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70年代自组“巡更队”维持治安
花园大厦当年分两期落成,第一期单位最早于60年代入伙,七座大厦包括牡丹楼、茉莉楼、玫瑰楼、百合楼、水仙楼、紫兰楼及玉兰楼,居民称为“花楼”,部分大单位租予邻近工厂工人作宿舍。当年因申请入住者众,须工厂引荐,幷以搅珠分配单位。
当年入住“花楼”需搅珠
第二期单位于1965年至1967年3月落成,五座“雀仔楼”包括燕子楼、喜鹊楼、百灵楼、画眉楼及孔雀楼,有独立厨厕。当年申请入住的资格,是需居港三年,家庭月入400至1000元。
屋邨内的篮球场、幼稚园、儿童图书馆等社区设施其后相继落成启用。1973年,时任港督麦理浩巡视花园大厦。
半世纪以来,观塘发展迅速,港铁通车、商厦增加,1980年代“花楼”拆卸后,重建为四座走廊式十字型大厦,即现时的“玉莲台”。“雀仔楼”也将展开重建,预计先由燕子楼、喜鹊楼两座开始清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