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北京特色周展示京式旗袍传统制作技艺
中评社高雄3月31日电(记者 蒋继平)“2025高雄‧北京特色周”睽违6年总算盼到来自北京的18位专业文化艺术人士来高雄进行展演,“旗袍”也是其中一项主题。经过京式旗袍传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凤兰的巧手,将盘扣技术结合文创饰品,设计出富有质感的旗袍书签、胸针、压襟、香囊、项炼,让女性朋友们爱不释手,直呼“好想买!”连新竹都有女粉特地前来学习传统技术与创新设计。
“2025高雄‧北京特色周”展示了京式旗袍传统制作技艺,来自北京的张凤兰向民众介绍旗袍结合三项非遗技术,包含精致旗袍制作技艺、中国结、盘扣,她也展示了许多相关创作,譬如旗袍书签,结合冬奥雪花、甲骨文文字、梅兰竹菊、四合如意纹呈现不同的款式,还有许多胸针、压襟、香囊、项炼等饰品,让人目不转睛。
旗袍在台湾也有一些爱好者,摊位吸引许多太太小姐挤在摊位前聆听介绍,对桌上饰品也爱不释手,可惜本次活动是“只展不卖”,让许多人大喊“好可惜,超想买!”
在新竹从事社区营造工作的刘秋玉今天特地从来到高雄参加活动,她对旗袍很感兴趣,也提到这些工艺手法在台湾已经很不容易看到,几乎没有什么老师傅在做了,旗袍虽然在台湾也很常见,但很多配件都仰赖大陆成品,台湾迅速发展后很多手工技艺都慢慢没落。
刘秋玉说,看到摊位有许多符合现代生活的小饰品都很实用,是很好的文化传承,她也希望社区营造能有更多结合文化内涵的内容,因此把握每年交流的机会前来参观,获得许多设计上的启发。
“2025高雄‧北京特色周”29日、30日在高雄登场举行,也是疫情后首次有来自北京的18位专业文化艺术人士来到现场进行展演,活动连续两天涌入近千人入场,29日为开幕式、30日除了上、下午各一场展演之外、主要藉由一整天的活动让高雄民众与“燕京八绝”摊位进行体验互动。
所谓“燕京八绝”,包含金漆镶嵌、花丝镶嵌、景泰蓝、牙雕、玉雕、雕漆、京绣、宫毯八大手工绝技。它们充分汲取了各地、各民族民间工艺的精华,开创了中华传统工艺新的高峰。如今,这八项绝技都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次从北京来台的“燕京八绝”专业人士包含:北京泥彩塑艺术第四代传人双彦、京式旗袍传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凤兰、翁派京剧脸谱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杨强、吉兔坊兔儿爷制作技艺传承人方芳、非遗项目景泰蓝代表性传承人张旭、非遗项目雕漆技艺传承人刘博闻、非遗项目金漆镶嵌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柏群、非遗项目景泰蓝技艺传承人徐加翠。
中评社高雄3月31日电(记者 蒋继平)“2025高雄‧北京特色周”睽违6年总算盼到来自北京的18位专业文化艺术人士来高雄进行展演,“旗袍”也是其中一项主题。经过京式旗袍传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凤兰的巧手,将盘扣技术结合文创饰品,设计出富有质感的旗袍书签、胸针、压襟、香囊、项炼,让女性朋友们爱不释手,直呼“好想买!”连新竹都有女粉特地前来学习传统技术与创新设计。
“2025高雄‧北京特色周”展示了京式旗袍传统制作技艺,来自北京的张凤兰向民众介绍旗袍结合三项非遗技术,包含精致旗袍制作技艺、中国结、盘扣,她也展示了许多相关创作,譬如旗袍书签,结合冬奥雪花、甲骨文文字、梅兰竹菊、四合如意纹呈现不同的款式,还有许多胸针、压襟、香囊、项炼等饰品,让人目不转睛。
旗袍在台湾也有一些爱好者,摊位吸引许多太太小姐挤在摊位前聆听介绍,对桌上饰品也爱不释手,可惜本次活动是“只展不卖”,让许多人大喊“好可惜,超想买!”
在新竹从事社区营造工作的刘秋玉今天特地从来到高雄参加活动,她对旗袍很感兴趣,也提到这些工艺手法在台湾已经很不容易看到,几乎没有什么老师傅在做了,旗袍虽然在台湾也很常见,但很多配件都仰赖大陆成品,台湾迅速发展后很多手工技艺都慢慢没落。
刘秋玉说,看到摊位有许多符合现代生活的小饰品都很实用,是很好的文化传承,她也希望社区营造能有更多结合文化内涵的内容,因此把握每年交流的机会前来参观,获得许多设计上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