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市民同甘共苦 携手成就香港奇迹

  中评社北京6月3日电/据文汇网报导,1997年7月1日是国家和香港历史上一个重要日子。犹记得当年6月30日深夜,我在湾仔会议展览中心出席庄严的政权交接仪式,踏入午夜零时零分,国旗和区旗随国歌演奏冉冉升起,标志超过一世纪的港英管治时代结束,国家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我有幸见证香港迈进新纪元,这是25年来难以忘怀的一幕。“一国两制”这个国家对香港的方针政策通过基本法规定下来,确保我们的社会开放、包容、多元和公平。香港人在基本法的保障下默默耕耘,香港回归祖国已经走过四分一世纪,纵遇挑战,仍向前迈进,足见“一国两制”的实践经得起岁月考验。

  回想在2004年,我辞去工业总会主席一职,投身议会工作,我的初心是希望与不同党派、不同阶层、不同理念的人携手合作,为香港做实事。我由商界走入政坛,慢慢累积经验,之后担任内务委员会主席,再到2016年第六届立法会,获其他议员支持当上立法会主席。我在议会踏入第18个年头,多年来与市民同喜同悲,深切体会社会气氛的转变,亦见证这个城市的发展和变迁。香港人屡次展现无比韧力,迎难而上,成就一个又一个奇迹。

  回归后,多项大型基建项目相继落成,包括全球最长的桥隧组合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桥、将香港与内地庞大高铁网络接轨的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多条便利市民出行的铁路线和交通干道,还有世界级综合文化艺术项目西九文化区。我能够以立法会议员的身份参与审议相关法例和批准拨款,感到与有荣焉。近日,我与其他立法会议员参观位于西九文化区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很欣喜看到另一个地标性建筑项目即将揭幕。

  除了硬件建设,香港亦取得不少非凡成就,在世界竞争力、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和国际贸易总额等排名位居前列,并拥有全球数一数二繁忙的国际货运及客运机场。我们又培育了不少优秀运动员,在国际赛事大放异彩,广大市民深受鼓舞。这个有700多万人口的弹丸之地,在国际上享负盛名,有独特优越的地位,这是很多人努力耕耘的成果。

  国家护荫 特区克服重重难关

  回归25年,香港并非一帆风顺,但庆幸香港始终有国家和中央政府作为强大后盾,让我们接连跨越难关。2003年沙士肆虐香港,社会元气大伤,百业萧条。中央马上施以援手,与香港签订《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协议(CEPA),帮助香港的工商专业界别开拓庞大的内地市场,同时在CEPA之下落实俗称“自由行”的个人游计划,加快香港经济复苏。有赖中央支持,香港迅速恢复元气,走出阴霾,重拾前进的动力。

  过去两年疫情再临,香港在今年初遇上来势汹汹的第五波疫情。即使内地同样面对疫情困扰,中央和内地各省市仍义不容辞,派遣援港抗疫专家组和医疗队,协助香港建立方舱医院等社区治疗和隔离设施,与香港同心抗疫。

  政治方面,持不同政见的议员在立法会内各不相让,“拉布”情况愈演愈烈,更渐渐演变成肢体冲突,严重影响立法会履行其宪制职能,令香港发展裹足不前。2019年修例风波引发前所未有的社会动乱,立法会综合大楼一度被冲击破坏,我跟所有珍惜和爱护香港的人都感到忧虑和痛心。社会稳定岌岌可危,幸而中央政府作出一连串果断的应对,制定实施香港国安法,迅速令香港恢复社会秩序。及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关于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的决定,令“爱国者治港”得以贯彻落实。中央多次出手稳住大局,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是维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定海神针。

  “一国两制”助港迈向辽阔天地

  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所言:“作为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一国两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25年来,我们走过不平凡的路,不论是昔日从商还是今天从政,我都深切体会到国家与香港血脉相连,不论如何转变,“一国”始终是“两制”之本。在完善选举制度下,三场对香港未来有深远影响的选举已经顺利完成。候任行政长官李家超将于7月1日就职,新一届政府的当务之急必然是稳控疫情,带领香港踏上经济复苏之路。

  香港的未来与国家发展环环相扣,我们必须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李家超在参选政纲提到,将按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积极参与及推动粤港澳主要合作平台,并继续推进现届政府提出的《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为香港经济长远发展注入动力。如何把握国家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发挥所长,贡献国家,不但是政府未来的重要课题,亦是“一国两制”走上新台阶的关键所在。这些鸿图大计不可能一蹴而就,我期望新一届政府能发挥凝聚力,广开言路,在纷纭的意见中寻找共识。立法会也会继续立足本职,切实履行宪制责任,监察和配合政府施政。

  香港已摆脱无休止的政治争拗,政治环境回复理性务实,我鼓励更多有心有力的青年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国际视野,为国家和香港发展带来新世代的思维,接力传承“一国两制”,令这套划时代的构想历久弥新。未来的挑战仍会接踵而至,但我深信,只要香港继续在“一国两制”的正确轨道上前行,我们定必迈向更辽阔的天地。

  中评社北京6月3日电/据文汇网报导,1997年7月1日是国家和香港历史上一个重要日子。犹记得当年6月30日深夜,我在湾仔会议展览中心出席庄严的政权交接仪式,踏入午夜零时零分,国旗和区旗随国歌演奏冉冉升起,标志超过一世纪的港英管治时代结束,国家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我有幸见证香港迈进新纪元,这是25年来难以忘怀的一幕。“一国两制”这个国家对香港的方针政策通过基本法规定下来,确保我们的社会开放、包容、多元和公平。香港人在基本法的保障下默默耕耘,香港回归祖国已经走过四分一世纪,纵遇挑战,仍向前迈进,足见“一国两制”的实践经得起岁月考验。

  回想在2004年,我辞去工业总会主席一职,投身议会工作,我的初心是希望与不同党派、不同阶层、不同理念的人携手合作,为香港做实事。我由商界走入政坛,慢慢累积经验,之后担任内务委员会主席,再到2016年第六届立法会,获其他议员支持当上立法会主席。我在议会踏入第18个年头,多年来与市民同喜同悲,深切体会社会气氛的转变,亦见证这个城市的发展和变迁。香港人屡次展现无比韧力,迎难而上,成就一个又一个奇迹。

  回归后,多项大型基建项目相继落成,包括全球最长的桥隧组合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桥、将香港与内地庞大高铁网络接轨的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多条便利市民出行的铁路线和交通干道,还有世界级综合文化艺术项目西九文化区。我能够以立法会议员的身份参与审议相关法例和批准拨款,感到与有荣焉。近日,我与其他立法会议员参观位于西九文化区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很欣喜看到另一个地标性建筑项目即将揭幕。

  除了硬件建设,香港亦取得不少非凡成就,在世界竞争力、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和国际贸易总额等排名位居前列,并拥有全球数一数二繁忙的国际货运及客运机场。我们又培育了不少优秀运动员,在国际赛事大放异彩,广大市民深受鼓舞。这个有700多万人口的弹丸之地,在国际上享负盛名,有独特优越的地位,这是很多人努力耕耘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