由始至终都没有把售价总额告诉记者,企图令记者误解为每両售160元、四両重的药材约共640元;惟该中药以“钱”为计价重量单位,实收6400元,与顾客预期价格相差10倍。有海关人员表示,这种故意回避或以含糊不清手法表示价格单位的手段,俗称“斤变両”、“斤变钱”,是黑店最常见的不良营商手法之一。
专家:涉改药名误导
萧汉松质疑,该药坊巧立名目把药材换上不为人识的名称,亦可能是取该药材的“淦”字与橄榄的“橄”读音相近,以误导顾客。记者就“淦果”询问邱宇锋中医师及广州中医药大学客席教授黄杰,二人均表示未听过及未使用过该药材,其中邱指应该不是药典记载的中药,可能是地方草药。
而涉事药坊出售另一款同为每钱160元、名为“黑仙果”的药材,萧汉松直指该中药为藏药人参果,亦属少见,内地有销售平台标价每250克售45元人民币,但该药坊以暴利价出售。
有海关人员表示,药坊将中药冠以陌生名称,加上过程中涉嫌故意混淆重量计价单位,甚至将中药磨成粉后威逼顾客购买,均属不良营商手法,但这类药坊善于游走法律灰色地带,形容其手法专业。
药坊卖天价药事件曝光后,海关上周四(9日)针对药坊以不良营商手法进行销售采取执法行动,在尖沙咀一间药坊“放蛇”试购,拘捕两名店员,涉嫌违反《商品说明条例》,使用误导性遗漏的不良营商手法销售花旗参;其犯案手法与记者今次经历类同。据瞭解,相关执法行动会延续至今年5月“黄金周”。海关回复《大公报》查询表示行动细节不便透露。
至于涉事药坊所列出“淦果”的功效,“久咳不愈,顺气止咳;咽喉发炎,支气管炎”等,是否有违反法例问题。卫生署发言人回复表示,《不良广告(医药)条例》(第231章)是禁止/限制任何人发布任何相当可能导致他人为附表1及2所指明的目的而使用任何药物、外科用具或疗法的广告。此条例亦禁止/限制口服产品于广告作出附表4所指明的六类声称。
议员:或涉违医药广告条例
根据该条例定义下的“广告”,包括任何公告、海报、通告、标签、封套或文件及任何以口头方式或借产生或传送光或声音的方式所作出的宣布。卫生署在考虑广告是否涉嫌触犯该条例时,不只着重个别字眼,还会考虑该广告的整体内容。
医疗卫生界立法会议员林哲玄表示,标示中药具某特定效用,可能涉违医药广告条例,但如果该中药不在医药名册内,根本不能称为“药”,不视作药物,但其效用又有写上“支气管炎”,是否涉及违例需要有关方面进行调查。他解释,由于中药注册比较复杂,有些又是暂准注册等,要问当局对药材有怎样的监管系统。
选委会界别立法会议员陈永光中医师表示,尖沙咀的案件属个别商店不良营商手法,违反《商品说明条例》,行业的确有害群之马,随着通关,相信类似个案会增加。他认为海关应加强巡视及宣传,免市民、游客受损。
大公报记者致电涉事药坊的公司秘书查询,一名自称姓苏的女士接电话,她初时耐心接听,并没有表示自己是公司秘书,但当记者问及接获投诉指药坊卖天价药粉时,她即煞有介事连番否认是药坊职员或负责人,声称只帮涉事药坊做公司秘书,不认识该集团其他“姊妹”药坊。另外,她称会转达记者的查询予负责人,惟记者最终未获回复。
药坊向记者推销所谓“淦果”的药粉,香港批发价每司马両仅需3元,药坊却索价1600元,暴利逾533倍;而该店标售的功效列明治支气管炎,涉违反《不良广告(医药)条例》。记者深入调查后发现该天价药坊属集团式经营,海关去年底曾拘捕其分店三名店员。\大公报记者 赵明新、施文达
《大公报》于上月22日,率先报导有内地旅客疑遭港岛一间药坊误导购买天价药粉。不过,事件曝光后涉事药坊并未收敛。记者翌日乔装旅客前往药坊,记者声称家中有老人家喉咙不适,即被推销购买两种中药,包括一款不为人识、非药典记载的中药材“淦果”,以及花旗参。
刻意模糊“両”与“钱”
过程中,店员故意模糊“両”与“钱”的计价重量单位,标价牌将每钱160元的“钱”字缩得很小,把金色“钱”字印在红底纸上令其不起眼,店员把药材上秤后说:“呢度四両。”记者询问:“即系几多钱(指金钱)?”店员称:“咪160钱(每钱价格)啰,我帮你磨粉啦!”记者还未表明购买,店员即转身把药材放到身旁的磨粉机上欲开动机器,记者即时喝止:“唔好!唔好住!等我谂吓先,我要问吓人先!”其间店员仍想开动机器,记者再三制止、坚拒磨粉,并离开药坊。
店员由始至终都没有把售价总额告诉记者,企图令记者误解为每両售160元、四両重的药材约共640元;惟该中药以“钱”为计价重量单位,实收6400元,与顾客预期价格相差10倍。有海关人员表示,这种故意回避或以含糊不清手法表示价格单位的手段,俗称“斤变両”、“斤变钱”,是黑店最常见的不良营商手法之一。
专家:涉改药名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