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觅地建过渡房 社福机构:难!
“光村”计划续推动
社企自行觅地建楼发展过渡性房屋遇到重重障碍,以致延误工程比比皆是,其中社会房屋企业“要有光”获新世界捐地,在天水围站旁的三幅农地合共约2.8万平方呎兴建过渡性房屋“光村”,原定于2022年落成,提供100个单位供300人入住,惟“光村”遭屏山居民以接近文物径建筑物为由反对,“光村”作出四次延期和大幅修改,包括将单位减至87个,去年12月获城规会批出有关申请,项目已向政府申请过渡性房屋资助,等待审批结果,其负责人余伟业表示希望项目可以继续推动。
经营大型过渡性房屋项目的香港圣公会福利协会,其总干事刘冼静仪赞同由政府兴建简约公屋,她指出由社福机构负责觅地兴建过渡性房屋的过程不容易,以“同心村”项目为例,虽已获地产商捐地借地,但社福机构不熟悉建筑元素及有关审批条款,在兴建审批过程中亦需花时间与不同政府部门商讨有关模式符合标准:“我哋始终系社福机构做社福服务,唔系专长起楼,无政府部门帮手起楼系好困难”。对于施政报告提及推出简约公屋,由政府善用闲置土地及兴建,会探讨交由非政府机构营运,余伟业表明有兴趣申请营运。
房屋署回覆《大公报》查询表示,立法会财务委员会于2020年3月通过首批拨款成立“支援非政府机构推行过渡性房屋项目的资助计划”,其后两度增加拨款至现时116亿元,获资助项目正相继陆续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