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网上申来港 四周内审批
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表示,香港已重返国际舞台,正是主动出击、竞逐人才的黄金时机。预期未来三年每年吸引至少3.5万名人才来港。他更表示,有信心弥补过去两年流失的14万人力。在挽留本地人才方面,施政报告早前已提及多项青年发展政策,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呼吁本地人才留港发展。\大公报记者 张凯晴
“人才服务窗口”的线上平台将会在12月28日推出,不但提供各项人才入境计划的详情,亦连接上入境处的网上系统,让各地人才透过电子方式提交申请。
提供一站式支援服务
陈国基表示,政府正全力筹备设立“人才服务窗口”的实体办公室,以专责制订、推行及统筹招揽海内外人才的策略,并且提供一站式的入境人才支援服务。明年初向立法会财务委员会申请拨款,以尽快成立实体办公室。
孙玉菡补充,平台设有人才入境计划分类小工具,方便用户更好选择不同类型的计划。只需把个人资料,如学历、收入、有没有工作等资料填好,平台便会建议最适合的计划。
除人才窗口平台外,政府亦介绍“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以及经放宽或优化后的现行多项人才入境计划,而各项人才入境计划的申请和审批流程亦会全面理顺和简化。
孙玉菡表示,各项人才计划审批流程加快,在交妥文件后四星期内完成,他形容是对各地人才派定心丸。他又表示,“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是未来政府招揽人才的亮点。“高才通”计划针对三方面人才:一是年薪达250万港元的高薪人士,不论学历可申请;二为四个指定的世界大学排名榜中全球百强大学毕业生,并在过去5年内累积至少3年工作经验,申请不设限额;三为世界百强大学毕业工作不够三年的人才,每年设一万名额上限。
可弥补14万流失人力
陈国基表示,按过去两年以领事馆签发签证计算,有14万人口离开香港,但他相信一定有人回港,当局没有统计相关数字;政府未来3年,目标每年吸引3.5万人才来港,粗略估计总共超过10万人,加上每年本地大学毕业生有5万人,3年即有15万人,合共有25万人,相信足够弥补过去流失的14万人。他更表示,抢企业和抢人才是相辅相成,若企业来港,人才自然会来,最重要发展好香港经济,令更多企业愿意来港。
孙玉菡呼吁“爱香港这个家”的人留港发展。他强调,本地人才为香港的根本,吸引外地人才只是补充安排。
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表示,香港已重返国际舞台,正是主动出击、竞逐人才的黄金时机。预期未来三年每年吸引至少3.5万名人才来港。他更表示,有信心弥补过去两年流失的14万人力。在挽留本地人才方面,施政报告早前已提及多项青年发展政策,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呼吁本地人才留港发展。\大公报记者 张凯晴
“人才服务窗口”的线上平台将会在12月28日推出,不但提供各项人才入境计划的详情,亦连接上入境处的网上系统,让各地人才透过电子方式提交申请。
提供一站式支援服务
陈国基表示,政府正全力筹备设立“人才服务窗口”的实体办公室,以专责制订、推行及统筹招揽海内外人才的策略,并且提供一站式的入境人才支援服务。明年初向立法会财务委员会申请拨款,以尽快成立实体办公室。
孙玉菡补充,平台设有人才入境计划分类小工具,方便用户更好选择不同类型的计划。只需把个人资料,如学历、收入、有没有工作等资料填好,平台便会建议最适合的计划。
除人才窗口平台外,政府亦介绍“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以及经放宽或优化后的现行多项人才入境计划,而各项人才入境计划的申请和审批流程亦会全面理顺和简化。
孙玉菡表示,各项人才计划审批流程加快,在交妥文件后四星期内完成,他形容是对各地人才派定心丸。他又表示,“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是未来政府招揽人才的亮点。“高才通”计划针对三方面人才:一是年薪达250万港元的高薪人士,不论学历可申请;二为四个指定的世界大学排名榜中全球百强大学毕业生,并在过去5年内累积至少3年工作经验,申请不设限额;三为世界百强大学毕业工作不够三年的人才,每年设一万名额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