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制动画 夺历史阅读奖

  中评社香港2月1日电/据大公报报道,教育局非常重视历史学习,早前本地中学有学生参加历史阅读活动,细读十九世纪华工事迹及东华三院资料后,体会到当时人渴望“落叶归根”的心态,故以动画短片、3D打印模型及桌游等不同的创意手法,表达阅读相关历史后的心得,最终成功夺奖。

  获奖同学均透过研读不同史料,体验到当时华工回家不易的心态,及对东华三院对本地社区长久以来的贡献有更深入的了解。\大公报记者 张凯晴

  佛教善德英文中学三位同学陈晓君、邹璐、王庭晞参与了由教育局与香港大学合办的初中历史科电子阅读奖励计划,细阅有关东华三院三则资料后,制作了名为“回家”的短片幷获得创意奖。故事讲述150年前一名父亲因家贫,越洋到海外修铁路,从此一去不返,最终透过东华的骨殖转移服务“落叶归根”。影片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正面价值观:“慎终追远”、“孝道”、“落叶归根”,以及国民身份认同。

  “疫下做资料搜集十分困难”

  主力作画的邹璐表示,制作期间正值第五波疫情无法返校,她与组员因此亦代入了华工不能回乡的心态,加上她们从不同资料中得知东华的骨殖转移服务,最后选定“亲情”为作品主题。短片分镜及剧本大家一起讨论,幷要跟音乐拍子剪入相关画面。

  负责资料搜集的王庭晞说,疫下面对最大的困难是资料搜集,因图书馆停开,难以找到相关的实体纪录,只可以在网上搜寻。对动画比较了解的陈晓君解释,画面背景要参考很多历史图片,而且亦要搞清楚骨殖转移流程,所以有一定难度。

  佛教善德英文中学教师李伟杰补充,短片中有一幕是主角去东华义庄寻找父亲遗骨,为了解东华义庄150年前的外观及内在布置,他目睹三位同学花了很多时间去“反转”东华网 页,不断点击阅读很多文件才找到相关资料。

  透过棋盘体会关爱价值观

  已是第二年在相关计划中获创意奖的礼贤会彭学高纪念中学,今年有四位同学陈映彤、陈熙玥、何颖怡、谢子博一同制作了“东华三院的声望之路”桌上游戏。几位同学表示,自己平日喜欢玩桌游,所以就想到以这个方式去表达。该桌游的棋盘以东华三院为主题,四边按生、老、病、死分类,呈现东华三院为香港作出的四种服务,包括教育、安老、医疗和殡葬,亦设计了一条“声望之路”和“事件卡”,玩家可以借捐款获得声望值,最终声望值最多的人胜出,让参与者体会东华三院的关爱价值观。

  另一创意奖得主是孔教学院大成何郭佩珍中学的马嘉莉和黄绮錤,她们利用3D打印模型及人手上色,呈现东华三院两座标志性建筑物其中所盛载的关爱。为此她们参考了不同时段和受助群体的资料去设计建筑物前的人物形象,令观赏者可透过有关建筑模型体现其中人与人的关系。

  马嘉莉表示,在3D建模时遇上困难,因需要360度的外观图,以及打印时最难之处是处理底板热度。而负责人手上色的黄绮錤说,为3D打印品上色不易,而为了替不同的路人设计外观,特意就不同时期的服饰作资料搜集。   中评社香港2月1日电/据大公报报道,教育局非常重视历史学习,早前本地中学有学生参加历史阅读活动,细读十九世纪华工事迹及东华三院资料后,体会到当时人渴望“落叶归根”的心态,故以动画短片、3D打印模型及桌游等不同的创意手法,表达阅读相关历史后的心得,最终成功夺奖。

  获奖同学均透过研读不同史料,体验到当时华工回家不易的心态,及对东华三院对本地社区长久以来的贡献有更深入的了解。\大公报记者 张凯晴

  佛教善德英文中学三位同学陈晓君、邹璐、王庭晞参与了由教育局与香港大学合办的初中历史科电子阅读奖励计划,细阅有关东华三院三则资料后,制作了名为“回家”的短片幷获得创意奖。故事讲述150年前一名父亲因家贫,越洋到海外修铁路,从此一去不返,最终透过东华的骨殖转移服务“落叶归根”。影片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正面价值观:“慎终追远”、“孝道”、“落叶归根”,以及国民身份认同。

  “疫下做资料搜集十分困难”

  主力作画的邹璐表示,制作期间正值第五波疫情无法返校,她与组员因此亦代入了华工不能回乡的心态,加上她们从不同资料中得知东华的骨殖转移服务,最后选定“亲情”为作品主题。短片分镜及剧本大家一起讨论,幷要跟音乐拍子剪入相关画面。

  负责资料搜集的王庭晞说,疫下面对最大的困难是资料搜集,因图书馆停开,难以找到相关的实体纪录,只可以在网上搜寻。对动画比较了解的陈晓君解释,画面背景要参考很多历史图片,而且亦要搞清楚骨殖转移流程,所以有一定难度。

  佛教善德英文中学教师李伟杰补充,短片中有一幕是主角去东华义庄寻找父亲遗骨,为了解东华义庄150年前的外观及内在布置,他目睹三位同学花了很多时间去“反转”东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