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台独”内卷化 战争风险外溢化
中评社香港3月26日电(评论员 束沐)民进党当局3月13日召开“国安”高层会议,宣布骇人听闻的“抗中17条策略”,公然将大陆定性为“境外敌对势力”,并祭出一连串限制两岸交流的措施。17条是民进党自2000年首次执政以来,最赤裸、最恶毒、最危险的两岸挑衅行为之一,背后体现了台海宏观形势变化之下“台独”分裂活动的新特点、新趋势,值得深入分析。
简言之,17条以及民进党当局近一段时间以来针对两岸关系的所作所为,可以用“内卷式台独”概括,这是“台独”演变至今的最新表现形式。“内卷”是近年来兴起的舆论热词,源于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学术概念,引申后泛指某种社会活动陷入“投入越大、收益越少”的低效循环,后来被广泛运用于恶性竞争、价格战、形式主义、“瞎折腾”等当代社会问题。
观察当前岛内政局与民意变化,尤其是民进党“抗中谋独”、“绿色恐怖”的政治企图、社会效应与舆论反响,可以得出“内卷”与“台独”结合的观察,而恰恰是“台独”的内卷化催生了17条。“内卷式台独”可归纳为两个特点:
第一,“内卷式台独”是“台独”势力被大陆硬实力强势碾压、以及各种“法理台独”屡遭挫败的“绝望”之下,民进党当局“刀刃向内”的对内清洗。过去20多年来,在大陆《反分裂国家法》与军事力量震慑下,以公投、“修宪”、“制宪”、宣布“独立”等手段实现“法理台独”,连民进党自己都不再相信、几近放弃。另一方面,民进党2016年重返执政后,无论是勾连外部政军势力企图掏空一中原则、还是图谋推翻联大2758号决议文,都是谋求“国际法理台独”的尝试,但很明显上述挑衅同样屡屡碰壁。
以五年前“反渗透法”生效为标志,民进党当局开始将“台独”分裂活动的重点,放在控制和切断两岸交流、迫害所谓“亲陆势力”和“大陆代理人”的层面。换言之,“台独”分裂势力既无胆冲撞大陆军事硬实力、又无法颠覆国际社会同行的一中原则、也挡不住两岸同胞走近走亲的大势,只能选择困兽犹斗,动用手中硕果仅存的公权力,对岛内不满民进党、反对“台独”的政党、团体、企业和个人进行迫害。通俗来说就是,搞不动大陆,就搞“自己人”。
与此同时,“深绿同温层”虽然疯狂自嗨,但内部也“卷”的厉害。除了传统上“刀刀见骨”的民进党派系斗争以外,随着近年来岛内政治网红化、民粹化,“从政”门槛越来越低,这就造成大量“乌合之众”裹挟民粹力量,靠刺激性言行上位,与传统政治人物争夺政治资源,进而形成两种现象:一是内部倾轧严重,如绿营罢免团体内斗屡见不鲜,二是各方都在比谁更好斗、谁更凶狠、谁更极端,如上文提及的“对内清洗”已经从过去以言语霸凌为主,到如今检举诬告、现实恐吓,乃至“肉体消灭”的恐怖主义邪念。
由此可见,“内卷式台独”注定造成台湾主流民意愈加疏远、厌恶,其拥趸在规模上会越来越少、但倾向会越来越激进。因此,在民进党当局以权力护航与支持下,“内卷式台独”将会给台湾社会和两岸关系带来三大危害:
首先,台湾民主化30年来的主流政治价值观会被彻底颠覆,民进党完全走到了“自由民主”的对立面。“内卷式台独”并非只是“台独”势力自身内卷化,而是“台独”极端势力染指并操控行政、司法、检调、军警权力后,所实行的“只对‘台独’认同者实行民主,对‘非独’认同(或中华民族认同)者实行专政”的制度体系。17条标志着“绿色恐怖”的制度化、法制化。
其次,一批“台独”阴谋家、投机者和乌合之众正在当堂入室,台湾社会仇恨与裂痕越来越深,社会风气也每况愈下。“内卷式台独”对民进党统治阶层而言,结果必然是“逆淘汰”,即但凡绿营内部尚有理性、有专业、有学识、有眼界的政治精英势必会被边缘化,反而是一小撮被外部势力精心培养的野心家、好战分子逐渐聚拢在“决策层”。受此影响,台湾社会风气注定受到严重污染。
两岸从交融走向统一的大势挡不住,“内卷式台独”本质是“台独”穷途末路的最后一搏。大陆依法遏制与惩治“台独”的根本宗旨是保护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两岸中国人,若“台独”内卷到走火入魔,触发战争风险外溢,大陆必然会出手,还台海两岸和平、还台湾社会安宁。
中评社香港3月26日电(评论员 束沐)民进党当局3月13日召开“国安”高层会议,宣布骇人听闻的“抗中17条策略”,公然将大陆定性为“境外敌对势力”,并祭出一连串限制两岸交流的措施。17条是民进党自2000年首次执政以来,最赤裸、最恶毒、最危险的两岸挑衅行为之一,背后体现了台海宏观形势变化之下“台独”分裂活动的新特点、新趋势,值得深入分析。
简言之,17条以及民进党当局近一段时间以来针对两岸关系的所作所为,可以用“内卷式台独”概括,这是“台独”演变至今的最新表现形式。“内卷”是近年来兴起的舆论热词,源于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学术概念,引申后泛指某种社会活动陷入“投入越大、收益越少”的低效循环,后来被广泛运用于恶性竞争、价格战、形式主义、“瞎折腾”等当代社会问题。
观察当前岛内政局与民意变化,尤其是民进党“抗中谋独”、“绿色恐怖”的政治企图、社会效应与舆论反响,可以得出“内卷”与“台独”结合的观察,而恰恰是“台独”的内卷化催生了17条。“内卷式台独”可归纳为两个特点:
第一,“内卷式台独”是“台独”势力被大陆硬实力强势碾压、以及各种“法理台独”屡遭挫败的“绝望”之下,民进党当局“刀刃向内”的对内清洗。过去20多年来,在大陆《反分裂国家法》与军事力量震慑下,以公投、“修宪”、“制宪”、宣布“独立”等手段实现“法理台独”,连民进党自己都不再相信、几近放弃。另一方面,民进党2016年重返执政后,无论是勾连外部政军势力企图掏空一中原则、还是图谋推翻联大2758号决议文,都是谋求“国际法理台独”的尝试,但很明显上述挑衅同样屡屡碰壁。
以五年前“反渗透法”生效为标志,民进党当局开始将“台独”分裂活动的重点,放在控制和切断两岸交流、迫害所谓“亲陆势力”和“大陆代理人”的层面。换言之,“台独”分裂势力既无胆冲撞大陆军事硬实力、又无法颠覆国际社会同行的一中原则、也挡不住两岸同胞走近走亲的大势,只能选择困兽犹斗,动用手中硕果仅存的公权力,对岛内不满民进党、反对“台独”的政党、团体、企业和个人进行迫害。通俗来说就是,搞不动大陆,就搞“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