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新闻》突自行折埋 作贼心虚?
有政界人士认为,《众新闻》多行不义,作贼心虚,停运属“意料之中”。也有法律界人士呼吁警方在掌握其相关涉嫌违法犯罪行为的证据后严正执法。
大公报记者 龚学鸣(文)、调查组(图)
近日《大公报》收到报料称,《众新闻》的多名高层于元旦日紧急开会,通过了停止营运的决定,员工亦陆续辞职。大公报记者昨晚前往《众新闻》位于长沙湾怡高工业中心的办公地点现场直击,只见该楼层空无一人,办公室大门紧锁。记者敲门采访,工作人员开门得知记者来意后,马上称不接受采访,并立刻关门。记者在现场看到,该楼层的通道内已摆满纸箱、层柜等各类家俬杂物,《众新闻》员工已将办公室中的一些物品搬出。
立场偏颇 煽动仇警
在大公报记者到场采访后大约一小时,昨晚9时30分《众新闻》忽然在网站及社交媒体上宣称,将于2022年1月4日起停止营运,网站不再更新,一段时间后将会关闭,而关闭的理由则是“传媒生存环境恶化”,令其无法达成其理念,以及“在危机中,必须先确保船上的所有人,可以平安”云云。
消息称,《众新闻》原本在稍后才宣布解散停运,但大公报记者的到访令其提前公布“收档”。
《众新闻》是一间香港网络媒体,创立于2017年1月,由岑倚兰、李月华、姜国元等10名所谓的传媒工作者及新闻学者创办,并透过所谓众筹、月费订阅或不附带条件的捐款筹募营运资金。然而,其报道内容与立场和《苹果日报》、《立场新闻》等黄媒类似。
“如果行得正企得正,惊乜?”
行政会议成员、立法会选委会界别当选议员、执业律师张国钧直言,不知《众新闻》欲达成何理念,导致如此忧心忡忡。他认为,如果真是“行得正、企得正”,所谓忧虑和恐惧则完全是多余的。
立法会渔农界当选议员何俊贤说,《众新闻》停运属“意料之中”,但“做错的事不会因为停运而消失”,相信一旦有相关证据坐实涉嫌违法犯罪行为,警方定会严正执法。
香港法学交流基金会副主席、法学教授傅健慈表示,无论有关网媒停止运作与否,若其过往相关报道、相关成员的言行有失公允,甚至煽动反中乱港、涉嫌触犯相关法律等,理应直面法律公平公正的正义审判。他说:“即便自行解散也无法消除过往劣迹,希望有关部门展开全面调查,一旦发现存在违法犯罪的事实,务必严正执法,不给反中乱港分子任何可趁之机!”
有政界人士认为,《众新闻》多行不义,作贼心虚,停运属“意料之中”。也有法律界人士呼吁警方在掌握其相关涉嫌违法犯罪行为的证据后严正执法。
大公报记者 龚学鸣(文)、调查组(图)
近日《大公报》收到报料称,《众新闻》的多名高层于元旦日紧急开会,通过了停止营运的决定,员工亦陆续辞职。大公报记者昨晚前往《众新闻》位于长沙湾怡高工业中心的办公地点现场直击,只见该楼层空无一人,办公室大门紧锁。记者敲门采访,工作人员开门得知记者来意后,马上称不接受采访,并立刻关门。记者在现场看到,该楼层的通道内已摆满纸箱、层柜等各类家俬杂物,《众新闻》员工已将办公室中的一些物品搬出。
立场偏颇 煽动仇警
在大公报记者到场采访后大约一小时,昨晚9时30分《众新闻》忽然在网站及社交媒体上宣称,将于2022年1月4日起停止营运,网站不再更新,一段时间后将会关闭,而关闭的理由则是“传媒生存环境恶化”,令其无法达成其理念,以及“在危机中,必须先确保船上的所有人,可以平安”云云。
消息称,《众新闻》原本在稍后才宣布解散停运,但大公报记者的到访令其提前公布“收档”。
《众新闻》是一间香港网络媒体,创立于2017年1月,由岑倚兰、李月华、姜国元等10名所谓的传媒工作者及新闻学者创办,并透过所谓众筹、月费订阅或不附带条件的捐款筹募营运资金。然而,其报道内容与立场和《苹果日报》、《立场新闻》等黄媒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