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对艺文影响 李远:比赛不可用AI生成品
中评社台北3月27日电(记者 俞敦平)中国国民党籍“立委”万美玲27日于“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员会上,针对AI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与影响质询台“文化部部长”李远时。李远表示,AI既是创作助力也带来侵权争议,“文化部”正搜集意见研拟“文化艺术应用生成式AI规范指引”,预计2025年6月发布,并承诺5月初提供大方向供委员参考,以平衡创作权益与技术发展。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员会27日邀请“文化部部长”李远列席报告业务概况,并备质询。
万美玲质询时首先聚焦AI技术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及其在艺术领域的应用,特别提到“文化部”与台湾人工智慧实验室合作,在花莲设立流行音乐中心AI实验基地。她询问李远,除花莲外,“文化部”是否还有其他相关计划。李远回应,“文化部”内部正持续讨论AI对未来创作的影响与帮助,并说明大方向将严格要求比赛不得使用AI生成作品,同时鼓励艺文工作者善用AI。
万美玲进一步指出,AI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角色备受关注,既可能成为艺术家的协作工具,也可能因侵权或风格抄袭引发争议。她问及李远身为作家,如何看待AI是创作者的威胁还是助力。李远表示,AI是一体两面。他举例,近期“文化部”举办的绘本比赛评选后,会特别指派两名负责AI的评审重新审查得奖作品,以确认是否为AI生成,显示其潜在危机。但他也强调,AI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带来过去难以想像的便利,“文化部”不会完全排斥这项技术。
万美玲接着提到国外案例,根据英国创作者权力联盟公会调查,四分之一的插画家与超过三分之一的翻译者因AI失业,86%的会员担心自身风格或声音被AI模仿,损害创作价值。她表示,台湾也出现AI生成作品参赛获奖引发不公争议,以及插画家权益受损的情况,并质疑在AI发展跳跃式超越法律规范的情况下,创作人权益如何保障。李远认同此问题的严重性,表示“文化部”自2024年12月中旬起,已开始搜集国际案例与台湾艺文产业意见,研拟“文化艺术应用生成式AI规范指引”,预计于2025年6月发布。
万美玲追问规范指引的具体进度,李远确认6月为发布时间,并说明大方向将严格要求比赛不得使用AI生成作品,同时鼓励艺文工作者善用AI,指引中会明确订定限制与利用规范。万美玲进一步建议,能否在5月初先提供大方向让委员会瞭解并提出意见。李远同意,表示除指引外,“文化部”已陆续在补助办法与比赛规则中新增AI相关条款,例如增设AI评审检查作品,并承诺5月初提交初步方向,6月正式公布指引。万美玲对此表示肯定,期待“文化部”能在技术与权益间找到平衡。
中评社台北3月27日电(记者 俞敦平)中国国民党籍“立委”万美玲27日于“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员会上,针对AI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与影响质询台“文化部部长”李远时。李远表示,AI既是创作助力也带来侵权争议,“文化部”正搜集意见研拟“文化艺术应用生成式AI规范指引”,预计2025年6月发布,并承诺5月初提供大方向供委员参考,以平衡创作权益与技术发展。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员会27日邀请“文化部部长”李远列席报告业务概况,并备质询。
万美玲质询时首先聚焦AI技术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及其在艺术领域的应用,特别提到“文化部”与台湾人工智慧实验室合作,在花莲设立流行音乐中心AI实验基地。她询问李远,除花莲外,“文化部”是否还有其他相关计划。李远回应,“文化部”内部正持续讨论AI对未来创作的影响与帮助,并说明大方向将严格要求比赛不得使用AI生成作品,同时鼓励艺文工作者善用AI。
万美玲进一步指出,AI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角色备受关注,既可能成为艺术家的协作工具,也可能因侵权或风格抄袭引发争议。她问及李远身为作家,如何看待AI是创作者的威胁还是助力。李远表示,AI是一体两面。他举例,近期“文化部”举办的绘本比赛评选后,会特别指派两名负责AI的评审重新审查得奖作品,以确认是否为AI生成,显示其潜在危机。但他也强调,AI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带来过去难以想像的便利,“文化部”不会完全排斥这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