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海波答中评:报告中对香港治理提出新期待
中评社香港3月12日电(记者 段晓鲁)深圳大学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叶海波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就政府工作报告涉港部分予以解读。叶海波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涉港部分表明中央始终坚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全力支援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一贯立场,继续强调“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爱国者治港”等核心原则,彰显了中央对维护“一国两制”方针、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的决心和香港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信心,同时根据国内外情况,对香港治理提出了新的内容和期待。
叶海波表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涉港澳部分既坚持了中央的一贯立场,又为香港在“由治及兴”阶段如何共享中国式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伟业的荣耀提出了新期许和方向。具体而言,在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及完成《基本法》第23条本地立法后,香港迈入“由乱及治”“由治及兴”的新阶段和关键时期。政府工作报告涉港部分表明中央始终坚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全力支援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一贯立场。
叶海波亦表示,依据“一国两制”方针和国家宪法,中国在港澳设立特别行政区,既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又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这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出“深化国际交往合作”,既是中央对香港一贯政策的具体体现,也是香港在新阶段有所作为的可行方向和路径。回溯历史,1949年,毛泽东主席就香港的回归问题提出“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思想,今天,中央强调“以香港所长,服务国家所需”。香港自身优势和特点就是“国际化”。
叶海波说,作为普通法适用地区,香港联通世界,也为普通法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深化国际交往合作”是发挥香港所长,服务国家所需的一贯立场在新时期的体现和具体要求。此次报告强调“深化国际合作”,是中央在宪法框架下对香港国际化功能的主动赋能,期望香港能以其所长,继续做好“超级联系人”及“超级增值人”角色,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深化国际交往合作”是顺应全球发展大势所趋的一环,也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做强外循环的关键一招。为此,针对香港的特点特色,《基本法》第13条明确中央人民政府授权香港特区依照本法自行处理有关的对外事务。这一宪制安排,体现中央对香港高度自治的尊重,也为其国际化角色赋予明确的法律依据。香港在未来要一步强化国际化都市的地位,充分利用好《基本法》提供的法律制度优势和自身国际交流合作充分的客观优势,做好“国际交流合作”的新篇章。
二是充分利用国际中心方面的优势强化国际交流与交往。香港长期稳居国际金融、航运及贸易中心,这是“一国两制”优势的生动体现。在新时代下,香港仍需进一步发挥“内联外通”的桥梁作用,充分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对内深化与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对外巩固传统市场,大力开拓新市场,加强区域合作,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香港可整合金融、法律、专业服务资源,深化国际交往合作,助力国家拓展海外市场、国际合作及共建“一带一路”,将香港的国际化优势转化为国家战略竞争力优势。
三是发挥在人才方面的特点与优势强化交流合作。香港作为国际化都市,是国际人才流向的重地。三中全会亦支持香港打造成为国际高端人才聚集高地,香港可持续优化人才政策,针对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前沿领域定向引才,加强科研力量,配合国家发展,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对比去年,今年报告将“坚持依法治港治澳”部分换成了“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叶海波认为,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增设第31条,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是中国全体人民共识。《基本法》体现了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将作为国家共识和国际共识的“一国两制”是国家共识和国际共识法治化。今年的工作报告强调“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重申了国家宪法作为“一国两制”根本法源的地位、香港的高度自主权来源于宪法授权。宪制秩序的维护是全面实施宪法时代的必然要求,不仅包括依基本法治理,也包括依宪法治理,同时宪制秩序更强调宪制价值的落实和治理效能的体现,是对香港转向善治和由乱及治,由治及兴的必然要求。相比较而言,“依法治港”在过去常被理解为依据《基本法》或者本地法例治理香港,忽视了国家宪法的宪制地位。宪制秩序的维护的强调体现了对香港新时期治理的统合性系统性和长期性突破的期待与要求。
中评社香港3月12日电(记者 段晓鲁)深圳大学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叶海波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就政府工作报告涉港部分予以解读。叶海波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涉港部分表明中央始终坚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全力支援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一贯立场,继续强调“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爱国者治港”等核心原则,彰显了中央对维护“一国两制”方针、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的决心和香港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信心,同时根据国内外情况,对香港治理提出了新的内容和期待。
叶海波表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涉港澳部分既坚持了中央的一贯立场,又为香港在“由治及兴”阶段如何共享中国式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伟业的荣耀提出了新期许和方向。具体而言,在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及完成《基本法》第23条本地立法后,香港迈入“由乱及治”“由治及兴”的新阶段和关键时期。政府工作报告涉港部分表明中央始终坚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全力支援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一贯立场。
叶海波亦表示,依据“一国两制”方针和国家宪法,中国在港澳设立特别行政区,既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又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这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出“深化国际交往合作”,既是中央对香港一贯政策的具体体现,也是香港在新阶段有所作为的可行方向和路径。回溯历史,1949年,毛泽东主席就香港的回归问题提出“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思想,今天,中央强调“以香港所长,服务国家所需”。香港自身优势和特点就是“国际化”。
叶海波说,作为普通法适用地区,香港联通世界,也为普通法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深化国际交往合作”是发挥香港所长,服务国家所需的一贯立场在新时期的体现和具体要求。此次报告强调“深化国际合作”,是中央在宪法框架下对香港国际化功能的主动赋能,期望香港能以其所长,继续做好“超级联系人”及“超级增值人”角色,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深化国际交往合作”是顺应全球发展大势所趋的一环,也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做强外循环的关键一招。为此,针对香港的特点特色,《基本法》第13条明确中央人民政府授权香港特区依照本法自行处理有关的对外事务。这一宪制安排,体现中央对香港高度自治的尊重,也为其国际化角色赋予明确的法律依据。香港在未来要一步强化国际化都市的地位,充分利用好《基本法》提供的法律制度优势和自身国际交流合作充分的客观优势,做好“国际交流合作”的新篇章。