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E生研智慧导行杖 造福视障人士

来源:大公网

  中评社北京5月10日电/据大公网报道,香港专业教育学院(IVE)学生历时一年研发智慧导行杖“iStick”,利用人工智能(AI)、传感器应用等科技,帮助视障人士识别前方障碍物和路况,成为他们的第二双“眼睛”。另外,该导行杖还设有语音播报和测血氧等功能。研发学生介绍,导行杖能识别超过100种物品,准确率超过50%。目前产品还在初步试验阶段,防水、电池、折叠功能还在研究当中。

  摄像头能辨别障碍物种类

  IVE电脑及电子工程高级文凭二年级学生陈匡正和一年级学生颜百坚是智慧导行杖“iStick”的设计和开发者。他们介绍,iStick外形与普通手杖无异,但与其他使用无线射频或超声波识别路障的智能手杖不同的是,iStick在前方设有摄像头,利用AI科技分析影像,能辨别出障碍物的种类,包括纸箱、椅子、手推车等。识别完毕后,系统会自动以广东话或其他设定语言播报物种名称提醒使用者,例如“前面侦测到纸皮箱”。目前,该手杖可识别约100种物品,准确率超过50%。

  早前有团队成员发现,视障人士在行山时,会在上下斜坡或楼梯时格外耗时耗力。陈匡正介绍,iStick底部设有雷达感应器,可侦测前方路面的斜度,并将路况传送至扶手位置的指标器,使用者只需以手指按着标指器,便可知前方上或下坡的斜度。

  除了检测路况,iStick还可以监测使用者的健康状况。颜百坚介绍说,手杖设有光学感测器,可测量使用者脉搏率和血氧浓度,数据会即时上载至云端并传送至手机应用程式,同时照顾者和家人亦可以查看数据。另外,当手杖跌落时,系统会发出警报,并发送提示和定位讯息至手机,以通知亲友遥距支援。

  研究团队表示,初代的iStick生产成本需1000元,电池容量有8小时,防水和折叠性能方面仍在研究中。

  试用过iStick的视障人士May表示“很实用”。她说,iStick不需要像其他手杖一样要整个拿起来左右摆动探路,只需将其放在地下推动即可。同时她亦很喜欢血氧检测功能,“出门前测血氧和脉搏,知道自己很健康,信心都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