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携手 开拓中医药国际市场
近年来中医药在港发展迅速,成为香港医疗体系的重要部分,有专家建议本港业界应加强与大湾区内各城市合作,邀请各地专家及海外专才跨区域合作研发项目,并由各地中医学者参与,探索“研发在港澳、产业化内地、市场向海外”的中医药发展合作创新模式,共同开拓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和国际市场。
李应生(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中医中药界联合总会会长)
“成立大湾区中医药科研培育中心,邀请两地专家、海外专才跨区域合作研发项目,并带领两地的中医学者参与,共同开拓中医药高地建设领域和市场,令广大市民受惠。”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中医中药界联合总会会长李应生接受大公报记者访问时表示,近年内地和香港特区政府均十分重视中医药的发展,特区政府更设立中医药发展基金,支援行业向高质量发展。国家在扶持香港中医药发展不遗余力,非常重视业界声音,部分建议获国家部门采纳,包括近年对港制中成药透过简易注册办法进入内地销售,对振兴香港的制药业意义重大。
李应生同时指出,目前香港拥有三间师资优良的中医药学院、一所国际级水平的中药检测中心,教授团队科研成就获世界认同,内地中医药科研人才在港鼎盛。
在国家的中医药惠港政策强势引领下,他建议成立大湾区中医药科研培育中心,可令更多市民受惠。
“一定不辜负大家的信任,会秉持促进粤港交流的宗旨,更好地服务内地市民。”
2012年起,香港服务提供者可在内地以独资、合资或合作形式设置医疗机构。在国家的中医药惠港政策强势引领下,港九中医师公会首席监事长陈仿阳为首名赴内地开办诊所的香港中医师,2018年他在中山市石岐区开设的诊所占地近2000呎,设有7间诊室、2间针灸房。
在疫情严重时,陈仿阳和其他中医师通过视像坐诊,利用香港诊所内的两台先进国产智能配药机,日夜不停地快速配好中药,及时送到患者手上。如今两地人员正常来往,诊所再度红火。陈仿阳又说会继续推荐本港中医师和中医学生来坐诊、实习,进一步促进广东、香港和澳门中医界的交流。
陈永光(民建联立法会议员、香港注册中医学会会长)
“现在特区政府对中医的支持愈来愈大,业界都好期待,可以为香港、为市民做更多!”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香港注册中医学会会长陈永光相信在特区政府的决心和努力下,将会有愈来愈多的中医院落成服务市民。
陈永光表示,在港英时期,香港中医长期不被重视,窒碍行业发展。他又说,本港中医除了岭南学派外,还有来自北方如上海等地的知名海派中医,汇聚不同学派的传承。如果中医药的研发成果能在香港落地,其产业化将非常宏观,陈永光说:“香港在注册机制、融资、对外贸易有本身的优势,而且背靠祖国、面向世界,对香港发展中药产业化有很大的帮助。”此外,陈永光又称本港中医药文化亦非常有特色,如上环的药材街及浸会大学的中医药博物馆等,若发展成中医文化旅游产业和项目向外推广,前景可观。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高永文日前在两会上提出发挥港澳优势,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研发在港澳、产业化在内地、市场向海外”的中医药发展合作创新模式。对此陈永光坦言,香港无论在地理、背景、制度及科研上,完全可以做得更好,“中医药推动香港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只要立足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香港在中医专业、产业和中医药发展方向上,一定会行出一条更加康庄大道。”
近年来中医药在港发展迅速,成为香港医疗体系的重要部分,有专家建议本港业界应加强与大湾区内各城市合作,邀请各地专家及海外专才跨区域合作研发项目,并由各地中医学者参与,探索“研发在港澳、产业化内地、市场向海外”的中医药发展合作创新模式,共同开拓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和国际市场。
李应生(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中医中药界联合总会会长)
“成立大湾区中医药科研培育中心,邀请两地专家、海外专才跨区域合作研发项目,并带领两地的中医学者参与,共同开拓中医药高地建设领域和市场,令广大市民受惠。”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中医中药界联合总会会长李应生接受大公报记者访问时表示,近年内地和香港特区政府均十分重视中医药的发展,特区政府更设立中医药发展基金,支援行业向高质量发展。国家在扶持香港中医药发展不遗余力,非常重视业界声音,部分建议获国家部门采纳,包括近年对港制中成药透过简易注册办法进入内地销售,对振兴香港的制药业意义重大。
李应生同时指出,目前香港拥有三间师资优良的中医药学院、一所国际级水平的中药检测中心,教授团队科研成就获世界认同,内地中医药科研人才在港鼎盛。
在国家的中医药惠港政策强势引领下,他建议成立大湾区中医药科研培育中心,可令更多市民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