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病床已用尽 老幼重症先入院

有医院日前在症室外搭建帐篷,分流到院求诊的病人。(来源:文汇网)

  中评社北京2月14日电/据文汇网报道,香港昨日新增1,347宗新冠肺炎确诊个案,仅2宗外地输入,其余为本地感染,初步阳性约2,000宗。大量巿民染疫已令香港公立医院隔离病床及社区治疗设施饱和,医管局总行政经理(综合临床服务)李立业昨日宣布,公立医院将优先收治儿童、长者及重症病人,现时有数千轻症染疫者滞留社区未能入院,倘情况恶化,不排除暂停部分医院常规服务,改作接收新冠患者的专门医院。有专家指内地为香港建设“港版方舱医院”接收大量患者前,可暂时为家居隔离患者提供远端医疗监察;民建联立法会议员葛佩帆直言香港医疗系统已处于瘫痪边缘,可采多管齐下手段增加隔离设施,先征用大型室内场馆,同时调动资源筹建“港版方舱医院”。

  李立业昨日在疫情简报会上指出,现时确诊及初阳个案已超出公营医疗系统负荷,负压病床和隔离设施均已饱和,而最近患者不少是长者及儿童,有迫切入院需要,因此公立医院将优先收治长者、儿童及病情严重的新冠病人,同时目前留院病人亦将实施新的分流措施,会逐步将香港感染控制中心留医的稳定病人,转到亚博社区治疗设施,以腾出病床予上述优先入院治疗的病人。

  承认确诊者留家不理想

  他呼吁年轻及征状轻微的患者在家中耐心等候,不要恐慌,更不应随意召唤救护车,因或阻碍有需要病人获救治机会,强调医管局正积极寻找其他方案解决病人治疗问题,争取短时间内大幅增加隔离病床,并已准备有关人手,设施一准备好就尽快进驻。

  他估计现约有数千确诊者滞留在社区,对家人构成一定风险,情况不理想,但危急关头,须将有限资源留给长者和儿童等更有需要人士,医管局会提供电话支援,并提醒患者和家人做好个人卫生,如勤清洁手部、单独用餐,尽量减少传播。

  另外,社区约有4,317名居家检疫者,当中72人透过快速抗原测试发现阳性。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表示会继续做流行病学调查,但追查个案源头已非首要重点,而是将确诊者送院。

  葛佩帆吁建“港版方舱”

  葛佩帆昨日向香港文汇报表示,香港医疗系统正在瘫痪边缘,患者等候多天才获安排送往隔离,“愈等愈耐,就有愈多家人受感染”,建议政府用尽一切方法尽快增建隔离设施。她指出,政府应调动社会资源筹建“港版方舱医院”,选址方面,竹篙湾检疫中心附近有空地;特区政府亦有其他闲置土地。

  她并建议,可以将湾仔会展中心等大型室内场馆或运动场征用作社区隔离设施,“之前亚博馆都是这样,现在情况紧急,需要多建几个亚博馆。”

  专家吁作远端医疗监察

  香港中华医学会新冠病毒专责小组召集人杨超发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直言,公营医疗系统已爆煲,而临时医院兴建期间,则要为未能送院的确诊患者提供远端医疗监察,“其实有仪器,好似一个电动牙刷大小,含在脷底,便即记录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血氧及心血情况等指标,并在手机显示,可传去护士站或医生进行监察。”

  他建议公私营合作,由医护每日监察病人传送的指标,“每个医生返工睇归他监测的指标,若发现其中有病人情况变差,就将他送院。”

  不过,他表示政府要确定病人居所没有垂直传播风险,以及有独立房间才可家居隔离,而远端医疗服务除能因应轻症病人情况外,更有助纾缓其情绪,“好多人确诊在家中苦等,好像等死,远端医疗则令他们知道有医护监测其情况。”

有医院日前在症室外搭建帐篷,分流到院求诊的病人。(来源:文汇网)

  中评社北京2月14日电/据文汇网报道,香港昨日新增1,347宗新冠肺炎确诊个案,仅2宗外地输入,其余为本地感染,初步阳性约2,000宗。大量巿民染疫已令香港公立医院隔离病床及社区治疗设施饱和,医管局总行政经理(综合临床服务)李立业昨日宣布,公立医院将优先收治儿童、长者及重症病人,现时有数千轻症染疫者滞留社区未能入院,倘情况恶化,不排除暂停部分医院常规服务,改作接收新冠患者的专门医院。有专家指内地为香港建设“港版方舱医院”接收大量患者前,可暂时为家居隔离患者提供远端医疗监察;民建联立法会议员葛佩帆直言香港医疗系统已处于瘫痪边缘,可采多管齐下手段增加隔离设施,先征用大型室内场馆,同时调动资源筹建“港版方舱医院”。

  李立业昨日在疫情简报会上指出,现时确诊及初阳个案已超出公营医疗系统负荷,负压病床和隔离设施均已饱和,而最近患者不少是长者及儿童,有迫切入院需要,因此公立医院将优先收治长者、儿童及病情严重的新冠病人,同时目前留院病人亦将实施新的分流措施,会逐步将香港感染控制中心留医的稳定病人,转到亚博社区治疗设施,以腾出病床予上述优先入院治疗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