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叫卖无限Loop “大声公”烦音扰民
有区议员直指,店铺噪音令初生婴儿惊醒,母亲亦同时患上产后抑郁症。区议员及法律界人士均希望当局能正视相关情况并作检讨。现时按《噪音管制条例》检控相关违例店铺。环保署则称,为进一步加强阻吓力,该署建议修订该条例主体法例。
多区街市附近的店铺都会用扬声器播放录音宣传,或用“大声公”叫卖促销,此举令街上环境嘈杂,除了影响街上途人,附近的居民更深受其害。
“楼下多间店铺一直都有人叫卖、又有播录音叫卖,自从有两档菜档搬来后,使用大声公播放录音就更加嘈。”观塘瑞和街是区内有名的街市,而居于上址20多年的姚小姐表示,楼下多间售卖鲜肉、蔬菜及杂物的店铺,每日早上约七时便利用扬声器叫卖,发出很大声浪,一直嘈到近晚上近八时。她指出已多次致电政府部门及报警求助,但警员到场后最多改善一段短时间,警员离去又再故态复萌,令她十分无奈。另一名附近街坊婆婆亦指曾不停投诉亦不觉有效,在没有办法之下,只能默默忍受。
街坊报警投诉 店铺无改善
大公报记者日前在九龙及新界区多处街市附近的店铺查看,该些店铺附近多是民居,惟不少店铺利用扬声器播放录音及利用“大声公”叫卖,记者站在店铺两米外拍摄都感到十分嘈吵,不少店铺发出的噪音近70分贝。在元朗新街一个肉档,播出的推销录音更逾100分贝,“全场28,所有排骨、猪、柳梅,28蚊斤,28蚊斤咋!”这类“烦音”不断重复播放,在旁卖鸡的商贩张小姐大叹无奈,“有劝喻过,冇用,警察嚟都冇用,投诉政府(部门)都冇用,最多熄机一阵又开番,下午5、6点最嘈。”另一卖花的商贩吕小姐说:“讲都冇用,街市系咁嘈!”然而,有关分贝都超过环保署对住用处所及公众地方“可接受的噪音声级70分贝”的标准(《噪音管制条例》第四条),而过往该署利用相关条例控告制造噪音的店铺,最高可被罚款一万元,屡次违规的店铺经营者或公司董事亦须负上刑责。
议员倡加重罚款增阻吓
“有个刚生产完的母亲,坐月期间本来需要好好休息,惟这些叫卖令她及婴儿经常惊醒,婴儿又常哭闹,最终母亲患有产后抑郁症。”柯创盛指出,过往曾向食环署、警方及环保署要求加强巡查及加大力度检控,惟当时法例未完善且处罚较少,令该些违规经营者觉得“罚钱当交租”,继续不断发出噪音。他希望环保署更新相关法例后,罚款及检控力度增加,并发挥阻吓作用。
环保署发言人表示,收到有关店铺叫卖噪音的投诉,执法人员会按现场实际情况作评估,判断噪音是否对人构成烦扰以采取执法行动。去年该署曾在相关区份(包括元朗、荃湾、上水、粉岭、大埔、深水埗、旺角、九龙城、观塘)作超过1700次巡查,就店铺叫卖噪音构成烦扰而被定罪个案,平均罚款约4100元(罚款额由1500元至10000元不等)。
有区议员直指,店铺噪音令初生婴儿惊醒,母亲亦同时患上产后抑郁症。区议员及法律界人士均希望当局能正视相关情况并作检讨。现时按《噪音管制条例》检控相关违例店铺。环保署则称,为进一步加强阻吓力,该署建议修订该条例主体法例。
多区街市附近的店铺都会用扬声器播放录音宣传,或用“大声公”叫卖促销,此举令街上环境嘈杂,除了影响街上途人,附近的居民更深受其害。
“楼下多间店铺一直都有人叫卖、又有播录音叫卖,自从有两档菜档搬来后,使用大声公播放录音就更加嘈。”观塘瑞和街是区内有名的街市,而居于上址20多年的姚小姐表示,楼下多间售卖鲜肉、蔬菜及杂物的店铺,每日早上约七时便利用扬声器叫卖,发出很大声浪,一直嘈到近晚上近八时。她指出已多次致电政府部门及报警求助,但警员到场后最多改善一段短时间,警员离去又再故态复萌,令她十分无奈。另一名附近街坊婆婆亦指曾不停投诉亦不觉有效,在没有办法之下,只能默默忍受。
街坊报警投诉 店铺无改善
大公报记者日前在九龙及新界区多处街市附近的店铺查看,该些店铺附近多是民居,惟不少店铺利用扬声器播放录音及利用“大声公”叫卖,记者站在店铺两米外拍摄都感到十分嘈吵,不少店铺发出的噪音近70分贝。在元朗新街一个肉档,播出的推销录音更逾100分贝,“全场28,所有排骨、猪、柳梅,28蚊斤,28蚊斤咋!”这类“烦音”不断重复播放,在旁卖鸡的商贩张小姐大叹无奈,“有劝喻过,冇用,警察嚟都冇用,投诉政府(部门)都冇用,最多熄机一阵又开番,下午5、6点最嘈。”另一卖花的商贩吕小姐说:“讲都冇用,街市系咁嘈!”然而,有关分贝都超过环保署对住用处所及公众地方“可接受的噪音声级70分贝”的标准(《噪音管制条例》第四条),而过往该署利用相关条例控告制造噪音的店铺,最高可被罚款一万元,屡次违规的店铺经营者或公司董事亦须负上刑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