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色赛颁奖 同学尽显创意

  中评社北京5月29日电/据大公报报道,报业,是香港新闻业发展的先驱。在报业蓬勃的年代,大街小巷,报摊林立,反映新闻与市民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为了增加公众对香港报业发展的认识,鉴古知今,香港新闻博览馆于今年3月至4月期间,举办旧报摊填色创作比赛,分为大专、高中、初中及小学组,反应踊跃,共有近三百份作品参赛。评审团在每组选出冠、亚、季军作品及五名优异作品。

  颁奖典礼于前天(5月27日)在新闻博览馆举行,由新闻博览馆主席陈祖泽主礼,新闻博览馆副主席陈淑薇及评审团成员亦有出席。

  陈祖泽表示:“比赛以一个旧式的街头报纸档为主题。以往为取得最新的资讯,报纸档就是最方便的地点,它正正标示公众同资讯的接触点。同学可以尽情发挥创意,为这个逝去年代的形象,注入新生命。”

  评审认为,得奖作品用色明亮悦目,亦有新闻元素,包括相机和菲林等素材,亦有作品为画中人物戴上口罩,反映作者贴近时事。报纸的价格也不尽相同,显出作者心思。

  同日下午,新闻博览馆举办“报摊报纸与民生”网上讲座,由香港历史博物馆名誉顾问郑宝鸿回顾昔日的报摊面貌,以及与民生的关系。郑宝鸿表示:“昔日大街小巷,码头、茶楼外等地方,都有报纸档的出现。而新闻博览馆前身,必列啫士街市场外亦设有报纸档,我上茶楼前都会到这里先买一份报纸,充满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