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中派位今公布 94%学生获派首三志愿
2022年度升中派位于今日放榜,教育局昨日公布整体统计数字,本年度共有49,448名学生参加派位,较去年52,055人下跌2,607人。按自行分配学位及统一派位阶段合计,获派首三志愿学校的学生,整体满意率高达94%;若只计算获首志愿学校录取者,满意率为83%。
若以申请阶段计,在自行分配学位获取录的学生中,66%人获派首志愿;而在统一派位阶段,89%学生获派首三志愿,71%获派首志愿。
圣公会天水围灵爱小学校长孔伟成昨日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分析指,今年派位满意率上升的原因很多,包括近年开始推出的“正取生”安排,让学生提早知悉自行分配学位的初步结果,“假如在这阶段未能成功,统一派位选校的目标更清晰,更易找到切合自己水平的学校。”而整体学生人数减少竞争稍降,获派心仪学校几率自然提高。
判断组别更准确
“另外,今年学校评估同学所属Banding的准确度亦较高。”孔伟成解释,因疫情影响今年取消了Pre-S1抽样安排,处理升中选校排位优次时沿用往年数据,“学校知道今年的Band 1生百分比会跟过去一样,家长亦知道这情况,更加相信学校对其子女属哪个组别的判断”,那有助选校时“对准Banding”,减少“胡乱去博”的情况。
孔伟成提醒,若然少数家长仍对派位结果不满,各小学在可行情况下都会尽量帮助,例如写推荐信,“但都建议家长要对准一间学校,不适宜『叩门』太多间,对小朋友来说都会辛苦。”
她强调,局方会继续密切留意各校的学生人数,“尤其是中学,在新高中课程下,学校要有足够学生,才可开设足够选修科,以满足同学不同学习需要。如果贸然只维持班级(数目),而不计算学生人数,对同学学习质素可能有一定影响。”
教育局发言人提醒,应届小六生今日须返回就读小学领取“派位证”及“入学注册证”,并在本周四或周五(28日或29日)前往获派中学注册。
若家长或监护人有实际困难未能亲自或授权代表领取“入学注册证”及注册,须事先与学生就读小学联络,由学校将“入学注册证”送交教育局学位分配组再通知获派中学作出适当注册安排,否则会被视为放弃获派学位。教育局并呼吁,家长及学生以平常心面对派位结果,强调学生的学习成效并非只取决于获派学校,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中积极进取,家长亦应继续支持和鼓励子女,避免个人期望加重子女负担。
63%中一生感升中压力山大
(记者 高钰)由小学升上中学的新环境,不少同学会面对适应挑战。基督教女青年会近日公布的调查显示,63%中一生觉得升中压力大,部分人更出现抑郁或焦虑症状,当中女生较常见。在升中转变过程中,首三项让学生最感压力的事项都与学业相关。女青建议升中生要学习分配时间,及学懂接纳学业上或会有一时的波动及退步,而家长则要调节对子女学业的期望,并留意孩子的情绪,适时予以协助。
女青年会今年5月访问了596名中一学生,瞭解其升中适应情况,其中63%认为升中压力大,68%因升中而感到紧张、不安或烦躁,而学业是普遍学生最感压力的来源。
此外,72%受访学生指要1个月至3个月适应中学生活,至学年尾已完全适应的则有87%;面对困难时,58%人会找朋友倾诉,亦有37%选择不倾诉,会向父母倾诉只得约两三成。
女青年会指,学生升中功课量增多,教学语言亦可能有转变,初期并不容易适应,加上疫情下面授时间减少影响知识吸收,更难追上学业进度,建议学生应有效分配时间,订立对成绩的合理期望,并学懂接纳自己在学业上或会有一时的退步;而家长则要注意子女有否情绪持续低落,或经常头痛头晕、失眠或渴睡、抗拒上学等变化,调节对子女学习的期望,而由于升中女生同时面对青春期生理转变,需要特别关注。
2022年度升中派位于今日放榜,教育局昨日公布整体统计数字,本年度共有49,448名学生参加派位,较去年52,055人下跌2,607人。按自行分配学位及统一派位阶段合计,获派首三志愿学校的学生,整体满意率高达94%;若只计算获首志愿学校录取者,满意率为83%。
若以申请阶段计,在自行分配学位获取录的学生中,66%人获派首志愿;而在统一派位阶段,89%学生获派首三志愿,71%获派首志愿。
圣公会天水围灵爱小学校长孔伟成昨日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分析指,今年派位满意率上升的原因很多,包括近年开始推出的“正取生”安排,让学生提早知悉自行分配学位的初步结果,“假如在这阶段未能成功,统一派位选校的目标更清晰,更易找到切合自己水平的学校。”而整体学生人数减少竞争稍降,获派心仪学校几率自然提高。
判断组别更准确
“另外,今年学校评估同学所属Banding的准确度亦较高。”孔伟成解释,因疫情影响今年取消了Pre-S1抽样安排,处理升中选校排位优次时沿用往年数据,“学校知道今年的Band 1生百分比会跟过去一样,家长亦知道这情况,更加相信学校对其子女属哪个组别的判断”,那有助选校时“对准Banding”,减少“胡乱去博”的情况。
孔伟成提醒,若然少数家长仍对派位结果不满,各小学在可行情况下都会尽量帮助,例如写推荐信,“但都建议家长要对准一间学校,不适宜『叩门』太多间,对小朋友来说都会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