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户难忘街坊情
“棚仔”是香港硕果仅存的布料集中地,早在1970年代开始有布贩进驻,“临时”了44年,全盛时期共有190多档经营,其后政府停发小贩牌,加上这个简陋狭小的布艺市场经历过两次祝融之灾、夏天难耐的高温,还面临搬迁问题等,近年只剩下最后一批年长小贩。以往客源种类多,小至上家政课的学生、做手工艺的家庭主妇,大至内地、东南亚厂方,甚至是明星亦曾到“棚仔”帮衬。这些年来来去去的老顾客,和布贩之间的交流不只是生意交易,而是生活的连结。
外国学生慕名而来
“棚仔”昨日终于要拉下“布幕”,旧客人纷纷赶至作最后告别。有读时装设计的学生最后一次到“棚仔”买布做功课,“买做马甲的‘鱼骨’蕾丝,造芭蕾舞的裙,在这里可以买齐,不用走来走去。”除了本地学生会来“扫货”,外国学生一样慕名而来,在澳洲悉尼修读时装设计的Zahra表示,每逢放假都会回港到“棚仔”购买布料,她表示自己虽不太懂得说广东话,但布贩仍然相当友善及愿意帮忙。
“棚仔”盛载了许多生活回忆,陈女士与丈夫在“棚仔”经营布档超过40年,“我在这里凑大两个仔,在这里‘玩大’,现在他们都成家立室了。”亦有街坊表示:“以前年代的特色,新年代不会再有。城市要发展,我想很难保留”。
最快年内清拆建屋
房屋署文件显示,“棚仔”用地将兴建一幢约30层高的“插针式”公营房屋,预计可提供240个单位,以容纳约670人,幷于2027年入伙;至于“棚仔”则预计最快今年内清拆。
“棚仔”是香港硕果仅存的布料集中地,早在1970年代开始有布贩进驻,“临时”了44年,全盛时期共有190多档经营,其后政府停发小贩牌,加上这个简陋狭小的布艺市场经历过两次祝融之灾、夏天难耐的高温,还面临搬迁问题等,近年只剩下最后一批年长小贩。以往客源种类多,小至上家政课的学生、做手工艺的家庭主妇,大至内地、东南亚厂方,甚至是明星亦曾到“棚仔”帮衬。这些年来来去去的老顾客,和布贩之间的交流不只是生意交易,而是生活的连结。
外国学生慕名而来
“棚仔”昨日终于要拉下“布幕”,旧客人纷纷赶至作最后告别。有读时装设计的学生最后一次到“棚仔”买布做功课,“买做马甲的‘鱼骨’蕾丝,造芭蕾舞的裙,在这里可以买齐,不用走来走去。”除了本地学生会来“扫货”,外国学生一样慕名而来,在澳洲悉尼修读时装设计的Zahra表示,每逢放假都会回港到“棚仔”购买布料,她表示自己虽不太懂得说广东话,但布贩仍然相当友善及愿意帮忙。
“棚仔”盛载了许多生活回忆,陈女士与丈夫在“棚仔”经营布档超过40年,“我在这里凑大两个仔,在这里‘玩大’,现在他们都成家立室了。”亦有街坊表示:“以前年代的特色,新年代不会再有。城市要发展,我想很难保留”。
最快年内清拆建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